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从自然子刊的一篇文章看教育的不同,对问题的解决和看法影响 -- 实话实说

共:💬29 🌺15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批判性思维skill有两层挑战

一部分是自我对已经熟悉预设的批判,这个当然与教育环境有关,但是也有很大程度是智商与天性的关系,这个可能进入心理学范畴了。但是总之,好的科学家与发明创造充沛的人,一般性格中都有这个open与不stubborn的特点,英语中甚至stubborn是个比较负面的形容词。

一个视角是个体的工作学习技能与天生大脑反应速度等直接定义智商的成分,貌似与个体性格中是不是stubborn不一定相关。一般人常说某个人很倔,或抱残守缺不懂应变,似乎都归结与智商问题,但这样的人很可能是中学数学奥林匹克冠军,尤其是教育体系中的佼佼者,甚至褒义的话也可以叫执着,著名比如乔布斯。所以很大可能是更多的个性影响。比如好奇心重的人这方面就不容易stubborn,而容易接受宗教等某种原则性导向思维的人,这样的特点就更强,更不具备批判性思维或做开创性工作。

另一部分似乎被忽视的是多个体之间的批判实践skill,这里牵扯了另一个skill,就是沟通能力,包括同理心与设身处地进入对方视角,很类似现在时髦的情商EQ提法,也许与教育和文化环境关系更大。但是权威社会里对沟通能力的挑战更大,也从不缺乏沟通能力强的人。 以前有个韩国航班出事,副机长不敢纠正机长的例子,记得是什么教科书里的经典案例。权威文化不鼓励批判,但并不是缺乏批判skill,只是提高了批判的门槛。

这两层的相互关系,如果放到大的视角下,也可以反映了个体智商与群体智商的相互作用。虽然个体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很重要,但是总有个正态分布,不可能所有人都一样。而在一个群体中,如何管理而不是简单鼓励或禁止,是一个更有深度的问题。 权威社会或宗教群体的群体内部批判门槛很高,但不代表做为整体不能进行批判思维,门槛高也可以理解为是个筛选机制选择。打比方的话,如果硅谷创投选择的是靠量取胜,那么中世纪梵蒂冈或者沙特王爷们就是靠质取胜,类似自然界生物生殖策略。不同于自然界以百万年为跨度,群体社会策略选择还要不时根据context调整,始创时期的谷歌与今天的谷歌,显然对公司内部批判性思维的管理是不一样的。这其中的context与管理选择的取向动机,则是不言而喻的。

通宝推:铁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