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旧金山 -- 胡里糊涂

共:💬2740 🌺26312 🌵50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谈理论要基于现实

为什么河里那么多人骂朱相?大下岗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大下岗的“苦一苦老百姓”,最终换来了所有人的生活水平提升,而不是说从此大家就都失业下去了。所以这件事对不少人是苦涩的,但客观来说,就像你说的,有人损失,但国家进步了。

那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如果我们再仔细看,会发现大下岗之后,我国就在加速承接世界的制造业,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很多我国自己的产业——也就是说,国企“向社会输送的人才”,被社会消化了。

世界经济在这之后的20年里也有飞速发展,所以欧美的制造业空心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实并没有造成很大的痛苦,反而让很多人吹嘘他们是“干活轻松的高福利社会”。

但他们真的没付出代价吗?从某个时候开始,问题似乎就越来越多地暴露了出来。中国的崛起以及与西方竞争的真正本质,其实就在这些产业转移的余波之中,而不是简单的“中国人有钱了”。只不过这件话题被我认为是比较敏感,容易给反华势力递刀子,便从不深谈。

-

所以现在发生的事也一样,我们谈理论要基于现实,实事求是。

之前我描述过,生产力发展有两个方面要考量:一方面我们需要提升效率,否则竞争不过外国人;另一方面我们要照顾就业,否则社会会出问题。

从这个角度来看,现在我国的情况是:竞争的部分已经非常厉害了,基本把竞争对手都甩开了身位,效率提升不是那么重要了;而就业的压力这几年却开始越来越大,尤其这两年,应届生就业压力大,互联网大厂都开始裁人了。

对于希望看到人类进步的人来说,其实也不算很差,因为这一轮的科技发展很明显已经到了某种平台,我们从牛耕地、马拉车,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先进的时代,有了手机之类的玩具。那些继续提升效率的创新工具,比如自动驾驶,已经不再会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从手工纺织到工业化纺织那么大的改善了——换言之:可以有,不是刚需。

-

你说的所谓:

每个国家自己大量发展手动纺织业,雇人做衣服,是不是就可以解决就业问题了?

其实不算是杠,现实中各国干这种事干得非常多了,我国有很多工作从某种角度上就是“为就业而就业”。用高端一点的说法,就叫“以工代赈”。

这么做的问题在于,其本质是改变了分配模式。市场经济的分配是由供需决定的,其公平与否基本上大家愿赌服输,大家都认市场规律,市场规律本身也有一定的可持续性。

而一旦变成了“以工代赈”,那其实就是政府拆东墙补西墙,或者干脆像美国一样借债,让全世界以及未来的美国人买单。这时候操盘者的水平就变得非常重要,一旦操盘手水平不行,就会出现严重的问题——就比如城投债、大基金等。美国就是因为几届没水平的人,就把那么强大的一个国家给玩坏了。

不幸的是,人类显然现在还没把组织问题给玩明白,所以碰上水平不行的人几乎是必然,这也就意味着这种模式一旦规模大了、持续时间长了,出问题是必然的。所以政府最好还是尊重市场规律,稍微打打补丁,而不要以为市场捅出来的篓子,政府可以轻松解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