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二十四史之探秘系列迷你版 -- 丽华天下

共:💬174 🌺1072 🌵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战国四公子的灰色人生|二十四史探秘016

记得幼时学过一篇文言文《信陵君窃符救赵》,从那里知道了“战国四公子”——孟尝君、平原君、信陵君和春申君,对这些翩翩浊世佳公子很是神往,听名号都觉得那么帅。可惜那时候文言文功底并不怎么好,互联网也不发达,所以,除了信陵君的故事外,其他三人的故事只能略知一二,但,这些仍然不妨碍笔者对他们的神往。

后面笔者长大成人了,捧读《史记》,就把这四君的故事从头到尾细看一遍,于是,piā,梦碎了。四公子,不过如此。

还是先讲故事吧,且听笔者慢慢道来。

先交代一下四公子所在的时代背景。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秦,作为虎狼之国,已经在秦惠文王和秦昭襄王的带领下,崛起于西方,傲视天下。魏国和齐国国力日衰,作为曾经的强国,还保留着一定的余威,但和秦国相比,已经不属同一个层级了。赵国在赵武灵王死后,辉煌延续了一段时间,但长平之战后,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楚国被战神白起一番蹂躏之后,楚怀王被幽禁,楚国连续向东边迁都以躲避秦军的锋芒,无力与秦抗衡。燕国在乐毅的帮助下昙花一现,之后因内乱再次沦为二等国。韩国?唉,那还叫一个国吗?夹在秦楚魏之间,早就不能站着说话了,不提也罢。

战国四公子的故事,现在我们所知道的,基本上都是来自于《史记》。你们也知道,《史记》在纪年上,有那么一点乱,所以,对于他们的生卒年月,有的无从考证,有的出现谬误。笔者就按后世人考证的纪年,以他们死的年份为准,从远到近地讲一讲他们的主要故事吧。

鸡鸣狗盗孟尝君

孟尝君年岁较大,出生日不详,死于前279年。齐国人,姓田名文,是齐威王的孙子,齐宣王的侄子,齐闵王兄弟。

孟尝君出生于五月初五,他老爸田婴很迷信,认为五月出生的人会克父克母,先是让孟尝君他妈把他整死,他妈不忍心,偷偷把他养大。长大后,想让他认祖归宗,但田婴不想认他,牙尖嘴利的孟尝君反倒把他爸给教训了一顿,具体说了什么就不详述了,反正是说他爸在齐国执政这么多年,一点政绩都没有,上对不起君下对不起民什么的,搞得他老爸惭愧得不得了,赶紧把他收到族内,并指定为事业接班人。

田婴死后,田文就接了他的爵位和封地,这就是孟尝君了。

孟尝君豢养了一帮“士”。说是士,其实黑白两道都有,这里杀了人啊,那里劫了道啊,怕官府治罪,都跑到孟尝君门下藏了起来。孟尝君认为他们都是人才,一概收留,渐渐地人越来越多,达到三千多人,而这时,孟尝君好客的名声也传了出去,都称赞这家伙能够礼贤下士,有能耐,了不起。

秦昭王听说了,心想,这么优秀的人才,怎么能在齐国被白白浪费呢,就派人请他到秦国去。第一次请,孟尝君被门客劝阻了,没去。第二次,齐闵(湣)王三年(《史记》称是齐闵王二十五年,这是错的,因为这个闵王总共在位也只有17年),秦国又来请孟尝君,齐王招架不住秦王的热情,就命令孟尝君到秦国走一趟。

孟尝君就带着一众门客去了,一去果然中了计,被秦王给软禁了。因为秦王觉得,你是齐国人,你是一个优秀的齐国人,你肯定不会帮助我秦国,但你在齐国,如果把齐国的生产关系理顺了,把生产力搞上去了,你齐国就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了,那我秦国就危险了。我不如杀了你吧,以绝后患。

孟尝君被软禁在秦国,秦王正准备找个由头把他给杀了,孟尝君得知消息后,那个着急啊……别急别急,这时候他养的门客派上用场了。

有人对孟尝君说:秦昭王最宠爱燕姬,只要燕姬帮你在秦王面前求情,你就有救了。孟尝君就照着去做,但人情向来不是白送的,那个燕姬看到孟尝君送给秦昭王的见面礼是一件白狐毛皮袍子,她也想要一件。这种东西是独一无二的宝贝,又不是汉正街批发的,哪来这么多啊?孟尝君又急了……

这时一个门客跳了出来,说,主公休要惊慌,等天亮的时候,在下给你弄一件来。深夜,这个门客潜入库房,学狗叫骗过守库门吏,把先前送给秦昭王的袍子偷了出来,孟尝君再转送给燕姬。燕姬向秦昭王求情,把孟尝君给放了。

孟尝君获释后,赶紧带着门客一刻不停地逃离秦国。秦昭王放了孟尝君后,又后悔了,马上派兵去追。这天半夜时分,孟尝君一行人到了函谷关,函谷关是秦国的国界,出了函谷关就逃离了虎口。但函谷关关口规定,要鸡鸣才放人通行,由于时辰未到不肯开关。幸好他的门客中有个人会学鸡叫,叫得比真鸡还真,他一叫,带动其他的鸡也跟着叫了起来,于是关门打开,孟尝君等人及时地过了边关。

一顿饭的功夫之后,追捕孟尝君的秦兵就到了,但孟尝君他们已经出了关,也就是出了秦国,没办法再抓了,秦兵只好悻悻而回。

其实这个故事,很多人都应该听说过,成语“鸡鸣狗盗”就是从这里来的。《史记》里还讲了一个孟尝君的门客冯驩的故事,就是一个开始天天弹着宝剑唱歌,吵着食无鱼、出无车,向孟尝君要待遇的人,如何在孟尝君失宠的时候帮助孟尝君恢复权位的故事,这里面是大段大段的口舌之辩,略过不提。下面说说两个孟尝君不光彩的事情。

不光彩事情之一:孟尝君从秦国逃出来后,经过赵国,赵国的平原君隆重接待了他。赵国的人也听说过孟尝君的大名,都跑来围观这个当世英才。结果一看,大失所望,有人议论说:原以为孟尝君是个高大威猛、仪表堂堂的人呢,哈哈,原来是个矮子。孟尝君听到了,勃然大怒。娘希匹,竟然笑话我是个矮子!孟尝君怒气冲冲地跳下车,手一挥,喝道:合字并肩字,杀!结果孟尝君和他的门客一起,把笑他的人杀了,还不解恨,又把围观的几百人全杀了,然后又灭了整个县。唉,太残暴了,这哪里是笔者幼时心目中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啊(这件事情教育我们,一,不要随便围观看热闹;二,看热闹时不要随便发议论;三,发议论时最好不要笑话别人太矮😂)?

不光彩事情之二:前面说过,孟尝君是齐威王的孙子,齐闵王的兄弟,他把持齐国国政多年。到了齐闵王十五年的时候,齐闵王把宋国灭了,觉得可以有点实力把孟尝君搬开了。孟尝君听说齐闵王要动他,先是吓得逃到了魏国,在魏国做了宰相,但是他心里老大不舒服,于是他出头,联合魏、秦、燕、赵、楚几国的军队,去攻打自己的祖国齐国,结果把齐闵王给逼死了(这个事情,也就是昨天笔者讲的乐毅联合五国一起攻齐的事)。等到他的侄子齐襄王继位,也不得不向他低头。唉,气量太小了,这哪里是笔者幼时心目中的翩翩浊世佳公子啊?

利令智昏平原君

接下来说说平原君,平原君出生于约前308年,死于前251年。赵国人,姓赵名胜,是赵武灵王的儿子,赵惠文王的弟弟。

先说说他的英雄事迹吧。受孟尝君的影响,平原君也养了不少士人,总共也差不多三千人吧(为什么都是三千呢?)长平之战后,秦国军队把赵国国都邯郸给围了起来,赵国危急。为解邯郸之围,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去向楚国搬救兵。平原君准备带二十个文武兼备的人跟着他一起去,心里盘算着,如果来文的能让楚王答应结盟,那是最好,如果文的不行,就得来武的,所以门客需要文武全才。

他在三千个门客里找啊找啊,挑啊挑啊,只挑到十九个他认为还是那个事的人,还差一个人。正在他抱怨的时候,有一个叫毛遂的人说,主公别再费心找了,就让我来凑数吧。

平原君问:你到我这里有几年了?

毛遂说:三年。

平原君说:精明能干的人,就像锥子在布袋子里面,它的尖头马上就会露出来。你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都没人说起过你,我也没听说过你,这肯定是你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你还是留下吧,我不带你去。

毛遂说: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

没错,笔者在这里引用原文,是想说明这个成语“颖脱而出”,是颖脱,不是脱颖。当然,脱颖而出也没错,现在人都这么用了,随俗吧。但要是显出你的学问,你一定要纠正别人,告诉他:《史记》的原文是“颖脱而出”,切记切记。

平原君听后,与十九个人相视一笑,接受了毛遂自荐。

于是就到了楚国,平原君和楚王谈了半天,从日出谈到日中,大家肚子都饿了还没谈出个结果来,于是那十九个就对毛遂说:你行你上啊,考验你的时候到了。

毛遂“刷”地拔出剑来,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气势,携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凛冽杀气,走上楚王的大殿,说:“你奶奶个熊,三两句话就可以说完的事,你还逼叨个啥。你孙子再唧唧歪歪地,看老子不一剑砍死你!”

于是赵国成功和楚国结盟,回到赵国,平原君把毛遂作为上宾。

还有一个能给平原君添一点光彩的故事,出自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睢是魏国的一个穷人,想游说魏王谋个出身,先投靠在魏国的中大夫须贾门中。一次他陪着须贾出使齐国的时候,齐王听说范睢有才,就待他格外优厚,这让须贾很是吃醋,回国后就向魏国的宰相魏齐(魏国的一个公子)告状,说范睢里通外国。魏齐不分青红皂白把范睢一顿毒打,打得奄奄一息了,用席子卷了丢在厕所里,还让门客轮流往范睢的“尸体”上撒尿。后来在友人及秦国使者的帮助下,范睢逃到了秦国,被秦昭王重用,范睢一步一步地坐到了秦国宰相的位置上。

范睢不忘前仇,对魏王发通牒说:赶紧把魏齐的人头拿来,不然我就血洗大梁(魏国的都城)。魏齐听说后,觉得在魏国呆不住了,便逃到了赵国,躲在平原君家里。

魏齐躲在平原君家里的事被秦王知道了,秦王想帮范睢报这个仇,先装作很友好地给平原君写了一封信,说:你真是一个天下无双的好人,咱们交个朋友吧,来来来,到秦国来玩几天,我和你把盏痛饮十天如何?

平原君吧,你说他单纯也好,说他虚荣也好,反正秦王把他一吹一捧,他就真的屁颠屁颠地跑到秦国去了。一到秦国,秦王还真的和他喝了几天酒,不过下酒的“菜”却不那么合胃口。

秦王端着杯子说:范睢是我的“叔父”,就像姜子牙对于周文王、管仲对于齐桓公一样。现在范睢的仇人就在你家里,你说,我该不该帮范睢报仇呢?我希望你派人去把魏齐的人头取来,要不然,嘿嘿,你就别想回赵国去了。

这时候,平原君赵胜大义凛然地说:呸。魏齐是我的朋友。我赵胜不是个出卖朋友的人。但是,那个,那个那个,魏齐他不在我家里啊。

唉,前面铺垫了这么多,就是为了引出赵胜的这一句大义凛然的话,笔者写得好累。但善始要善终,笔者还是撑着把范睢魏齐的事情说完吧。

平原君硬撑着不把魏齐交给秦国,秦王只好一边关着平原君,一边去与赵王交涉。秦王说:小赵啊,你快把魏齐的人头送来吧,不然,我就不把你的叔叔(赵胜)还给你。

赵孝成王念及血脉亲情,就派人去赵胜家里捉魏齐,魏齐闻讯就跑到了赵国宰相虞卿家里。

虞卿和魏齐并不熟,魏齐也不是一个人格魅力非常强大的人,这时候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虞卿人品爆发,变得义薄云天,居然丢开赵国的宰相不做,护送着魏齐从小路逃回了大梁,想去找信陵君帮忙,想让信陵君想办法把他们弄到楚国去政治避难(唉,这不是抢了平原君的风头么?😁)。

信陵君听说了这件事,犹豫了一下,也就是这么一下下,真的只有一下下,魏齐觉得很没有面子,一怒之下,喀嚓,拔剑自杀了。

赵王赶紧派人过来,捡了魏齐的脑袋,送到秦国去换叔叔,平原君赵胜这才得以回到赵国。而那个虞卿,好人没做成,也不方便再回到赵国,又觉得信陵君不仗义,所以也懒得在魏国做官,最后隐居山林,写成一本书,叫《虞氏春秋》。

也说说平原君两件不光彩的事吧。

不光彩事之一:这事发生在平原君最开始养士的时候。平原君住的楼房旁边,是一片平民区,有一次他宠爱的妾在楼上看到有一个跛子去井里打水,挑着水一瘸一拐的,觉得很有趣,哈哈大笑起来。跛子生气了,就找到平原君说:听说你尊重士人轻女色,所以有很多人来投靠你。现在你的小妾嘲笑我天生的残疾,我希望你能把她的脑袋砍下来给我。平原君很严肃地说:好,我会给你的。跛子走后,平原君也哈哈大笑,说:啧啧,什么人嘛,就因为笑了他一哈,他就要我美人的脑袋,真是太过分了。这件事过了一年多,他养的士人走了一半多,平原君很奇怪。他门下有一个人就告诉他:因为你没有杀笑跛子的人,大家觉得你好色轻士,所以大家就走了。平原君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就砍下了那个笑跛子的美人的头,去向跛子道歉。这以后,那些门客才陆陆续续地回来。

不光彩事之二:大家都知道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损失了四十多万战士,这也是赵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但想知道长平之战是怎么引发的吗?就是因为这个平原君赵胜。话说战神白起率兵攻打韩国,占领了韩国的野王后,马上要攻打韩国的上党。上党守将冯亭不愿意降秦,就跑去找赵王,希望归入赵国。赵孝成王征询各大臣的意见,平阳君赵豹说:要不得要不得,无故受利,会招灾祸上门的。但是平原君赵胜说:要得要得,这大一块肥肉,一块不要钱的肥肉送到嘴边,不吃是傻子。赵王听了赵胜的意见,接收了上党。这下可把秦国激怒了,白起也怒了,率兵打进赵国,于是有了后面的长平之战。司马迁后来评价这件事时,形容赵胜是“利令智昏”。这就是这个成语的来历。

功高震主信陵君

信陵君出生日不详,死于前243年。魏国人,姓魏名无忌,和金庸笔下的明教教主张无忌同一个名字,是魏昭王的小儿子、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老实说,笔者幼时最中意信陵君,因为觉得他这个封号最好听😂)。

信陵君养的门徒,同样是三千。不过,和孟尝君、平原君的三千比起来,信陵君的门客素质就高多了。窃符救赵的故事这里就不多说了,里面的七十岁老人侯嬴、杀猪的朱亥可以证明。这里另外讲两个小故事,作进一步的证明。

有一天信陵君和魏王在一起下棋,下着下着,有探子来报,说,北边边境传来烽火报警,赵国的军队打过来了。魏王一听,慌了神,把棋盘一推,说,老弟啊,先别下了,我得去召集大臣们开会了。信陵君说,大哥莫慌唦,冇得么事滴,这是赵王在打猎,不是冲我们来滴,来来来,继续下棋。

于是继续下,但魏王心不在焉,总是担心打仗的事(多么敬业的国王啊)。过了一会,探子再次来报:不是打仗不是入侵,是赵王在打猎哦。

魏王大吃一惊:老弟啊,你咋知道得这么准呢?

信陵君说:我下面有人唦,我派了卧底在赵国,赵王冇得么事是我不晓得滴,他一天撒几次尿我都晓得。

你看看,人家门客的这素质。

信陵君窃符救赵之后,因为对不起兄长,一时三刻也不方便回魏国,就留在了赵国,这一留就是十年。在这十年里,也没忘记招贤养士。

他听说赵国里有两个隐士:一个叫毛公,是个开赌场的;一个叫薛公,是个卖酒的。信陵君想叫他们来谈谈理想谈谈人生,但他们俩躲着不见。信陵君打听到他们的住所后,就微服私访,去和他们交朋友。

平原君听说后,很鄙视信陵君,对他的夫人,也就是信陵君的姐姐说:你看你弟弟是个什么人啊,我原来以为他蛮了不起,没想到他却和赌徒酒贩在一起玩耍,真是太荒唐了。

信陵君听到平原君对他的这个评价后,收拾包袱行李就要走。他姐姐问这是咋啦,信陵君说:个板板的,老子当初背叛哥哥杀了魏国名将来救他,就是听说他这个人还不错,哪个晓得他这家伙只是装个“爱士”的样子咧。我在魏国的时候,就听说毛公薛公是贤人,我来到赵国后想和他们交朋友,还生怕人家嫌弃我,没想到这个平原君反倒嫌弃人家。他NND,平原君不值得我交朋友。

信陵君他姐姐又把这个话传给平原君,平原君一听说自己被德高望重的信陵君反过来鄙视了,马上跑过去道歉,留下了信陵君。

这件事的严重后果是,平原君的门客呼啦一下子跑走了一半,都去投奔信陵君了。

信陵君在司马迁笔下基本上算是一个完美的人,很难找到什么不光彩的事情。姑且鸡蛋里挑头,写上两笔吧。

一是,信陵君门下懂军事的人不少,都纷纷向信陵君进献兵书战策。信陵君每收一本,都署上自己的名字,最后结集出版,名为《魏公子兵法》。这种不尊重著作权的做法,我们是应该严肃批评的。

二是,信陵君威信太高,魏王忌惮,加上秦国施以离间计,就罢了信陵君的官职收了他的兵权。此后信陵君这家伙天天酗酒好色,如此四年,《史记》上说他是死于酒精中毒,但也有说他是被魏王毒死的。

还有一件事,是出自《战国策》,说是魏国的下属城邦安陵,有一个叫缩高的,缩高的儿子在秦国为官,驻守管城。信陵君攻打管城打不下来,就要安陵君派缩高去攻管城,也就是让老子去打儿子。缩高认为这样父子相残,且让他们忠孝两难全,实在不妥,拒绝受命。信陵君大怒,威胁安陵君,最后逼得缩高自杀而死。估计是司马迁太喜欢信陵君了,因此没有在信陵君的列传里收录这一事情。

瞒天过海春申君

最后说说春申君吧。严格说来,春申君不能算“公子”,所谓公子,是指国君的儿子。春申君出身虽然神秘,但肯定不是哪一国国君的儿子。(这样算起来,孟尝君也有一点勉强,他只是国君的孙子。)

春申君是楚国人,生于前320年,死于前238年,算是长寿。他姓黄名歇,出身不详,博学多才,善于辩论。所以《史记》中主要是讲他如何用辩才制止秦国攻打楚国的,这种洋洋万言的就不多说了。

春申君之所以受到重用,主要是因为他陪太子熊完(后来的楚考烈王)一起在秦国做人质,在楚顷襄王快要死的时候,他冒死让熊完回国继位,有拥戴之功,所以熊完就让他做了楚国的宰相。除此之外,春申君的事迹乏善可陈。

春申君一直执掌楚国的国政,权势很大。到了晚年的时候,他率领合纵国的联合部队攻秦,结果大败。楚王认为春申君老了不中用了,开始疏远他。春申君开始为自己的未来担心,于是想做点什么来改变一下。

楚王一直没有儿子,春申君找了很多适合生孩子的女人献给楚王,但是没有用。这时,有一个赵国人,叫李园,带着他漂亮的妹妹来见春申君,李园成了春申君的门客,他的妹妹也送给了春申君。过了不久,李园的妹妹怀上了春申君的伢,李妹就撺掇春申君说:我怀上你的伢没多久,别人还不晓得。不如你把我送给楚王。假如我生了个儿子,那就是你的儿子将来会当国王,到那时,整个楚国都是你的了。

春申君也是一时糊涂,觉得对呀,就照办了。果然此后李妹生了个儿子(也有一种说法是生了一对双胞胎,待考),被立为太子,李园也因此被楚王重用。

这种见不得光的事情,李园一直担心泄露出去,也怕春申君以此事来要挟他,就起了杀人灭口的念头。

楚考烈王二十五年,楚王重病,这时春申君的门客朱英劝春申君说:楚王死后,李园一定会抢先入宫,并且会不惜一切地杀了你。要不,你给我弄一个宫中的官职,我在宫中替你杀了李园,以绝后患。

春申君自负得很,他对朱英说:算了吧你,李园这家伙胆子小得很,他敢拿我怎么样?你不用瞎操心。

17天后,楚王死了,果然如朱英所料,李园抢先入宫,在宫内埋伏武士,在春申君进宫的时候干掉了他,随后诛杀了春申君全家。

不过,按春申君活了82岁算,李园之妹怀上他的孩子也就是在他死前两三年的事情,难道,春申君80岁的时候还能播下生命的种子?罢了,这种事情太三俗,不作深究了。

战国四公子的故事,就草草讲到这里吧。

通宝推:南宫长万,心有戚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