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不明白为什么对姜萍有这么多质疑? -- johny

共:💬90 🌺363 🌵3新 💬7 🌺6 待认可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90年代初期某重点工科大学一年学费100

每月国家给27.5的“补助”,因为是部属院校,部里还有额外的5块(据说有些部比较有钱,每月能达到80左右)。此外每年还有奖学金,按成绩排分一二三等,覆盖面30%左右。

其实过去读大学这可以看作工作了,实际上是领工资的,大学期间是算“工龄”的。

1987年开始大学教育双轨制,分公费和自费,1994年开始并轨试点,1996年全面实行。但这个时期同时综合奖学金额度也大大提高了,基本能达到学费的水平,有的甚至更高。

1999年大学扩招,教育开始产业化,一大批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出现,但普遍学费比公立大学贵。现在公立大学学费每年在4000-6000左右,但最贵的民办上海兴伟学院,学费达150000/年,连德云社创办的德云学院每年都要20000。

你这个说的比较含糊,我也是90年代上的大学,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如果较真话,你这段话有不少地方与真实是有出入的,起码我经历的大学不是这样,不过说起来话长,这里不就打算同你多费口舌。

另外你这个“中国大陆”这个表述有点令人意外,你难道不是国内或或内出去的?

我之所以用“中国大陆”,就是怀疑你不是大陆人,因为从你的文字看对大陆的情况基本不了解。

.

意思是上学不成问题的,像沈这样,即便在旧社会,也是上过学的,但上学与出头不是一回事,上过学离能出头还差的很远,两者不是一个层面东西,事实上也是这样,沈在去延安之前,一直在为生计而奔波。真正能让他的才能得到绽放的,是去延安之后,新的社会环境,新的 制度才使得他的才能有了发挥机会。这个我在前贴里感觉已经说清楚,不知道老兄你咋会这样理解。

我之前“现代社会还真没几个是因为家境贫寒上不了学”可能表达有问题,但这里“上不了学”并不是字面意义上的一点学都不上,这里”了”有完成的意思,所以这句其实说的是”不能完成学业“,或者能考上好学校却去了次一级学校(高中和中专除外,这个比较特殊,各地情况并不一样)。我想这种表达方式虽然不严格,但在中国大陆生活的基本都能理解。就像”吃不了“几乎都明白是”吃不完“的意思。所以我再次怀疑你不是中国大陆人。

.

最后我也大概明白了我们的分歧,我说的“沈这样的人”是内在像沈这样的人,而你说的是外在像沈这样的人。按我的理解这样的人在新旧社会外在会很不同,而按你的理解这两种人当然在那种社会都很难出头。

但我再次怀疑你是不是大陆人,因为你这种理解不是中文里的正常理解方式。因为“沈这样的人”不论在新旧社会都应该包含”沈“本身,但新社会的话很大可能”沈“不会小学都上不完,而更大概率的是一路绿灯直到顶级学府,即使最后做不到院士也不会差到哪里去,所以“沈这样的人”从总体上看出头机会当然是更大了。我觉得这才是大陆人正常的理解方式。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