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穷则思变富必亡 -- 给我打钱87405

共:💬116 🌺701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人恒改,然后善改

关于光的问题再说上两句。

假设说之后证实了光确实是沿曲线传播的,那么大概有三种可能:

1.人类进入了新阶段,新知跟旧知“相悖”,前一个阶段认为直,管用;下一个阶段认为曲,还是管用。

2.确实存在着外星文明,并且外星文明长期在误导人类,“136亿年前发生了宇宙大爆炸”就有可能是人类被误导出来的产物。这样来看,这个外星文明大概会比人类领先【半步】,类似于工业革命率先在西方爆发。另,外星文明或许确实在地球上找到了他们的代理人。我之前说过几回,说有的人是外星人派来的奸细,不完全是玩笑。

3.宇宙中存在着一种由无机物构成的生命体,这个生命体可能只有一个,但体型极其庞大,所以人类截止到目前还没有辨识出来。最重要的是,这个生命体有思想,这思想跟我们人类不一样。

我在说为什么人类第一阶段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第二阶段才认为光是沿曲线传播。第二阶段才认为光是沿曲线传播这本身就是一个猜想,所以我刚刚说的“为什么”是猜想中的猜想。按人类一般的逻辑来看,既然你是猜想就不能再猜想,但有时候我们不能走寻常路。

接下来是这一篇的主要内容。

我有理由认为昨天我写的内容,非常有颠覆性,但N多读者似乎还没有注意到这个颠覆性。一个叫对与错,一个叫输与赢,你确信对此特别清楚吗?

第一个阶段,你用的A理论,你赢了,接下来第二阶段,你还用A理论,结果你输了。你人已经处在第二阶段了,说A理论是错的也不是不行,因为在第二阶段想赢就得用B理论,而B理论跟A理论是正好相反的。所以,我既可以对着某位人到中年的张三说“你完全搞错了”,我也可以说成“你没有发生改革”,我还可以说成“新阶段需要新思路,但你没有意识到”。

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认为太阳围着地球转,那是上一个阶段的事。下一个阶段的人类认为地球围着太阳转,所以下一个阶段的人类说上一个阶段的人类搞错了。这样一种表达非常容易误导人。为什么说非常容易误导人呢?第二阶段的人有新的看法,跟第一阶段的人所持的旧看法有可能正好是相反的,这是最客观 的表述。可是,我们长期惯用的表述不是这样的,我们会说前一阶段错了。当你说前一阶段错了,你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说你目前阶段是对的,这就意味着你必然成为进入第三阶段的阻力!因为第三阶段的看法跟前面两个阶段都不一样。

再说一遍。

第一个阶段,看法为A,第二个阶段,看法为B,第三个阶段,看法为C。

第一个阶段是地学说,太阳围着地球转;

第二个阶段也就是当前,地球围着太阳转;

第三个阶段,【很有可能】又是一种看法。

这是最好的表达。这种表达里没有对错,第二阶段的人并不会说第一阶段的人错了,所以他也不会自认为目前是对的,所以进入第三阶段的时候他【能】改,他很自如。

【可是】,我们主流的表述不是这样的。我们主流的表述是:前一阶段错了,并且错得离谱。第一阶段认为太阳 围着地球转,第二阶段认为地球围着太阳转,前者较之后者不就是错得离谱吗?正好是反的啊。这种主流表述,在【否定历史】,在【肯定今天】,在【拒绝明天】,【不能】改。

孟子说“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活到老学到老,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就得与时俱进。“人恒过,然后能改”的关键在【能】改,可是我们观察人类社会,发现了一个长久的现象,就有N多人他不改。这个现象我们是怎么解释的呢?我们解释成这些人懒,或者解释成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这些解释是不全面的。

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理论,不同阶段的不同理论有可能恰好就是相反的、颠覆性的。但请注意,这个相反其实并不相反。之前人类认为地球是中心,现在人类认为太阳是中心,这是很粗糙的说法,完整的看法要比这复杂得多。同理,人年轻的时候眼光比较短,年龄大了之后眼光比较长,这个说法也很粗糙,人年轻的时候眼光不完全短,年龄大了眼光不完全长。

为什么很多人他不能改呢?他不知道这个事,一个阶段一个理论。为什么很多他不能改呢?因为长时间的表达是“前面犯了错”。为什么很多人他不能改呢?因为他认识不到,如果你说“前面犯了错”,那么你的意思就是“现在是对的”,所以你无法进入第三阶段,既然是对的为什么要改?

为什么很多人他不能改呢?因为他认识不到很多人对自己过往的总结是错的,第二阶段不顺利,不是因为他的运气不好,不是因为他第一阶段基础不牢,更大的可能是因为他进入第二阶段时没有发生改革,没有启用新理论。而又由于许多人恰好 就是这样,所以,无用甚至有害的总结就流行开了,什么运气不好啦,什么基础不牢啦。前阵有位母亲说,有孩子之后她跟之前大不一样,似乎性别都发生了变化,我忍着没说,光从直线传播变成了曲线传播。

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有一种存在叫对与错,确实是对的,确实是错的;有一种存在叫【一会一个看法】,其实不能说错了、对了。

我不说光了,因为我说光沿曲线传播这是一个猜想,我说地球和太阳 的问题。

问:上一个阶段我们说太阳围着地球转,这是对的还是错的?

“我不上你的当!这个提问就是个陷阱!”

很好,上一个阶段我们人类认为太阳围着地球转,管用吗?管用,管了一个阶段。这是因为上一个阶段我们人类对宇宙的看法是一整套,这一整套看法中包括了“太阳围着地球转”这样一个内容。“太阳围着地球转”这样一个内容在今天来看是错的,但在当年并没有形成危害,在当年那样一种活动范围内这样一个内容无所谓对与错,你不知道都可以。好比说你10岁的时候认为滚床单是怎么回事,但其实根本就不是你所想的那样,会影响你吗?不影响你,因为你10岁的时候不滚床单。

关键在于【能改】!之前你认为1/2+1/4+1/8+……=1需要证明,后来某人告诉你不需要证明,这不是在说你傻boy,或者说,你傻不傻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改】。

改不改的也只是手段,最终我们要看的是【管用不管用】,每个阶段你都能搞定就OK!

假设说,一位农民认为从太空看地球,地球是紫色的,他错了没有?错了,影响他的人生大局吗?不影响。对于这个农民而言,真正能影响他人生大局的是他年初买的种子是真还是假。他有他的活动范围,他有他的中心,他有他的核心理论,管用就行。其它的,不是他的活动范围,不是他的中心,无所谓。前面我讲的是阶段,历史阶段,这是在时间维度上。刚刚我讲农民,这是在讲空间,空间维度上。

我前面说不存在先苦后甜,现在还有没有不同意见?根本就不存先苦后甜,你要会搞,每个阶段你都甜,并且你一定是越来越甜,为什么呢?因为每个阶段之内还要发生N多次改革,你善于改革,在改革这件事上你积累了很多经验,你不就越来越甜?

所以说,人有两种改:一种改是错了,改错,但不是有错就非要改,这话不能倒着说。一种改其实不能叫错了,而是进入新阶段要换招了。这两者往往混合在一起。所以跟着什么走?跟着目标走啊。目标是啥?吃得好,睡得好,身体棒,心情愉快啊,人生的每个阶段之目标不都是这个吗?每个阶段的目标没有变,但不同阶段的内容变了。比如之前没孩子你是一种过法,吃得好睡得好,之后有了孩子你得换招,换招之后你仍然吃得好睡得好,对吧?

一个叫改错,一个叫改变,你不用去纠结到底是改错还是改变,反正都得改,都得变,对不对?但是,据我据观察,年轻人,尤其是年轻人,被对错观给控制 住了。他们的对错观往往跟真理绑在一起。真理是什么?真理就是100%,100%就是不能改,自然也不能容人。

有一回,我吃早点的时候,见有位姑娘问收银有没有饹馍,收银说饹馍卖光了,但有包子,姑娘一听转身就走了。在我看来,除非这姑娘因某种原因非吃饹馍不可,否则她就是大家经常说的“矫情”、“讲究人”。根据我的经验来猜测,她有很有可能就是一名真理党,当她产生了一个想法,要吃饹馍,就成了真理,这个真理是不能改的。姑娘才走了一会儿,老板惊叫道:“哎呀,我弄错了,有饹馍!”他赶忙出去追,但姑娘 已经走远了。如果姑娘不是真理党,她是【能改】之人,当她听说没有饹馍时表示包子也行啊,老板去拿包子的时候是不是就发现其实还有饹馍?姑娘不就能吃到饹馍了吗?

我们岂止是需要【能改】?我们要的是【善改】。

什么叫善改?不是样样错都要改的,我非要认为水星的形状是水滴状,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怎么了?什么叫善改?进入了新阶段,进入了新环境,要变招的时候,得恰如其分,不能过,也不能不足,更不能坐以待毙。

如果你真的善改,你对别人的看法会发生巨变。比如,一位农民,他认为地球是紫色的,他认为水星是水滴状的,他认为壁虎是用粘液粘在墙壁上的,怎么了?他是种庄稼的好把式,他不好吗?又比如,一名城里人他把太阳系8个行星背得滚瓜烂熟,但他其它的啥也不会,并且他还信奉丛林法则,他好吗?

“你的意思是说商纣王、隋炀帝是好人喽?你这是要给他们翻案喽?”

你看你,钻进了牛角尖,出不来。我并不是在给商纣王、隋炀帝翻案,替他们鸣不平。就拿商纣王来说,他有两点是关键,一、他主张改革,发动改革,启用了很多“小人”,比如卖盐的胶鬲;二、他的改革不顾现实条件,非常激进。所以,他的预期落空了,不仅没有化解矛盾,反而激化了矛盾。

“不干是不行的,干了也不见得行”这句话主要针对的是“不干”而言的,实际上我们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干”上面。因此,并不存在改革就是正义,“谁高举改革大旗谁就是正义的”这一观点十分有害。

“不干是不行的,干了也不见得行”同时也在表达如果干了却没有成功得是“尽人事、听天命”这样一种豁达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能像商人的后裔那样捶胸顿足,“要是商纣王当初听劝,不这么干就好了呀”。他已经干了,他已经失败了,但不要紧,自有后来人,人应该向前看。

你看到某人干了却没有成功,你不能事后诸葛亮的【批评】他激进了或者说他太保守了,换你是当事人,你怎么保证你能恰如其分?就算我们不断的积累改革的经验,仍然没有办法保证次次恰如其分。所以有一些检讨是没有必要的,更是有害的。商纣王失败了,【如果我们是周人】,我们要研究的是,他的改革方案到底是激进了还是保守了,如果激进了,后来人就向保守里调整一下。

“你的意思就是说,因为我们不是周人,所以我们去批评商纣王很无聊?”

当然就是这样,操闲心。刘邦是汉皇帝,汉朝紧接着秦朝,刘邦的思考是有价值的。他发现秦始皇激进了,所以他就收缩了一下,他不急于建立【后来那样】的皇帝官僚制,他还搞一点分封。那么刘邦是不是真的恰如其分了呢?其实也没有,后来出现了“七王之乱”,这跟旧分封制与新皇帝官僚制同期并存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七王之乱”之后汉皇帝又采取了相对激进的策略,比如汉武帝。汉武帝是不是恰如其分了呢?其实也没有。后面登基的刘汉皇帝一直在改革,有时候偏激进,有时候偏保守。最后,刘汉王朝“寿终正寝”了。刘汉王朝的“寿终正寝”有没有值 得检讨的地方呢?即便有,也不是在思考“如果怎样怎样,刘汉王朝就不会覆灭”,它一定会死的!

没有人能够永生,也没有哪个王朝能永生,截止到目前,这么看是管用的。

但可能到了下一个阶段,我们的看法会变,人可以永生。就像我之前猜想的那样,一个人虽然 死了,但AI能复活他,他在一定程度上就永生了。如果这样的技术真的问世了,人类社会必定发生巨变。2023年有一个人死 了,但4023年AI把他复活了,“哥们儿,你在2023年提出的那个观点放在4023年很管用啊,但我们其实不是能特别好的理解你的观点,你跟我们说说呗。”这哥们儿会怎么样?他会哈哈大笑,“哈哈哈,我等了2000年终于等来这一天了,让我先得意一会儿。”

如果你研究过李德胜给前方发的电报,你就会发现,李德胜根本就不是神,他并不能恰如其分,他前后两封电报,有时候是相反的。前一封电报可能是相对激进的,马上他又发出一封电报就变得相对保守了。这个世界恐怕 没有任何人能【保证】做到恰如其分,我们能做到的是接近,李德胜最高级的地方就在于他敢于“否定”自己——真的是在否定吗?

李德胜也是逐步在成长的,我发现越到后期李德胜的电报 内容越是有一种特征:最大的原则,最大的主意,他拿,处于相对低层面 的,他一方面会说一点自己的看法(供参考),但同时又说“主要看你们自己”。这里有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李德胜最早的战略构想是先挺进大别山,然后让粟裕渡过长江,插到敌人的后方去,去浙江、江西甚至福建。可是,刘邓大军到了大别山之后,情况跟之前的预想并不一样,这是一。第二,粟裕认为带部队过长江并不可行,粟裕的看法并非是拍脑子想出来的更不是惧战,而是因为华野从山东拉出来之后的表现恐怕无法胜任这样的任务,除非有足够长的时间锻炼队伍,然而时间不等人。于是粟裕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这个设想的大胆不在别处,而在于跟中央“唱反调”。李德胜非常谦逊的听取了粟裕的意见,也听取了刘、邓、陈的意见,最后改了主意,大幅调整之前的战略构想,这样才有了后来的淮海战役。国民党在淮海战役中被打得大败,并不是真的因为国民党太蠢,而是李德胜善改,李德善领导下的中共善改。谁都没有料到这么大的战略构想能改,在这么短时间内就给改了,所以国民党被打了个准备不足、措手不及,我们复盘淮海战役就能明显的感受到这一点。

人恒过,然后能改。没有人能保证做到恰如其分,所以必须改。好比开车,不是死抓着方向盘不动,而是方向盘左右来回【改】。

商纣王太激进了,周武王说你下去吧,我来当司机。秦始皇太激进了,刘邦说“要不让我来开吧?哥给你露两手。”所以,商真的亡了吗?秦真的灭了吗?昨天的我真的错了吗?今天的我真对了吗?

换了个司机而已。中国真的有王朝兴亡史吗?依我看,中国的历史 就是一部开车史。你开一会,我开一会,谁行谁up。人生真的是沉浮记吗?依我看,还是一部开车史,昨天的我开一会,今天的我又开一会,我一会儿一变。

人恒改,然后善改。

最近 三篇文章,《1、2、3后面紧跟的就是4吗?》、《正确与管用》、《恒改善改》,是前面谈的发展观的加强版,也就是【阶段论】。阶段论有两大内涵,一大内涵 是“饭要一口一口的吃”,另一大内涵 是“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我的这三篇侧重于谈后者。

富不过三代的三个版本

某个张三他是先富,临死之前跟他的儿子说:你爸我搞点基业不容易 啊,你可不要乱来啊,现在局面不好啊,你也是能见到的呀。儿子含泪说:爸,我一定听你老人家的。

儿子一听,就从先富变成了中富。儿子临死之前把孙子叫到床前:儿子呀,你爷搞点基业不容易 啊,我小心谨慎守到了今天,所剩不多了,你可千万不能乱来呀,你一定要更加小心谨慎啊。孙子含泪说:爸,我一定听你老人家的。

于是,孙子变成了后富。

孙子临死之前把重孙子叫到床前:儿子呀……

重孙子不耐烦的说:爸,你一路走好,我会给你烧纸钱的。重孙子心里想的是,赶紧死吧,从先富玩成了后富,你还给我讲个啥?!

当然,你也可以换一种描述,这种描述相当美丽了。

张三,他成了先富,临死之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来:儿子啊,你爸我其实没啥本事,纯属命好,弄得还不错。你呀,就不要再努力了,替天下的穷人们想一想吧,给他们一点活路吧,不能自己吃肉,别人只能喝汤啊。儿子笑道:哎呀老爸,你叫我不努力,我肯定答应你,这对我有好处,对天下的穷人也有好处,你放心的去吧。

张三的儿子就变成了中富,他临死之前把孙子叫到床前来:儿子呀,你爸我没有什么本事,就是特别听话。你爷当年告诉我为富得仁,不能自己吃肉别人喝汤,所以不能再努力了,要等一等穷人,这个话我听进去了,我也做到了,我希望你跟我一样,要想着天下的穷人们。儿子笑道:放心吧老爸,有你当榜样,我早学会了,我不会努力的,我会替天下的穷人们着想的,你放心的去吧。

这样,孙子就变成了后富。

孙子临死之前把重孙子叫到床前来:儿子呀……

重孙子说:爸,我想努力,咱家已经是穷人了,不再努力你儿子要饿死的。

你看,同样一件事,可以有两种版本,风格很不一样。

下面是第三个版本。

张三是个先富,临死前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来:儿啊,你爸我这一生只顾得向前行,一路过来心里多少有点发虚,有很多欠账,你得完成我没有完成的任务,把欠账补上,把地夯实,把脚踩实。儿子平静的说道:老爸,儿子也是这么想的,你放心的去吧。

儿子就成了中富。儿子临死前把孙子叫到床前来:儿啊,你爸我任务只完成了一半,还是有欠账,地夯得还不够紧实,接下来一半交给你来完成,有没有信心啊?儿子平静的说道:老爸,我都跟你学了多少年了,有基础的,你不用担心,我会完成好的。

于是,孙子变成了后富。孙子临死前把重孙子叫到床前来:儿啊,经过我们三代人的努力,我们向前迈了一步,又把这一步踩实了,你说你的任务是什么呢?重孙子抬起头,向前看了一会,说道:儿子的任务就是再向前迈出一腿,这也是你老人家的心愿,我没有说错吧?

其实富不三代还有第四个版本。第四个版本是个隐藏版本,你看不见的。

张三是个先富,他临死前把儿子叫到床前来:儿子呀,你老子我天生聪慧过人,可惜人不能永生,否则 你老子岂止这么点辉煌?你是我的种,你必定也是聪慧过人的,那些个蠢猪怎么跟你比呢?儿啊,你老子我相当看好你哦。儿子把胸脯一拍:爹,这还需要你说吗?龙生龙,凤生凤,你是龙我必定也是龙,你儿子我必定会成为先富中的先富的,打洞的老鼠不是你儿子的对手。你老人家放心吧,去天堂享福吧。

然后儿子就扑街了。

什么叫物尽其用?什么又叫变废为宝?

我们经常听到一种话是这么说的:人呐,就得发展壮大,长成参天大树。你看我们中国人也经常讲,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以,你很有可能产生了误解,你这个误解的结果 就是你脑子 里等级观念 根深蒂固。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长期听到这种话,你认为什么叫好呢?你认为参天大树好,可现实中有的树它就是长不高的呀。

庄子就谈过这个问题:又直又粗的树,木匠喜欢,并且并不是所有的木匠都喜欢的,房梁立柱要的是又直又粗,做个门窗也需要这样的?所以做门窗用的就是所谓的边角料?所谓的废物利用?并不是这样的。

之前我谈猪的时候就讲过个问题,但依我看好多人还没有理解这里的精华。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好多人心目中【仍然认为】排骨,直排就是好的,“要不然它为什么比别的地方贵呢?”猪耳朵它不是边角料,把猪耳朵卤了吃不是废物利用!猪耳朵 的口感是独特的,只有这一处,一只猪也就两只耳朵。

同样的道理,有人抱怨,说如今玉米怎么卖得这么贵呢?玉米“应该”是很便宜的啊。这是因为过去的人他认知有问题,他把精粮看得很好,把粗粮看成穷人才吃的。这就是等级观念。现在我们知道了,不能只吃精粮,还要吃粗粮,这两样都得吃。

所以说,“人呐,就得发展壮大,长成参天大树”这句话的重点并不在“参天大树”,而在“发展壮大”。可能 会有人说,“这不能怪我,参天大树是目标,我当然就认为这是重点啦,我没有错啊。”不好意思,你错了!

人活着的目标就是活着。

“???你说的是啥话啊?你会说人话吗?”

听不懂了吧,听不懂我可以慢慢讲给你听啊,你不要急啊。如果说一个人,他的状态是活又活不好,死又死不掉,他的问题出在哪?答案就是他已经失去了生活的动力。所以,【永动】就是人的目标。永动可以换一个词,就是“保持旺盛的生命力”。你难道还没有发现,N多人根本就没有达成这个目标吗?所以他们的生命就慢慢枯萎了呀。

我女儿就问过我,“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我说这个问题超级简单,人活着就是为了活着。她说她想不通,她说我在胡说八道,我“讥笑”她,傻透了。她这个人跟很多人一样,望文生义,自认为她明白什么叫活。

假如说,你吃一顿就能管一辈子,那你就死了,这就跟你吃饱饭后不想动一样,所以你吃饱了就不想洗碗。

什么叫活?活动,不动肯定死了,死人他就一动不动嘛,有的人看着还在喘气,其实已经死了,几乎死透了,啥事他也提不起精神来。那是不是动起来了就一定叫活呢?那也不是,盲动也不叫活,因为盲动会找死。

不动肯定就死了,我说的是保持不动,长时间保持不动,司马懿那个不是的,他是假装不动10年;简单的动不能叫活。正因为如此,我们又有另一种说法:怎么才能快活自在呢?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人呐,就得发展壮大,长成参天大树”这句话,依我看,后半截是多余的,画蛇添足,改成“人就得发展壮大”还会误导人吗?

但是,就是有人要画蛇添足的,这个你禁止不了。怎么办呢?我研究“人呐,就得发展壮大,长成参天大树”这句话,我提出疑问:为什么就不能长成小草呢?然后我自问自答:小草和大树不是重点,大树和小草并不是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就是有章有法的永动。这才叫废物利用。

什么叫物尽其用,什么叫变废为宝,你搞错了,错得很厉害。

猪浑身上下都是宝,每一样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味,你都能给做出来,这叫物尽其用。

总有一些人不足或者多余,说一些误导人的话,这叫废物。这个废物你恐怕 消灭不了。怎么办呢?当成反面典型来用,这不就是变废为宝了吗?

“边角料”这个词的正确打开方式就是指它的正确用途是用来做所谓的小件,它并不是不堪重用。

“猪下水”这个词有明显的等级歧视意味在其中。

你没有下功夫去研究,所以你让人带到沟里去了。

搞错了会怎么样?

你搞错了的话就一定会信奉所谓的“强者恒强、弱者恒弱”。比方说,在过去一段时间内玉米卖不出价钱来,你就不愿意种玉米。后来你才听说,某某种玉米赚了大钱,你听了之后一开始不敢相信,“这一定是在骗我”,一直等到你去打听行情才发现这是真的。可是你仍然纳闷,你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其实螃蟹也是这样。过去螃蟹根本就卖不出价钱来,那会儿的人就想吃大块的肉。你看现在变了吧?养螃蟹的都发财了。大块的肉是不是好比又直又粗的木头?螃蟹你吃两只下去没吃到多少肉,是不是好比曲而细的木头?现在大家都学着吃螃蟹,是小资的精致吗?并不是,而是之前条件不好,光是搭了横梁立了柱子,门窗还没有安呐。现在吃螃蟹,就叫安门窗。这不叫精致小资,这叫越来越完整,你这个“房子”越盖越完整了。这跟暖气是一个道理。之前是淮河以北才有暖气,那不是别的,而是发展程度比较低,只能优先照顾更寒冷的地区。现在条件好了,暖气就“挺进”到长江沿线了,生活在长江沿线的人们就不用像以前那样挨冻了,冻出了哮喘,冻出了风湿,冻出了关节炎。冷气也一样。早些年北京城没有几个人装空调。为啥?北京真的不热吗?早些年发展程度相对低,所以长江以南地区的人优先用上了空调。现在发展了,沈阳人也装空调。

接下来还会发展的,你信不信?这个暖气吧,它是个单功,只能制热无法制冷。这个空调吧,虽然 有冷暖两制的,但其实主要是制冷。所以,有没有可能发展出了一种新型的装置,确实又制冷又制热确实两种都很好用呢?这是有可能吗?这是一定的,这其实就是接下来的研发方向。

你是要真的学明白了,你要是一个真正讲道理的人,你早就知道了,人不能只吃精粮不吃粗粮。可是呢,N多人他不愿意种玉米,好办啊,你种呗。所以,第一,玉米的价格本来就会上来,第二,种的人少,物以稀为贵,你又能赚到超额利润,这是一些不讲理的人送给你的,你当然就笑纳了啊。

一个真正讲道理的人,他需要去搞投机吗?他不用搞投机他也有超额利润。人为什么要讲理?讲理为的就是趋利避害嘛。不讲理就是趋害避利,见到好处他就逃跑,什么有害他要什么,你讲理是趋利避害,你俩正好一对,很和谐的。你讲理你趋利避害,他不讲理他趋害避利,你越来越壮大,他越来越萎缩,你越来越活,他越来越死,你就是用这种办法来消灭不讲理的人。

有的人特别不讲理,日日夜夜盼望自己长成参天大树,朝思暮想成龙成凤,这种人他其实就是天天把自己的肉割给你吃,但前提条件是你是个讲理的人。有没有发现不讲理的人特别有牺牲奉献精神,并且做好事不留名?不讲理的人一定是越努力越失败,讲理的人躺着就成功了。哈哈哈,妙不可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