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狂飙东进——记中原突围中的皮旅(下) -- 忘情

共:💬287 🌺1266 🌵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原军区不去大别山是因为大别山容纳不下

想了一下,关于俺老孙提出的中原军区“为什么不去大别山”这个问题,还是花点时间正面回答。不过先解释一下为什么高敬亭不走出大别山是错误的?

原因就跟中央苏区不建在井冈山是一样的——井冈山盛不下。

要发展就一定要走出去。当初毛泽东就那么想上井冈山吗?井冈山上有宝吗?还不是打不过所以逼上井冈山。但如果龟缩在井冈山,灭亡是早晚的事。

那么大别山能容纳多少呢?

我们先看看党史怎么说。

大别山:“二十八年红旗不倒”

大别山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

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苏区达到鼎盛,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350万,红军主力4.5万余人,地方武装20余万人,建立了3个市和27个县级革命政权,成为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

今天去查百度词条“大别山”,可以看到条目下罗列了26个县。也就是说,当年鄂豫皖苏区完全覆盖了大别山区,“红军主力4.5万,地方武装20余万人”就是大别山的容纳极限,这个兵民比例极其的高,如果不能向外扩张,其实是不能长久维持的。

高敬亭在大别山从来没超过一万人,他如果不出大别山,发展兵力上限5万人到头了,后来从这里走出的新四军5师也就这么多人。

到了中原军区时期,按照上面杰瑞给的资料,部队一共六万多人,并且来自三个部分,有相当一部分是“外来户”。这已经超出了大别山的容纳极限。当然你可以说,中原军区的区划与大别山并不完全重叠,但我们讨论的问题,正是“中原军区为什么不去大别山”。

更为严重的是,按照上面的党史链接,“1946年6月,围攻中原解放区的国民党军队达到了8个整编师又2个旅共22万人”,“毛泽东就此评价说,中原解放军“曾经钳制了蒋介石正规军三十个旅以上”,如果将这些敌人带到大别山区,大别山就会成为双方的血肉磨盘,当地百姓在敌我双方的双重竭泽而渔之下,民不聊生、生灵涂炭,中原解放军毫无胜算。

我说“当地百姓在敌我双方的双重竭泽而渔之下,民不聊生、生灵涂炭”,并不是在“假设历史”,因为在短短一年后的1947年,这就真实发生了——刘邓大军12万人挺进大别山,人数比中原解放军还多了整整一倍!

如果不是真实发生过,今天真的很难想象当地老百姓有多惨!

毛泽东在解释为什么要打到外线敌占区的时候,曾以自己所在的陕北为例,说胡宗南那么多敌军加上我们的军民,每天拉屎都要拉好大一堆。比喻很粗俗,但不难想到的是,拉屎都拉那么多,吃的粮食一定更多——别忘了,敌人也吃你的地盘上出产的粮食。

换在大别山,情况也是一样。按照我上面给出的党史链接,“到1947年10月底,在33个县建立了人民政权,开辟了鄂豫、皖西解放区,有效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这么多敌我士兵,不一定每天都在大别山打仗,可是每天都在大别山吃喝拉撒。刘伯承明说了我们要“因粮于敌”——不“于敌”你还能“于”哪里?可是敌之粮从哪里来啊?还不是大别山的老百姓!

与民争食,这才是我军在大别山站不住脚的根本原因!

六纵十六旅摘老百姓的橘子,六纵十七旅五十团侦察员赵石子用望远镜哄骗农户说看到他们埋在地下的粮食并强借一半,把普通人家当土豪打了,强行拉走裁缝店的全部布匹……直到刘伯承的警卫连连长为了白拿一捆粉条被枪毙。

刘伯承在当时说过一句很重的话:“老百姓不是注定要跟我们走的!”

振聋发聩。

张牧之说:他们谁赢帮谁。

所以我前面为什么要笑?因为把我军在大别山“站不住脚”归因于敌人“发动群众”实在太过荒谬,太高抬敌人了!相信这个的人是根本不明白我党我军的力量源自哪里,对阶级斗争的残酷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国民党反动派之所以反动,就在于它不可能违背自身的剥削阶级利益,这是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应该明白的道理。

1947年,蒋介石在庐山整训高级将官,会议上每人发一本“剿匪手册”,里面讲到如何应对共产党,答曰“把农民争取过来”。看得国军将领都直摇头:“要能把农民争取过来,这仗也不用打了。”

一个反动军官当时都能明白的道理,我们这些接受共党教育的新中国一代今天居然看不出来?!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