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孔子生平百衲 -- 桥上

共:💬48 🌺256新 💬2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公元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两岁

《孔子世家》: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

《孔子家语》:

孔子三岁而叔梁纥卒,葬于防。

钱穆《孔子传》:

孔子生,其父叔梁纥即死,但不知其的岁。或云:孔子年三岁。

张秉楠《孔子传》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12,p 008:

在礼教未严的古代,不经媒聘而自由择偶同居是允许的。古有“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的习俗,可见至少在这样的时候是不受限制的。此种习俗为远古自由婚姻之孑遗。它不仅通行于未婚男女,也适于已婚男子。所谓“聘则为妻,奔则为妾”,有条件的男子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取妾。古代男女仲春合会时,往往要祭祀高禖和“祓禊”。高禖是管理人间生育的女神,“祓禊”是到河里洗濯以除不祥,其目的是为了求子得福。因此,当时男女欢会往往在河边和便于幽会的山间。其情景,《诗经》里不少诗篇都有描述。如《郑风·溱洧》写大群男女在夏历三月汛期合会于溱、洧二水之滨,互赠互戏,狂欢极乐。此种自由结合,也难免带来男女关系时即时离的随意性。在妇女地位低下的社会条件下,这种随意性又会给她们造成不幸。在一些有地位的家庭中,不经媒聘而为人妾者,也往往受到歧视。如鲁大夫声伯的母亲未行媒聘之礼,生下声伯后就被赶出丈夫家,改嫁到齐国。这样的悲剧也落到颜征在的头上。她生下孔子不久,便同孔家关系破裂,带着尚在襁褓的儿子离开。二三年后,叔梁纥去世。造成这场悲剧的具体情况虽不得其详,但可以推想,叔梁纥负有重要责任。这一点深深伤害了征在的感情,以致孔子长大时,她也不愿向自己的儿子提到叔梁纥和他的墓地。《史记·孔子世家》说孔母讳其墓,《礼记·檀弓》说“孔子少孤,不知其墓”,从这些记载中,不难体会到这位刚强女子的一颗受损害的心。离开孔家后,她立志不再同往事发生任何关系,坚意携子谋生,走自己的路。

桥:

因此,叔梁-纥卒年或为前550年(鲁襄公二十三年),孔子两岁,出生以来已经过三个年头。

由于孔子是“野合”而生,且叔梁-纥之目的首先是要生儿子,故颜徵在当时应未与叔梁-纥同住。近代少数民族中就有保留类似风俗的:女子在生子后才前往夫家。颜徵在也应是生了孔子后才入住叔梁-纥家。而在叔梁-纥去世后,有种种不便,颜徵在携孔子回了娘家。

因此,孔子少时是生活在颜氏族中的。这里的佐证就是《礼记·檀弓》有云:“孔子少孤,不知其墓,殡于五父之衢。人之见之者,皆以为葬也。其慎也,盖殡也。问于邹曼父之母,然后得合葬于防。”盖叔梁-纥死后母子二人未与孔子之兄孟皮同住,而与颜氏族人住到一起,孔子不知叔梁-纥葬处才合情理。

所谓五父之衢,据孔佾主编,曲阜市地名志编纂委员会编《五父之衢考》曲阜市地名志,p 580第八编:古地名考-第二章:

《史记·孔子世家》记:“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正义》云:“五父之衢在兖州曲阜县西南二里鲁城内衢道也。”《太平寰宇记》载:“五父之衢在县东南二里。”因不同时代,县治的位置不同,故后人对此位置一直不可确定。据《鲁国故城》考及发掘所推,此地当在3号干道东端,距建春门不远处。3号干道西起西南门(指鲁故城门),经斗鸡台、北关、周公庙和颜子店南侧,直通东中门(建春门)。故编者判定五父之衢当在此,即今颜林的位置。孔子之母颜征在,死后殡此,其颜氏后人字墓而旁居,视以荣孝,便形成了颜子店;其后世葬此,形成颜林。

桥:

这里五父之衢位置(估计为:东经117.01,北纬35.60)应无疑,但我不很赞成“颜氏后人字墓而旁居”形成颜林的说法。颜林应意为颜氏一族墓地,不必此后“字(颜徵在)墓而旁居”才形成。且当时人居处与葬处或相距不远,推测那一带本就有颜氏族人聚居之处,该族墓地亦应在附近,所以孔子才会将其母殡于此五父之衢。

下图为鲁国故城环城道路(图中最外环道路)示意。图右侧用红色方框框住的即建春门之名称;建春门左方可见颜林居住址。图片出自杨昌鸣-李旋-李湘桔《直接展现与间接再现——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城墙遗址展示模式的比较》中国园林2013(05),p 089: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史文恭,唐家山,onlookor,不远攸高,ccceee,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