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和小粉红唠唠嗑,谈谈黑与白,从张学良将军说起 -- 真离

共:💬133 🌺403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啦周蒋谈判,真是感慨万千啊,龙眼兄老说张学良废材

其实你是忘记了西路军。

在周蒋谈判时,此时蒋介石还在被关押,蒋介石日记(可以肯定是给别人看的)也有吹牛的意思,但是,周蒋的对话中,周气势太弱了,这种谈判无法保证中共军队的利益。事实也证明确实如此,五次谈判,谈出个啥来啦。

如果不是抗战爆发,中共自行其是,根本就不会结束,会被蒋介石玩死。周的谈判艺术还被河里夸的一塌糊涂,也是有意思啊。毛主席早就不耐烦了吧。

大家请注意,在这个期间,发生了一件重大的事件,就是徐向前的西路军被马匪消灭了,说这里面没有蒋马的默契吗?我是不信的!

徐向前说有中央的责任,就是中央指挥的,也对,就是周的安排嘛,为了配合所谓裁军变成八路军等的裁判啊。

毛主席的方法一定和周不一样。

当然,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周总放弃了张学良,但是,张学良也放了蒋介石,就此,导致了国共谈判的环境更恶劣了一些,对蒋介石的约束只能靠苏联遥远的援助。

但是,西路军的被消灭,的确和周总的谈判节奏息息相关。徐向前也错误的理解了战争的形势,过于乐观了。这也是徐向前的个人能力问题。

总之,毛主席说:张学良是令中共抱憾的民族功臣,的确没说错,这里面太多的遗憾了,这个憾字意味深长啊!!!!

说张学良是废材,周总又如何呢?

西路军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马家军(指马步青、马步芳部)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万人,但西路军也遭到严重损失。1937年3月中旬,终因力量悬殊,西路军归于失败。余部不满3000人。

14日,根据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议决定,徐向前与陈昌浩离队,徐向前在陈昌浩的坚决要求下,与其离队(对于徐向前离队的说法颇多,以下是本人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徐向前传》中节选的一段。当时徐向前并不准备离队,会议中他曾说:“这支部队是我们从鄂豫皖带出来的,到了这个地步,我们回去干什么?大家都是同生死、共患难过来的,要死也死到一块嘛!”这是徐向前的肺腑之言。他知道两个领导人离开部队将要造成的影响。但是,陈昌浩带着不容分说的口气又说:“这是军政委员会的决定。向前留在军中,目标太大,很不安全,不利于部队的分散行动。”这话当然也包括指他自己。“你们走吧,赶快回去向中央汇报去。”还有人这样提出。

从1936年11月上旬至1937年3月上旬,西路军历经四个多月浴血奋战,终遭失败。经过如何?党中央从一开始就时刻把西路军的安危萦怀心头,怕其被敌隔断各个击破。11月11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陈昌浩、徐向前,询问:“你们依据敌我情况,有单独西进接近取得接济的把握否?如果返河东,有何困难的情形?你们能否解决衣服问题?”西路军军政委员会进行了讨论,一致认为,黄河东岸已被敌人封锁,东返同西进比较困难更大,下决心西进。12日复电中央:“我们计划第一步进占凉州、永昌,略作休整补充;第二步进占甘州、肃州,争取年前接通新疆。”⒅因此,就战略方向是东返还是西进,中央一再征求西路军领导人的意见,丝毫没有强加之意。

这时,在11月1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讨论红军行动方向问题时,毛泽东在作的报告和结论中,明确指出:“红军行动主要是向东。”并指出,“四方面军一部分已向西,能否调回来是个问题”。⒆以上不难看出,决不是有人所说的是“中央军委选择了河西作为战略方向”。⒇

西路军贸然西进,11月15日占领古浪;18日占领永昌;21日占领山丹,进入甘北地区。11月16日至18日,九军在古浪一带同马匪五个旅激战,歼敌二千余人,我军亦损失近半,撤出古浪。从11月中旬至12月中旬,红军共歼敌五、六千人,西路军也减至一万八千余人。这时徐向前认为,马匪主力并未击溃,红军有生力量日减,又无根据地,难以补充,是否冷静分析一下形势,以正确决定今后行动方向。但陈昌浩并未考虑这一正确意见,继续按原计划西进。

此时,河东形势发生了对我有利的变化。11月21日,红军主力在中革军委的正确指挥下,取得全歼胡宗南部一个师的山城堡大捷,粉碎了敌对我之进攻。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其和平解决,我党与张、杨公开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党中央又电西路军,要其在永昌地区休整,伺机以主力东打,向驻兰州的东北军靠近,以便返回黄河以东。

12月23日,陈昌浩复电中央,认为接通新疆取得国际援助,是目前“整个抗日阵线的迫切与极大要求”。西路军虽已付出重大代价,但完成这一任务已无问题。如果东进,路程过远,易遭敌骑兵截击,“伤亡掉队必大”。即便“在二十天到达兰州,至多只能起到巩固兰州的作用。策应主力行动,其作用不大。”

12月24日,中革军委致电西路军,指出:从整个战略考虑,“西路军以东进为有利”。只要二十天至三十天,即可达到静宁、会宁地区与东北军靠近,并可有力推动时局发展。然而,陈昌浩仍然没有认真考虑。(21)

很显然,中革军委要西路军东进,决不单是为了策应河东主力红军,更重要的是从整个战略全局着眼,也是为西路军免遭因孤军深入,被敌隔断并各个击破的安危着想。而一再坚持西进,孤军深入,不愿东返,则是陈昌浩所坚持的。怎么反说中央在西路军问题上“举棋不定,犹豫徘徊”,“缺乏长远的战略布置,致使西路军的任务变得飘忽不定”?(22)

为了更清楚了解这段史实,不妨重温一下这期间中央领导致西路军的部分电报:11月18日,毛泽东等复电徐、陈,强调:如使东面地区为毛炳文过早进占去,红军回旋余地狭小不利。我们意见:在现地区留驻一时期,以一部控制古浪险要,远拒毛炳文。同时,加紧军事训练,恢复体力,检查政治工作,教育每个指挥员会做群众工作,与人民发生良好关系……电报还指出:肃州到安西有八天坏路,人烟稀少,安西亦偏僻,将来只能去一部。同时致电张国焘等,强调河东红军“只有战胜胡军才便开展局面,才是策应河西的好办法”。(23)

11月20日,毛泽东等致电徐、陈指出:“主力在永昌、肃州之线,坚决保持东边回旋地区,以小部进占安西、敦煌。”

23日又致电指出:远方(指苏联)来电正讨论帮助你们,但坚决反对退入新疆。你们作战方法应“集中最大兵力,包围敌之较弱一部而消灭之,另以一部兵力钳制敌之余部。如此方能从敌取得补充,方能予敌以重创,根本消灭其战斗力,方能使敌知所警戒。应该力避如过去一样的消耗战,提倡集中兵力包围消灭其一部的消灭战,为此方能解决问题。”

25日,再致电徐、陈:“毛炳文东撤利于你们发展。在你们打破马敌之后,主力应准备东进一步,策应河东。……远方接济三个月内不要依靠。目前全靠自己团结奋斗,打开局面。”接着,该电又具体指出了战胜敌人的八项军事原则:

“关于作战方面:一集中两个主力军于一个有利阵地打马部。不管敌是两三个团还是五六个团,概用此法。二 敌少,则主力从两翼包围,并以有力一部迂回至敌后。三敌多,则以一部钳制其一翼,以主力包围其一翼。四 不论敌多敌少,正面不使用主力。五 两翼包围时,不可平分兵力,应置最大兵力于一翼。六凡打两团以上之敌,二兄均宜亲自指挥,亲自看地形,亲授干部以机宜。惟须十分注意荫蔽,一切高级干部均应教育他们荫蔽,避免无益牺牲。七估计不能胜利之仗不打。八总之,不打则已,打则必须有所缴获。与其击溃敌许多团,不如干净消灭敌人一个团。望酌行之”。(24)这是打破敌包围,战胜敌人的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这些作战原则都已为中央苏区的五次反“围剿”的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所证明。可惜,西路军的前线主要指挥员陈昌浩等并未认真实行。

从这些电报,至少我们可以看出三点:

其一,党中央极为关心西路军的安危,担心其被隔断各个击破,并且为尽力挽救西路军免遭失败,多次指示其行动方针、作战的军事原则,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原则,以及着眼点放在建设根据地上。尤其强调:不要依靠外援,全靠自己团结奋斗,打开局面。

其二,西进不仅自然环境不利,就是苏联也不支持。最好东进,至少也应保持东面的回旋余地。

其三,河东、河西红军都应从全局出发,互相配合,互相策应,而不是单纯一方策应另一方。

试想,若是西路军能不折不扣地按照中央所指示的行动方针、军事原则和政治工作去办,每占领一个地方,应把着眼点放在“为创河西抗日根据地而奋斗”(25)上,会“付出极大牺牲,弹尽粮绝,兵败祁凉”吗?

自1936年12月底至1937年3月,因形势变化,西路军错过东返时机,向西越走越远,亦愈益不利,终招失败。12月30日,占领临泽;1937年1月1日,占领高台。这里回汉杂居,人烟稀少,群众基础差,难以立足。红军只有消耗,而无补充。加之南靠祁连山,北临沙漠和大山,部队就在这几十里宽的狭窄地带。而陈昌浩把部队从东向西摆成一字长蛇阵,分兵防守几个支点,被动挨打,陷入马匪的四面包围之中。当马匪集结全部主力来决战时,西路军亦采取以硬对硬,准备决战。结果,1月12日敌三个旅在飞机大炮配合下围攻高台,我红五军据城坚守待援,而援军中途遭敌阻击,大部伤亡。至1月20日,五军三千英勇健儿虽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终遭全军覆没。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壮烈牺牲。这一战,实质是西路军走向失败的开始。此时,西路军已剩下不到一万人了,全部集中在张掖县的倪家营子。党中央获悉西路军危机,遂命刘伯承、张浩组成援西军,明确指示援西军的任务是“调动二马,接出西路军,共返东岸,不可向西进。因为现在已经明白西面是不能生存的”。同时,还通过政治谈判,表示愿付重金,争取“二马”停止对西路军的追击,以救援西路军。这本是铁的事实,而有人却全然不顾,说什么“西路军正是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增加了我党在谈判桌上的份量”。(26)

2月21日,西路军鉴于在倪家营子困守无望,遂决定回师东返,到达甘州山洞堡一带。在此,击溃追敌一个旅,全歼敌宪兵团八百人。如果利用这一有利时机继续东进,仍有摆脱困境,实现与援西军会合的希望。然而,陈昌浩却过高估计了这一仗的意义,认为敌我力量已起了重大变化,敌人的锐气被挫伤了,要继续西进,重返倪家营子,占领甘北。(27)致使西路军完全陷入不可挽救的绝境。至三月中旬,西路军几近全军覆灭,遭到失败。

这时,中央利用统战关系,竭尽全力营救被俘人员和收容失散人员,使数千名西路军干部、战士先后回到陕甘宁边区。

三、关于战略方向的选择

战略总任务、战略方针、战略方向,三者紧密联系,辩证统一。其基本关系是:战略总任务决定战略方针,战略方针是实现战略总任务的保证;战略方针规定战略方向,战略方向体现战略方针。战略方向选择错误,就不能保证实施战略方针。当然,也就影响战略总任务的完成。

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后,中共中央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团结内部,联合友军,粉碎蒋介石的灭共计划,首先造成西北抗日局面,以达逼蒋抗日,停止内战,组成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抗日力量,战胜日本帝国主义。

根据此战略任务,1936年8月,党中央提出的基本战略方针是:逼蒋抗日,联合友军,造成西北新局面,打通苏联,巩固和发展西北根据地,迫胡宗南部停止于甘肃以东。

根据此基本方针,中央又作了具体的战略部署,其中:“四方面军占领临潭、岷县、漳县、渭源、武山、通渭地区,尽可能取得岷、武、通三城。”(28)

至9月,中央又具体部署了攻占宁夏的战役计划。其中,四方面军主要控制西兰大道,阻止胡宗南西进。10月底或11月初进取靖远、中卫南部及宁安堡之线,以便12月渡河夺取宁夏南部。并明确指出:“至于占领甘肃西部,候宁夏占领取得国际帮助后,再分兵略取之。”还特别强调:宁夏战役是“对于中国红军之发展与中国抗日战争之发动,有决定意义的战略行动”,要求“三个方面军需用最大的努力与最亲密的团结以赴之”。(29)

据此战略部署,在战略方向的选择上,党中央、军委多次致电,反复强调:“发展重点在宁夏,不在甘西”。三支红军主力要紧密配合。假如一方面军独攻宁夏,有“顾此失彼之虑”而失败;四方面军独攻甘西也要失败。如此,有被敌“各个击破之虞”。“只要集中先占宁夏,方免此失”。因此,“夺取宁夏,打通苏联,不但在红军发展上,在全国统一战线、在西北新局面上、在作战上,都是决定的一环。在当前一瞬间,则拒止胡军把一、四方面军隔开,又是决定的一环”。(30)

张国焘从其分裂主义路线出发,表面上同意党中央的战略部署,而背后又在捣鬼,总想把四方面军拉到甘西去“自成局面”,搞“独立王国”,同中央分庭抗礼。因此,在战略方向选择上,在三支红军主力会师前,他企图西进而反对北进。会师之后,张国焘又根本不顾中央的统一部署,擅令四方面军主力西进“出凉州”,而“不愿出宁夏”,致使海打战役计划被破坏,宁夏战役计划落空。进而造成四方面军主力分兵西进甘北,致使西路军全军覆灭。然而这一切,包括陈昌浩在内的西路军广大指战员是不清楚的,或者说是不了解张国焘的包藏祸心的。当然,作为前线主要指挥员的陈昌浩军事指挥失当,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1936年的安排的确是张国焘错误居多,主要就是西路军偷偷渡河然后一路西进。

后来配合西安事变谈判就完犊子了。

为何有红军不认可改编,我估计和周总有很大的关系,比如,周昆、李隆贵等高干的离开。

还有叶道志、陈康等人的问题,简直离奇。

红四方面军长征后,叶道志担任了红十师政治委员,成为红军的师级干部。1936年,红四方面军到达陕北后,叶道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战全面爆发后,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叶道志也成为八路军的一员。第二年,为了协助新四军发展壮大,在组织的命令下,叶道志从八路军调到新四军,进入新四军担任第二支队第四团副团长。

叶道志在红军时期就是师级干部,如今调到新四军却降级,仅仅成为副团级干部,这让他内心有点难以接受,因此想离开新四军,返回八路军。1938年7月31日,叶道志以“看地形”的名义带着枪支私自离开新四军,当走到景德镇时被新四军追上,并被押回新四军。8月30日,叶道志被新四军枪决。(这是扯淡)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陕北的红军部队被改编为八路军,陈康也成为八路军的一员。不过,为了协助新四军发展,1938年,陈康被八路军派遣到新四军,担任了新四军补充营营长。

长征时期的陈康已经是团级干部,如今被派到新四军,只是担任了营长,这或多或少让陈康有点想法。1938年7月,陈康带着枪支以看地形的名义私自离开新四军,准备返回八路军。当他行至景德镇时被新四军追上,之后组织给了陈康一个机会,让他重新回到八路军,戴罪立功。

被叶挺枪毙的是叶道志和徐长胜,这两人可都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叶道志,他在1928年就参加了红军,长征之前1934年就是第92师的师长。

叶道志在1937年1月进入延安学习,第二年就被派往新四军,没想到到了新四军之后,叶挺只让他担任特务营的营长,一起去的陈康就更差,只当了个游击训练营的教员。

按照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后将领级别降低,这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叶道志等三人也被降低的有点过分了,时间长了他们三人对工作安排有了意见,于是在1938年7月31日,三人以勘查地形为名离开新四军。

他们决定重新回到八路军,找之前的老战友老搭档,可是事情报告到叶挺那里之后,叶挺坚决认为他们三人是叛变投敌,副军长项英和参谋长周子昆都认为只是内部矛盾,劝叶挺按内部矛盾解决。

可是叶挺根本不听,派兵去追击他们三人,在追击过程中击毙了徐长胜,抓住了叶道志,只有陈康一人回到了八路军,后来陈康证明他们只是为了回到八路军,而不是投敌叛变,可惜叶道志也被枪毙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