西西河

主题:Deepseek自称八股文可中二甲前列 -- 八百工分

共:💬3 🌺15新 💬2 🌺1 待认可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水平放清朝连秀才都中不了

《三年无改》这种题在清朝都烂大街了。一般科举都不会出这种题,而是要出偏题,怪题,截搭题。你让它做做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某童子试(考秀才)的题目“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或者“皆雅言也,叶公问孔子于子路”。估计就要抓瞎了。而更难一点的“及其广大草”、“七十里子”、“王速出令反”等等就更要胡说八道了。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3 / 0
    ds写的以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臣闻:圣王垂拱而天下治,非独恃一人之明也,必得贤才以共理。昔大舜承尧禅让,得五臣而天下平,此其道也。夫圣人之治,功巍巍而文焕焕,岂偶然哉?盖人才之盛衰,实世运之枢机也。臣请析而论之。

    【破题】

    夫巍巍功成,焕然文著,此圣王治世之极则也。舜得五臣而天下治,非惟得人,实得天地中和之气焉。周监二代,郁郁乎文,然其本原实肇于有虞之世也。

    【承题】

    尝观帝王之兴,必待贤人之辅。舜承尧统,不矜其能,乃命禹、稷、契、皋陶、伯益各司其职,犹五纬丽天,各循其道而四时成焉。此其功之所以巍巍,文之所以焕焕也。

    【起讲】

    昔孔子观周室,叹其文治之盛,而曰:"唐虞之际,于斯为盛。"夫唐虞之盛,非独舜之圣也,亦在其能聚天下之英而用之。五臣虽寡,然各当其位,犹五音之相和,五味之相济,乃成中和之化。

    【入手】

    且夫禹之治水,非仅决九川距四海也,实导民心归于中正;稷之播谷,非止教民树艺也,乃使稼穑有时而礼义生焉;契为司徒,五教在宽,非徒施政令也,实以人伦化民成俗;皋陶明刑,非以峻法绳民也,乃寓教化于律令之中;伯益掌虞,非但顺时取物也,实明天地生物之心。

    【中股】

    观夫舜之用人,禹主水土而地平天成,稷司稼穑而民无菜色,契敷五教而父子有亲,皋陶明刑而奸宄不作,伯益驯兽而鸟兽咸若。五臣各尽其才,犹五色成章而不相夺,五音协律而不相乱。故《书》曰:"臣作朕股肱耳目",此之谓也。

    【后股】

    当是时也,九官相让,百僚师师。舜惟恭己南面,垂衣裳而天下治。其功之巍巍,若泰岳之镇中原;其文之焕焕,如日月之丽苍穹。非五臣不足以成舜之德,非舜亦不能尽五臣之用。君臣相遇,若金声玉振,始克成韶乐之美。

    【束股】

    后之论治者,每称周有乱臣十人,然其本实肇于虞廷。周公制礼作乐,其郁郁乎文者,乃承舜命夔典乐之遗意;召公陈《洪范》九畴,实本禹治水所传洛书。可见圣王之道,功与文相须而成,君与臣相待而彰。

    【大结】

    嗟乎!观舜用五臣而知治道之要在任贤。巍巍之功,非独力可致;焕焕之文,岂空言能成?后世欲追虞夏之治者,当思"为政在人"之训。苟能野无遗贤,朝无幸位,则垂拱之化可复见于今日矣。臣草茅新进,罔识忌讳,谨对。

    【讨论】感觉还可以啊。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舜有臣

    (破题)巍焕之颂,圣功与文德并著;五臣之盛,贤才与治道同光。大哉舜帝之治,垂衣裳而天下理,其成功昭如日星,其文章炳若河汉,诚万世帝王之法也。

    (承题)盖圣人继天立极,必有经纶天地之才,辅理阴阳之佐。舜承尧禅,得人尤盛,故《书》曰"钦哉惟时",而《语》称"无为而治",其以此夫?

    (起讲)尝观古帝王之治天下,非独圣德之渊深,亦在得人之明效。盖天地不能自运其化,必待云雷而后成;圣人不能独成其功,必资俊乂而后显。舜之世,洪水方平,黎民始安,当此之时,非有巍然可象之功,焕然可述之文,何以彰文明之治?非有贤人五者同心辅翼,又何以成垂拱之风?

    (入手)观夫《虞书》所载:禹平水土,稷播百谷,契敷五教,皋陶明刑,伯夷典礼。五臣各效其能,如五星之丽天,五音之协律,五色之成章。

    (中股)其成功之巍巍者,非特崇台广厦之谓也。禹决九川,陂九泽,使禽兽不得与人争;稷教稼穑,树艺五谷,使黎民免于饥馑。此功在民生,巍乎若泰岳之镇坤维。契敷五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皋陶明刑,五刑五用,弼教明伦。此功在人伦,巍乎若北辰之拱紫微。

    其文章之焕焕者,非仅典谟训诰之谓也。伯夷制礼,上下有等,朝聘有度;后夔典乐,八音克谐,神人以和。焕乎若云汉为章,经纬昭回于天;焕乎若黼黻成文,玄黄交错于地。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德教法度,并行而不相害。

    (后股)昔者尧有十六相,而舜独举五人者何?盖治道贵精不贵多,用人贵专不贵广。禹任司空,总百揆而水土平;稷为农师,尽地力而仓廪实。契司教化,使百姓亲睦;皋陶明刑,使奸宄不作;伯夷典礼,使上下有序。五人各专其职,如五方之帝各司其令,四时之官各守其序。

    (束股)孔子赞舜"无为而治",岂真端拱无为哉?盖得人则逸,失人则劳。观其命九官,咨十二牧,明明穆穆,何其慎也!故曰:"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非五人能治天下,舜能用五人,故天下治也。

    (大结)后之议治者,或尚刑名,或崇黄老,皆未窥舜治之本。盖圣王之治,功与文非二事,君与臣非两途。功成于得人,文焕于明备。五臣各尽其才,舜总其纲而已。使后世有舜之明,虽百僚可理;无舜之明,虽皋夔亦困。读《典谟》之文,仰巍焕之烈,可不深思而自勉乎?

    你试试就知道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