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投票很多人似乎都觉得国内经济不行,到底为啥不行呢? -- 胡一刀

共:💬2487 🌺14538 🌵63
  • 投票信息

    单选,参与 249 / 0

    好上加好
    7/0
    稳中向好
    84/0
    不死不活
    64/0
    越来越差
    62/0
    自己晕菜了
    32/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讨论一下

审大的问题我们后面会一点点来谈,但是需要先说明我的一些基本观点。

一.财政收入不谈。

二.形成价格的因素

市场关系下,决定价格的三个主要因素是价值、供求关系和货币价值。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供求关系直接影响商品的价格。

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影响商品的价格。

以上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应该作为我们讨论的基础。除此外,政府调节(市场经济之外)可直接决定商品价格。

而我在上一贴反驳的房租价格形成机制里面,有几个默认前提:

1.房子的租赁价值在房产税征收前后是不变的。这很容易理解。

2.租赁的供需关系不变。

3.货币价值不变。

所以这些前提下,具体某个房子的租赁价格是市场所能接受的上限。而宏观上某个区域的普遍性房租由该区域工资水平决定,我看到的数据是工资水平的一半是上限,再高,供需临界点就开始加速失衡(注意失衡,与加速失衡不一样,后者将会导致不可逆的崩塌)了。

但是这里有个bug,就是宏观上房租可以普涨,来倒逼本区域工资上涨,实现房产税转嫁。这在以下两个前提下是很可能发生的

1.房产没有持有成本,或者持有成本很低。甚至持有成本是负数(房价一直涨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房主根本不以租赁为必须选项,他可以定一个超高租赁价格,美其名曰待有缘人。现实中这样的太多了,很多房子空置10多年不装修也不出租。

2.没有政府调控,放任市场配置。

所以补足这个bug,需要

1.通过房产税,切实提高持有成本。上海那个房产税试点方案简直是搞笑,对持有成本就是毛毛雨。

2.直接通过政府公租房调控房租价格(乃至于决定房租价格)。这一条其实是加保险。重点还是第一条。

三.我所理解的房价形成机制。

普遍房子的价值就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这个价值,事实在一二线城市的房价里面占比非常低。

乃至于当下的房价,最主要由供需决定。

怎么理解:一二线城市房产的价格,是供需双方博弈的结果。所谓房子的地理位置稀缺性如江景房(地理属性),学区属性,公园附近(休闲属性),商场、菜市场附近(生活属性),等等等等,说到底,都是借此吸引更多的需求方,造成局部【供不应求】,来产生更高的溢价。

而房地产政策,也是各种直接或间接的影响需求。譬如你说的,严控资金违规进入,直接导致需求方杠杆能力下降,打压了需求。限购则是更简单粗暴的抑制需求。

再譬如所谓预期影响价格,买涨不买跌。涨价的预期直接带动了需求方的火爆,可买可不买的都冲进去,为了增值,反正不会亏,那肯定是想尽一切办法加杠杆上车啊。这种使得供需严重偏移了【居住需求】,进一步推高房价。我之前看到一个数据,是说2017年后,仅有30%的购房者为实际居住需求(刚需客户)。如果这个数据对,那么70%的购房者本身就不应该出现在【需求端】。

四.我不认为单靠房产税就能打崩房价。

房产税也是通过影响供需来最终影响房价。而它仅仅是影响供需的一部分因素,但极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房产税影响供需的链条,是通过影响持有成本来实现的。持有成本提高使得需求方承受能力下降,使得【投资投机性】需求持有成本提高,最终部分【投资投机性】需求退出,来实现降低需求方的作用。

如果房地产仍然供不应求,譬如每年的供地和房源有限(限制供地和供应,限制二手房交易量),但是经济发展或资源过于集中很快导致需求方居高不下(看韩国首尔,新加坡嘛),房价本身离价格上限还有距离,那么加不加房产税,房价都有上涨趋势。

所以房产税是大杀器,但单出的话效果有限。

五.现在的情况是:房地产供需关系过了临界点。

房价上涨预期时,上涨的房价催生了需求(居住需求以外的需求也进场了),火爆的需求进一步加剧了供需,使得房价继续上涨。

一旦什么时候,变成房价下降预期后,下降的预期抑制了需求(连居住需求本身都会推迟进场),这种需求退潮又进一步加强了预期。

前者转换到后者的时间,就是临界点。

而导致这个临界点的,就是房价已经高过了大多数人的承受能力了。年轻人躺平不结婚不生娃,我就没有买房的需求。投资投机买房的,你总得有接盘侠才行吧,你们互相抬轿子,都两套三套房了,也基本到了你们能承受点上限了。需求一下子就断线了。

在这种大背景下,房产税如果目前出台,那房价就真崩了。

………………

后面再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