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黑神话原来是红神话 -- 陈王奋起

共:💬52 🌺493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庸不是折中主义,而是基于多元矛盾论的优化方法

如果事物中只有一个矛盾,而矛盾的两方面孰好孰坏已经被我们了解清楚了,那就没有折中的必要,而是要取此弃彼,非常绝对。

但是,事物往往是复杂的、是多因素同时作用的、是有着多元矛盾的,就像毛主席在《矛盾论》里讲的,事物中的矛盾往往是有很多个的,有的是主要的矛盾,有的是次要的矛盾,这就是多元矛盾论的出处。当然“多元矛盾论”的说法是阿尔都塞从毛主席的《矛盾论》里归纳出来的,多元矛盾论辩证法是对于黑格尔一元矛盾论辩证法的极大的突破性创造。

而因为事物是多维度、多因素、多元决定的,那通常在其中一个维度、一项矛盾上进行绝对性取值,往往不一定能达到整体性优化,我们学过多元线性规划的人应该能了解这一理念,更何况许多事物中的多元矛盾是非线性叠加在一起的,就更要谨慎研究,而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一个维度就走极端。这就是毛主席的多元矛盾辩证法和黑格尔一元矛盾辩证法不一样的地方。

那么毛主席的多元矛盾辩证法和“中庸之道”有什么关系呢?一般而言,在缺少对多元矛盾的分析和综合研究的情况下贸然将单维度矛盾的取值推到极端,往往就会在其他维度上造成灾难。当然,不能说总会是如此,也有可能有的情况下,某些维度上的矛盾方面要走极端才利于整体,但是“不走极端”大约是我们的一种“常识”,或者说未经严密证明的“经验之谈”,即——在一个维度上把矛盾取值推到底、推向极端,往往不利于多因素决定系统的综合优化,所以如果我们不了解整体的多元矛盾情况,就最好在“先验”取向上对单维度的矛盾方面取一个中间温和的取值,至少一般而言不像取极端那么有害。

总结一下也就是,“中庸之道”是毛主席多元矛盾论辩证法的一个日用简化型版本,在我们没有将足够多的矛盾方面研究足够清楚时,“中庸”给我们“不要在一项矛盾上走极端”的先验指示。同时当我们将事物中包含的各种矛盾和矛盾中的各方面研究清楚后,我们就可以进行综合优化,合理地配置各维度矛盾中的取向程度,以求达到综合最优,而就“中”这个字也有“合适、合理”的意味而言,“中庸之道”此时也是可以对应这种“多元综合优化”的意思的。就这个意义而言,“中庸之道”就和毛主席的多元矛盾论可以达到相当高程度的一致性了,或许毛主席的多元矛盾辩证法的思想来源里就有《中庸》的影响。

这里再简述一下中庸之道的两个方面:一是在事物的多元矛盾未得到较好了解时,对单方面、单维度的矛盾处理取以不走极端的先验判断;二是通过研究在了解了事物多元矛盾的分析特征和综合特点后,合理、合适、“中肯”地设置各矛盾的取值程度,以求达到系统整体综合最优,这是中庸之道的第二重意思。第二重意思往往是世人看不到的,从而把中庸之道矮化为折中主义了,那也意味着一直处于对事物矛盾不清楚的情况,而不着手去研究明白,就只能一直使用中庸之道的第一重意义而停止不前,一直糊里糊涂下去。

——————

对多元矛盾讲一些简单的例子吧。比如疫情期间我们会考虑,到底是防疫重要,还是经济生产重要,这就最起码有两个矛盾了。那么我们在不充分了解态势时,可以先用中庸之道的第一重意义,即先验上不取极端的意义,认为防疫最好不要不搞,也不要推向极端而为了防疫从而耽误了其他所有事,那大概人们的生活也难长期持续。而在经济生产中,既不能什么也不生产而待在家里防疫,也不能什么防疫都不顾而只看生产,那样对防疫也是不负责的(你可以说新冠只是感冒,那如果是一种确实比较要命的瘟疫呢?以后不一定不会发生。)。

这就是第一重中庸之道,它的好处不在于一定能让人得到最优化策略,而能让人在不了解全情而做决定和判断时(因为事情往往逼迫人不得不做决定,即使在你还没搞清楚状况时),更多地避免最坏的情况。

如果我们要进入第二重中庸之道,就要有一些实在的研究才能做到了。通过研究,我们明白了防疫和生产的实际情况,然后去想既能保证防疫又能维护生产的办法(而不是只顾一边)。这个就不是一般人随便就能做到的了,不然《中庸》里面不会说圣人能做到“进退盈缩、与时变化”。而小人或者一般人只能做到“反中庸”,执着于一个矛盾并推向极端,不是完全躺平就是完全封控,最后导致悲剧。

再举一个例子。如果你的时间是有限的,而要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考试中总分最高,这就是一个多元优化的问题。如果你其他的都不管而只在一门学科的复习上花时间,在一门功课上追求极致,一般而言总分是比较危险的。

通宝推:铁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