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穷则思变富必亡 -- 给我打钱87405
就拿孟子来说罢。孟子有几篇文章大家是很熟悉的,一个就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还有一个就是《舍生取义》。因为大家都很熟悉,原文就不贴了,我来讲讲孟子他不行在哪。
先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的意思就是说有内忧外患是好事,否则就是【恒亡】。恒,死定了。一国没有内忧外患,死定了,一人没有内忧外患,死定了。但你不得不承认,读后有这么一种感想,“我咋觉得孟子这个人有病呢?受虐狂吗?”
有人他是这么理解孟子的内忧外患的,“你不要管他有没有病,你必须得承认,没有内忧外患就是恒亡。”但这个理解说服不了人,“凭什么这么说啊?历史是这样的以后就是这样的吗?你得给我解释原理啊!”前面这个人给气跑了,“杠精!我杠不过你,我跑还不行吗?”这是其一。
其二,有没有发现孟子这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似乎前言不搭后语。他在前面写的是“舜发于畎亩之中”,这不是在讲家贫得勤吗?你的原生家庭不富裕,但不要紧,我给你举几个例子看看。接着孟子又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不是,他什么意思?意思就是说如果我投胎在贫寒之家,我赚了是吗?
“对呀,孟子这个人有大病!原生家庭不富裕,他说这叫天大的好事,这就是铁证。”
先不要管孟子到底有没有病,我们来看文章。“天将将大任于斯人”之后,他写的是“人恒过,然后能改”,最后收笔就是【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你看你看,妥妥的有病啊,孟子这个人就喜欢搞PUA。”
莫急莫急。我说的是,孟子笔锋拐来拐去,这三段是怎么衔接上的呢?有明显的拼凑感啊。
你看第一段完全可以独立成文,家贫得勤,我再加一段,为富需仁,这不挺好的吗?
第二段也可以独立成文,但如果是我,我不会这么写的。我还按我的方式来写:人,没有天生讲理的,人不会无缘无故的讲理的。他吃亏了或者他是得了好处他才会讲理,为什么呢?人性使然,人生下来就无师自通的趋利避害了。比如说,一朵蘑菇,看起来让人垂涎欲滴,你本想去摘来吃,结果张三比你快一步,捷足先登,他先搞到手了,然后很快就死了。所以,你一开始被吓坏了,等你缓过劲来了,你就开始总结经验教训了,一、好看的蘑菇【一定】会吃死人;二、万事【一定】不能抢先。你自认为这是真理,你就这么办了。办了一段时间之后,你发现不对劲,并不是所有好看的蘑菇都有毒,有毒的蘑菇有些长得很丑,说白了,好看不好看跟有毒没毒关系不大,这是一;并不是争先就一定是坏事,有时候争先是好事,争先不争先跟好事坏事关系也不大,这是二。所以第二段的中心思想就是,没有人天生讲理,吃了亏或者得了好处才知道讲理,所以结论不就是:人得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嘛,你不能揠苗助长啊。这不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这么个结论了吗?
第三段先不说了,我就想问一句:这第一段“家贫得勤”跟第二段“没有人天生讲理,成长需要一个过程”,怎么能成为一篇文章的?如果能,那么他的逻辑一定是这样的:有人他搞错了,他认为如果出身贫寒那就没有机会了。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你不要急,你要慢慢给他讲道理,他有一个成长的过程嘛。
“对呀,孟子根本不讲逻辑,他就是在搞PUA,他的意思就是说,你应该感谢你受的苦,有人骂你你需要发自内心的感激他。如果孟子不是在搞PUA,那么他一定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
斯德哥尔摩综合征大家都知道的吧?就是受害人对罪犯居然产生了好感。所以,孟子,要么就是他在搞PUA,愚民,要么就是他患有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他被别人PUA了,接着他成了罪犯的打手?
这是真的吗?
老实说,我到现在也不知道孟子到底是个什么人,他到底安的什么心。我只能这么来假设:孟子有好心,但不会办好事。他说话说不利索,说得含含糊糊不清不楚,所以别人会质疑他。他说话不行其实说明他水平不够,他跟老庄不是一个层面的。
我自告奋勇替孟子改一改:
这人呐,天生就是趋利避害的,但没有人天生讲理,所以他会犯很多错误,如果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他就不会把自己给弄死了,如果他水平再高一层,他是活得相当快活自在的。
(第一段我就要把这个交待清楚。)
总有一些人他搞错了,他觉得他认为如果出身贫寒那自己就没有机会了。事情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这样的,比如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还有一些人他也搞错了,他总认为如果家境富裕他就一定是活得风生水起的了。事情 是不是这样呢?当然不是这样的,皇帝的儿子投胎投得好吧?可为什么王朝会覆灭?为什么没有任何一个王朝是永生的?
所以呢?所以我们要学会总结经验教训,不能妄下结论,不能是看到有人吃了好看蘑菇死了就认定了一切好看的蘑菇都是有毒的,不能是看到有出头鸟被打死了就认定一切出头鸟都是在自寻死路。千万不能妄下结论。
不能妄下结论,这是其一。其二,这么多经验教训,总结得过来吗?这个我弄明白了,那个我还没得及总结就撞上了呢?岂不是白干?
我们得冷静下来,把事情 理一理:所有人,他不吃亏他不知道某某事不能干,他不得好处他不知道另一个某某事他必须要干。是不是这样的?有没有疑问?所以问题来了:你现在很饿,你面前一棵果树,结满了果子,但这个果子你从未吃过,你吃,还是不吃?
“你怎么天天给人出这种难题呢?!你天天叫别人左右为难!”
这是我干的吗?你确信这是我干的吗?
“你为什么不能换一棵桃树呢?”
等等,你不要回避问题嘛,是我有这个本事,让你很饿,非吃不可?是我有这个本事,故意在你面前放一堆果子,但你从未吃过?
“那……确实不是你干的,你要有这个本事,我肯定你能祸害不少人,你这个人很坏的,我是很清楚的。”
这就对了嘛。所以,谁干的?
“老天爷干的呗。”
这就对了嘛,老天爷干的。所以,老天爷他故意折磨你?他图个啥呢?
“他……他这么折磨我,他有快感啊,他让我饿,我非吃不可,他又给我一棵从未见过的果树,他看着我左右为难哈哈大笑。”
你是认真的吗?
“嘿嘿,我说着玩的,老天爷他不认识我,他对我没有兴趣,一丁点兴趣都没有,你看太阳 就是这样,它自己要爆炸,你再看地球也是这样,它自己要转。”
这就对了嘛。所以呢?
“所以我肯定就能赶这种事啊,我饿得要死我非常想吃,但我又不敢吃,因为没有吃过,我怕给毒死了。”
这就对了嘛,这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事。
我已经替孟子改好了。问:有没有PUA之感?
所以说,假设孟子是好心人,他主要是想告诉大家,得未雨绸缪,你总能赶上新鲜事 的,新鲜事一来,【如果你没有对策,提前有对策】,你就左右为难了。你看现在手机不就是这样吗?你用还是不用呢?不用好像不行,用的话有一堆骗子,左右为难。但他不会说话呀,他不会说人话啊,他出来的话给人一种PUA感,“受苦受难其实是赚了”,那别人就是不接受的呀。李德胜说“感谢”日本鬼子,那是打了引号的,李德胜不搞PUA。
孟子为什么不会说人话呢?好话经他一说就变味了呢?半桶水,他是个半桶水嘛。
我不是在怪孟子,你怪他也没有用,你拦不住的,他就是要出来说的。我只是在讲,成长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实一生都在成长,要不然为什么会说活到老学到老呢?你一开始读孟子的文章,你盲信了,你没有看出来他这个文章给人一种PUA感。这不要紧的,你继续学习你早晚会发现的嘛。或者是你一开始读孟子的文章,你完全不能接受,这么浓的PUA味谁受得了呢?这也不要紧的,你继续学习,你读到老庄了,你已经不在乎孟子到底是安的什么心了。
再来看孟子的《舍生取义》,这篇文章在语文课本里叫《鱼我所欲也》。大家不要笑啊,不要笑,严肃点。
《舍生取义》这篇我讲得快一点。这一篇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异曲同工”,都是孟子写的,他不会说人话,他告诉大家“你得去死”。
“哈哈哈,笑不活人,这种文章怎么好意思 拿出手呢?”
不要笑,不要笑,严肃点。
我也替孟子改一改:
人呐,天生就是趋利避害的,但是,何为大利何为大害,这可不是容易 搞清楚的问题哦。
你就看小朋友吧,他要吃糖,他觉得这是大利,他还躲着吃,每次都整袋的往嘴里倒,这样就算让人发现了也抠不出来,他已经咽下去了,虽然没有尝出味来。他不知道,这其实是大害,人的牙齿可不是可以轻视的呀,它是消化系统 的一部分,它出了问题你整个消化系统都会出问题,你消化系统出了问题你这个人就活不舒服活不自在了。所以如果认识清楚了,不存在左右为难,不存在鱼我所欲熊掌亦我所欲。是好是坏,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怎么可能 左右为难呢?
“你这个话我就不是太认同了,你的意思就是说我的脑子 不行所以老纠结呗。那我问你呀,就你刚刚说的,我很饿,但有一棵果树,长满了果子,可我没有吃过,我吃还是不吃呢?”
不吃肯定死,吃了或许能活,吃还是不吃?
好,我已经替孟子改完了。问:我有没有要你去死?
孔孟水平一般般,你不要跟他们纠缠不休,向前走,不断的学习劳动,不断的发展壮大,很简单的。
怎么样?又开眼了吧?尤其是我的有些读者,你现在知道你身上的蛮劲是怎么来的了吗?
我们中国有一些人,主要是年龄比较大的人,他们很信奉艰苦朴素,认为这四个字能解决一切问题,他们信奉的艰苦朴素就是老和尚住深山老林里顿顿豆腐白菜,问题在于深山老林没有豆腐可吃啊。
这个艰苦朴素又是从哪来的?就是从孟子的内忧外患来的。这种人吧,给人一种感觉就是口是心非,他天天给你讲豆腐白菜的大道理,但是他自己又受不了,他要吃肉他要喝酒的。他是不是口是心非,跟那些大坏蛋一样呢?他不是的,他就是脑子 不行,他学了个半截不学了,自以为懂了。
信奉艰苦朴素的人往往同时信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别人听了心里直发毛,“我的天呐,这是要我去死吗?”这还是从孟子那里来的,舍身取义嘛。好好的为什么要人去死呢?你要讲清楚嘛。远古时期,大家都不知道啥能吃啥不能吃,一开始没脑子,就派一个人去试吃,这个人可能就给吃死了,后来有脑子 了,不用派人去试吃,找只兔子试,这就不用死了呀。都21世纪 了,怎么动不动就叫别人去死呢?前面的人白死了吗?前面死了人,后面就不用死人了呀,人是会进步的嘛,总想出来更好的办法嘛。我这不是讲感恩学,我在讲发展,发展起来有的事就不用死人了。但恐怕 还有一些事也得先死一点人,这也是有必然性的。
什么才叫艰苦朴素?就是说,你不要去搞浪费,花很大精力花很多时间涂脂抹粉,这是一个内涵;另一个内涵 就是说你要坚持 学习劳动,不要天天做躺赢的白日梦,【正确的】学习劳动对人是有好处的,不是PUA你。现在条件好了,不是过年才能吃饺子,想吃我就可以吃,这叫奢侈浪费吗?如果这叫奢侈浪费,你干脆回原始社会好了。什么叫奢侈浪费?你吃一半倒一半,你为了显得 丰盛。
什么才叫一怕苦二不怕死?就是说,办法总是比困难多,总能想出来办法的,你想不出来,别人能想出来,你很多人想不出来,有一个人能想出来就行了;你现在想不出来,以后能想出来。所以重点在于【不怕】,怕有什么用呢?怕能解决问题吗?不要老是畏难。搞不定你就继续学习劳动,不要钻牛角尖,坐那冥思苦想,你不断发展壮大,无意中你就学会了,你就想通了,之前解决不了的问题你现在能解决了。
21世纪了,21世纪了,21世纪了!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愚昧、野蛮、落后了。孔孟水平很一般,你21世纪的人你必须 要超过他们。我们必须从孔孟的身上汲取经验教训,这两个人,要么就是学了个半桶水就出来晃,要么就是生吞活剥,明明自己并没有理解,但强行背下来,强行发挥,这就是死记硬背。不管是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学。
为什么历朝历代包括今天总有人说一代不如一代?
为什么历朝历代包括今天总有人说一代不如一代?其实这个问题特别的简单,我只需要三言两语就能说明白,但我写少了的话有人他就不信,他非要看长篇大论,因为他觉得这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特别复杂。我今天不想“迎合”这些只认字量的人了,我三言两语讲给你讲清楚:
第一、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之一就是越来越专业化。
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一个大族就是赵氏,后来三家分晋其中一家就是赵氏。赵氏的先祖,我说的是在晋国发迹的先祖他就是个司机,开战车的。有人说了,“我明白了,他给晋侯开车嘛,晋侯怕死啊,所以得赏他一个大官啊。”呵呵,太呵呵了。赵氏的先祖是个司机,但他那个司机是综合性极强的司机,怎么选马,怎么喂马,怎么把马匹组合在一起哪一匹在哪个位置,怎么叫马与车合体,怎么叫马车跟人合体,全是他一个人干的。那会儿不像现在这样分工精细化,那会儿很“糙”的。这就好比有一个人,他又买菜、又洗菜、又切菜、又炒菜最后还洗盘子,除了种菜他全包了,他综合能力强不强?
你稍微读一点书就知道我们中国古代的官员那就是一肩挑啊,民生经济他负责,宣传教育他负责,抓贼断案他负责,有时候他还要负责打仗,现在我们省长都干不了这种活,为什么呢?分工越来越细了。所以,古人相较而言,综合能力更强,统筹能力更强,他比较容易胸怀天下,但是,过于综合就意味着不够专精,这就是俗话说的,样样都行,但样样都不行。今人恰好就反过来,专精却不够广博,所以今人确实就容易钻牛角尖。所以,不存在一代不如一代,而是发生了变化。
第二、胜必骄、败必馁是普遍长期存在的现象
胜必骄、败必馁,所以你富不过三代啊,并且你一旦家道没落了,你翻不了身啊。
说完了,所谓的“一代不如一代”我已经说清楚了,这是特别简单的事。
“这就说完了?”
因为有些话我前面说过了。种树就要挖洞,对吧?不能一味的往宽了挖,也不能一味的挖深里挖,对吗?所以我们中国的发展路径就是:广博了再专精,专精了再广博。前面我们有一段时间,就算2000年吧,主要是广博,把洞往宽里挖,他的目的是接下来往深里挖,所以现在的主打风格就是专精。专精的目的是什么呢?下一个阶段,又要往宽里挖。广博、专精,专精、广博,无穷尽也。
过去我们稀罕的是什么?专精。眼下我们稀罕的是什么?广博,李德胜他不就是善于把大家捏到一块吗?
“依你这么说,我家孩子是走广博路线好还是专精路线好呢?”
你就是个商人,投机商。孩子,要看他自己,他适合干什么这才是根本,不是你家长搞投机给他指定一个选择。比如他适合搞广博,你就要多给他谈一点专精的内容,他虽然不会,但他有鉴赏力,这样的话,他就知道怎么跟专业人员打交道。反之亦然,他适合走专精,你要多给他介绍广博,他也可以成为这方面的美食家,同样,他知道怎么跟综合能力强的人相处共事。
“我有一个问题啊,你为什么不用盖房子来打比方,却要用挖树洞呢?”
盖房子他不是无穷尽的,所以他提前算好了地基要打多深,盖多少层楼,所以他可以规划、设计。挖树洞我主要看中的是无穷尽,所以他不可能提前规划出来,他只能是广博了专精,专精了广博,两条腿交替前进。
“哦,明白了,我确实活错了,我一直以为我的人生就是盖房子,难怪我这房子如今变成了老破旧。”
你就别说全人类了,就是一个个体,他也是海水不可斗量,前途不可限量的,所以人生怎么可能像盖房子那样呢?其实人生也不是挖树洞,而先挖洞种下种子,然后培育他茁壮成长,不管长成大树还是小草,关键在于他有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海水不可斗量,前途不可限量”指的并非是世俗中经常讲的发达,他也是讲发达,但他讲的发达是【永动机】。不管你一个人是大树还是小草,最重要的是永动,生命永动,所以叫自强不息嘛。什么叫真正的教书育人?就是往孩子心里安一个永动机,这个永动机的名字就叫自强不息。至于孩子将来自己往哪个方向发展,具体怎么发展,根本就不需要你这些老师、家长操心,你那是操闲心,或者说,你的孩子根本就没有装上永动机,转了一会就停机了,你操心又有什么意义呢?
自强不息牌永动机,国产的,杠杠的,超级棒。你不知道吧?白活,白白投胎在中国。
西方人论证之后认为不存在永动机,哈哈哈,我们中国人早发明出来了,这就是我们中国人先祖的智慧和勇气。原理是啥?超级简单嘛,人类社会以人为本嘛,人永动是必然的嘛,如果所有人都停机了,也就没有人类了嘛。所以一再说嘛,你不干有人干,你不动有的人是动,动不动,你自己看着办。
天地永动,人永动,天人合一。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正确与管用 6 给我打钱87405 字16349 2023-12-19 12:52:31
🙂你真是个疯子,不过我喜欢 1 林三 字33 2023-12-24 04:19:01
🙂紧跟着1、2、3的是4吗? 5 给我打钱87405 字12917 2023-12-19 09:37:38
🙂我为什么说孔孟的水平要差一些?
🙂想不通是好事嘛 5 给我打钱87405 字16379 2023-12-17 04:23:53
🙂真无为了就举重若轻 3 给我打钱87405 字19853 2023-12-16 21:02:15
🙂八个错误 2 给我打钱87405 字12969 2023-12-16 05:13:49
🙂无为 4 给我打钱87405 字2803 2023-12-15 21: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