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如果没有156项工程,建立独立工业体系有可能比真实历史更快。 -- 乾道学派

共:💬307 🌺705 🌵26新 💬32 🌺4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从粮煤到煤钢:化肥工业部和侯德榜的煤头化肥工业、小氮肥厂模式

我这个帖子不全是为了回复楼主这层,更多是为大多数没能力参与这个话题、还强行参与的人写个补充。

(1)粮煤

现代农业的根基是化石燃料中自带的化学能,氮肥才是增产的关键,矿物质肥重要但没那么重要。外国的化肥绝大多数基于石油工业,但中国石油少但煤多。

所以,建国初,化肥工业部和侯德榜,在没有太多支持(都在那里减少农业生产也要大炼钢铁)之下,折腾出来了中国特有的“煤头化肥工业”。

然后,再在没有多少支持甚至十年时期不少拆台之下,折腾出来众多“小氮肥厂”这种模式:一是规模小,二是氨肥化学能低。

这时候,采用我说的“农业-工业”内循环和快速迭代的概念,通过在各地方政府那里建立大量的“小氮肥厂”的模式,传统农业可以快速进入“初步的现代农业”,整个粮食产量、整个经济规模、能够支撑的工业人口、能够支撑的脱产人口,都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增长。

短时间内获得极大增长的优势是,人口增长速度赶不上经济增长速度、工业化速度、城市化速度,这样,不仅工业人口和脱产人口可以快速增长,而且可以极大缓解社会内卷的压力,为社会组织程度的提升扫清障碍。

而这一切,都是“粮煤复合体”的威力。

(2)煤钢

当“粮煤复合体”建立之后,就需要进行第二步,着手建立“煤钢复合体”,利用钢铁制造各种机械,利用化石燃料替代人力。

只要第一步的“粮煤复合体”发展得够迅猛,那么第二步就是一件特别轻松甚至是自然而然的事。因为,短期快速工业化可以产生大量的红利,这样红利可以极大减轻社会底层之间的内卷,这种情况增加基层组织度、进行社会升级都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

将实实在在的工业化红利分到底层手里,那么整个社会都会支持你的工业化,实实在在的红利可比喊口号有用多了,这样的工业化速度当然是最快的。

第三步,就是一边通过快速迭代升级“粮煤复合体”、“煤钢复合体”的技术含量,一边扩展到其他行业,慢慢建立“全门类工业”。只有你的“粮煤复合体”、“煤钢复合体”足够成功,建立“全门类工业”就是一步一个脚印的事情。

https://www.cchere.net/article/4993175

@审度 老哥,你想了解这些,你该去了解“化肥工业部和侯德榜”,而不是在那里说“你觉得”、“你相信”之类的空话套话,我们讨论的基础是一些客观事实,正不正确另说,但至少我们要保证我们的说法有出处,这种出处是某些客观事实,而不“经”。

拿“经”自嗨是你自己的事情,不论什么“经”都不足以作为讨论的论点。还有就是张口就来【物资都没有】,新中国是没有粮食还是没有煤?现在山西人还在为天天低价运出去的那些煤心疼,你倒是可以装作看不见,这大概就是念经的优越之处。

对于化肥工业,你想反驳我的话,推荐你去找《中国化工通史》这样的专业书来反驳我,我最大的遗憾就是网上找不到这个的资料。

具体说来是《中国化工通史·行业卷》上卷还是下卷我记不清楚了,大概率是上卷。

第一编 主要化工产品行业

第一章 合成氨工业

第一节 发展历程

一、早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恢复时期

三、自力更生发展中型氮肥厂

四、我国独创的小氮肥企业

五、大型氮肥厂引进和发展

六、大型氮肥装置的国产化

第二节 产业现状……

第二章 化肥工业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氮肥

一、民国时期

二、品种变化

三、碳酸氢铵的开发及其作用

四、氮肥主力军-尿素

小氮肥厂的缺陷就在这本书里,尿素就是所谓的“大氮肥厂”的杰出成果,是氮肥的主力军,这是来自《中国化工通史·行业卷》的官方认证。

如何由“小氮肥”升级成产尿素的“大氮肥”,这就是我、@乾道学派 老哥,我们坚持的这一条道路的缺陷之处。

但这根本不是多大的缺陷,参考今天的产业升级,当你解决了有和没有的问题,技术封锁就失效了,购买技术就成了可能。反过来,只要你解决不了有和没有的问题,你纳再多的投名状都没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