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49:赤雁 -- 本嘉明

共:💬187 🌺844 🌵21新 💬12 🌺2 待认可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又不是必须一直3马赫

类比 SR71维持3马赫的发动机喷焰形成的等离子体几百公里外就雷达可见了,机身表面摩擦到了约 300 度的温度也是红外大灯泡。。。

正常时可以在热障下比如2.5马赫超巡飞行啊,节省燃料加大航程,但这也比五代机超巡快了很多,更不用说F-35这个基本不能超巡的废物了。等到了要突防或者逃跑的时候可以相机加速到3马赫甚至以上,尤其是逃跑的时候,已经被发现了还在乎什么隐形啊。

加莱特进气道才成本比DSI低吧,全直线,平板的的制造成本比复杂曲面的DSI 低吧。。。

DSI进气道是设计复杂,因为有复杂的曲面。但制造和使用的时候简单,因为没有活动部件。但缺点也是因为没有活动部件不能很好地适应高速,所以大多数采用DSI的飞机最高速度都在2.0马赫以下。但歼20除外,最高能达到2.5马赫,目前还不清楚是不是改进了设计加入了活动部件(沈飞倒是有个可调DSI的专利)。

中国在DSI上的研究有很长历史,可能比美国都长,可以说是非常成熟了,连教练机都用上了。所以我才猜测成飞的JH-36采用加莱特进气道的最大可能就是为了飞3马赫甚至以上,如果还是2马赫甚至2.5马赫直接用歼20或其他机型上成熟的DSI就行了。

在中美蜜月期,中国军事工业的家底几乎对美国和盘托出,可以说是底裤都看光了。美军不仅参观了青岛海军基地、大连核潜艇部队、西昌卫星发射基地,还访问了南京的电子工业部14所等科研单位。彼时,中国在绵阳的空气动力实验研究中心的风洞群中已经在进行超7的DSI进气道的研究,但受制于计算机算力和加工工艺无法进一步推进,只能借合作F404发动机之际,将DSI进气道的风洞试验数据共享给美国,以期共同合作开发。美国格鲁曼公司也提出了“超7”肋下进气和大边条翼的建议。

但中国为中美航空合作付出了5.5亿美元和5年的时间后,合作嘎然而止,中国却没有得到任何东西,战斗机依然落后,以至于到2000年以后歼8F才达到空军要求的战斗力。而此时,美军都开始装备F-22这种对中国来说近乎科幻的战机。

对于DSI进气道,在中美航空合作中断的第二年,美国洛克希德于1990年开始研发,在1996年12月改装了DSI进气道的F16进行了9天12次密集试飞,覆盖了F16的整个飞行包线,在水平和机动飞行中剧烈加速以确定进气道和发动机之间的相容性,并达到了最大速度2马赫。结果在所有的迎角和侧滑角条件下,都非常接近生产型F16,2次飞行中发动机重新启动和164次加力点火均没有发生故障,其中52次加力点火是在高难度机动中进行的,新的进气道还显示其亚音速性能,特别是剩余功率方面优于生产型F16的进气道,证明取消附面层隔道对整个系统是有益的。考虑到当时并没有针对DSI进气道对F16的机身进行改造,整个试飞计划的目的只是验证这种全新进气道技术的生命力,这个结果非常令人惊叹。

数年之后,同样使用DSI进气道的洛克希德的X-35和波音的X-32原型机同台竞技,最终X-35赢得联合打击战斗机项目的竞标,成为美军及其盟军的主力隐形战机F35。

成飞则早于1998年就开始进行DSI的工程实用化,2005年换装“A杯罩”DSI进气道的“发财一号”FC-1突然曝光,2006年4月28日,枭龙第四号原型机在成飞的跑道上轻盈起飞,仅不到一年后的2007年3月12日,世界上首款使用DSI进气道的战机就正式服役。马不停蹄,歼20于2007年作为重点型号工程立项进入研制阶段,而换装DSI的歼10B在2008年就首飞成功。

迄今为止,美国仅有F35一款战机采用DSI进气道,且无法进行超音速巡航和机动。中国则有歼20、歼35、枭龙和FH-97A无人僚机的两侧进气,歼10B/C的腹部进气,攻击11和轰20的背负式进气三种DSI构型,就连“海山鹰”教练-9G这种教练机、FTC-2000G这种外贸型低成本歼击机都用上了DSI进气道,已经完全成为见者有份的设计,其技术底蕴让美国都自叹不如。而姗姗来迟的苏75是俄罗斯第一型应用DSI技术的战机,印度试图采用DSI进气道的AMCA五代机,历经20多年终于刚刚进入原型机制造阶段。英国下一代暴风战机,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共同研制的第六代战斗机FCAS,都将计划采用DSI。对比之下,韩国所谓隐形战机KF-21、土耳其的“可汗”等五代机项目应该尴尬不已,都是模仿F22的加莱特进气方式,对于歼20的DSI进气道只能望其项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