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革命年代的趣事(一) -- 孤星

共:💬17 🌺1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革命年代的趣事(四)

一、王平戏弄黄克诚

黄克诚大将善于思考,富有远见卓识,却是一个高度近视眼,晚年更是彻底失明。因为高度近视,缺了眼镜寸步难行,行军打仗多了很多麻烦。因为眼镜反光,在战场上也增加了很多危险。

1930年5月14日,红五军包围修水县城,所属第五纵队担任主攻,由于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冲了几次都被敌人压了下来。关键时刻,第八大队政委黄克诚向纵队司令员李灿主动请缨带队再攻一次。他带头踏着扶梯跃上城墙,刀砍守军敌兵,指战员沿着打开的缺口蜂拥而上,经过一夜激战攻克修水县城。这是黄克诚到红军后参加的第一次战斗。军长彭德怀对黄克诚的英勇表现十分赞赏,说道:“打一仗认识一个人,打修水让我们认识了黄克诚。”

1933年12月,在黎川之南的团村战斗中,红四师政委黄克诚与师长张锡龙亲临一线,张锡龙不幸中弹牺牲。战后,彭德怀既是出于关爱,又是批评,禁止黄克诚以后作战到前面去,戴着那么大的一副眼镜片子,目标太大,一看就是大官嘛。

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通过国民党军队第三道封锁线。这时秋雨连绵,下个不停,道路成了泥浆,走一步滑半步,草鞋变成泥坨子,经常被粘掉。队伍拉得很远,掉队的人数逐渐增多。黄克诚跟随红十一团(团长邓国清,政委王平)行军。黄克诚担心夜间行军摔跤把眼镜弄坏,就把眼镜摘下放在口袋里,由警卫员用小木棍拉着他走。

王平有时与黄克诚一起走,存心戏弄他,装着过沟的样子跳一下,他也跟着跳一下。跳了几次,他才发现王平跟他开玩笑,骂王平“捣蛋鬼”。红三军团前出到资兴,打开三都,路过他的家乡附近。他离家十来年了,只能深情地望了望家乡,向带路的老乡问了问家里的情况就走过去了。

中央红军进入贵州,有一次在苗寨宿营,据说是桂系军阀派人纵火,不到一个小时把苗寨几百间木屋烧毁,黄克诚跑得匆忙,眼镜没带出来。军团政治部主任袁国平有两副眼镜,给了他一副凑合用。度数合适不合适,就没法讲究了。

二、王平扔果子酱罐头

中央红军向金沙江进军时,红十一团每天只走30里,路上可以宿营,可以打土豪,比较从容。走到距金沙江还有一天路程时,部队打开了一个法国天主教堂,里边储存了许多物资,包括铁桶饼干和罐头。当时部队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大部分让当地群众拿走了。

团政委(扎西整编后到任,之前是红四师政治部主任,王平改任团政治处主任)张爱萍认识外语,拿起一桶罐头,看了看就打开吃。团政治处主任王平一看黑乎乎的,问是什么东西。张爱萍说这是果子酱,让他尝尝。王平怕上当,不敢吃。张爱萍就笑王平是土包子。走在路上,王平的马夫拿着一桶饼干边走边吃。他拿了一块尝了尝,挺好吃的嘛,于是后悔没让部队多带一些。

部队赶到 皎平渡口,刘伯承、陈云等都在那里等着过江。张爱萍把王平扔果子酱罐头的事当笑料讲给陈云听。陈云开王平的玩笑:“王明同志(那时还没改名,到陕北后才改叫王平),以后再缴到什么好吃的东西,你不要就把它丢在路边,好让我们在后边的也捡个便宜,开开胃口啊!”

三、耿飚给毛主席、朱老总送老虎

现在不提倡甚至严禁吃野生动物,战争年代可没有保护野生动物的概念。1940年冬,385旅在陕北开荒,副旅长、副政委兼参谋长耿飚(看多缺干部,一个人兼三个职务)组织打猎,一个月打了四只老虎,七八只豹子,上百只狼、狐狸,上千只野兔。老虎肉吃起来和牛肉差不多,不能独享,给毛主席、朱老总送了一只。两位领导很高兴,朱德还试了试,差点能把老虎举起来。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不仅陕北有老虎,廖汉生、陈丕显的回忆录也提到在湖南、广东碰到老虎的踪迹,廖汉生他们的马都被老虎咬死了。

陕甘宁边区的留守部队作战任务少,后期基本变成了生产队(所以359旅开荒成名,但打仗方面逐步沦为二流部队),为了填饱肚子,什么活都干。当时在留守兵团当团长、副旅长的陈先瑞中将回忆,警2团种地、挖盐、打猎、采山货、搞饲养、搞运输、开作坊店、开商店、开骡马店、编筐编篓,把边区的盐、煤、药材运到国统区换成布匹、棉花、日用百货运回来,统统都干。为了跟邻居国民党部队暂编骑2师搞好关系,还专门从邓宝珊的防区买烟土送给没大烟抽的骑2师师长马禄。

仅1943年3月1日至4月25日,警2团就开荒近4万亩。年终盘点,成绩大大的。日子过好了,不能忘了领导。向毛主席、中央军委、联防军司令部、边区政府献礼!共送了大米2000斤,自酿白酒200斤,自己养的肥猪16头、牛6头、羊20只、鸡30只,打猎打来的野猪2头、野羊5只、野兔25只、野鸡50只,山上采的猴头菇30个、黑木耳10斤,还有买来的香烟、肥皂、毛巾若干。虽然比不过《红楼梦》里的进贡清单,也算不错了。当然,野鸡、野羊、野兔,平常也没少往延安送。

四、八路军打进张家口发洋财

1945年8月23日,冀察军区(司令员郭天民、政委刘道生)约五千人“捡漏”,赶在傅作义部队之前,抢先打下了张家口。两万日军无心恋战,派兵在狼窝沟阵地与苏联红军顶了一阵,然后仓促撤到平津地区和大同准备回国,城里只有伪军。说实话,如果真打,八路军这点兵力不够日军塞牙缝的。

张家口是八路军收复的第一个大城市。日军留下了完好无损、堆积如山的七十多个仓库,而且留下了物资清单。冀察区党委宣传部长杨春甫回忆,当时缴获大炮50余门,步枪和轻重机枪1万余支,弹药库60余座,军马1万余匹。除了这些,吃的穿的用的,各种战备物资,也应有尽有。

郭天民感叹,有这些物资,日军再打八年也没问题。时任晋察冀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部长的王宗槐晚年在回忆录中描述,张家口此时物资非常丰富,真像有人所形容的是“葡萄酒淹死人,白面糖压死人”。

鬼子撤走后,进城的土匪、张家口市民动手疯抢,八路军基本没有制止,开枪也制止不了。当然,八路军自己也“抢”,刚进城没经验,谈不上集中统一管理,见者有份,随意取用,场面十分混乱,浪费挥霍惊人。干部战士进了仓库,往往第一件事是更换武器弹药,第二件事就是吃。以前哪见过这么多肉罐头、大米白面、白糖、大酱、饼干、彩色水果糖(补充维生素的)? 进城的部队吃了很长一段时间白糖白面烙饼,油多得下不去手,大桶的牛肉罐头打开就吃,几乎顿顿如此。鞋子今天穿一双新的,第二天再换一双新的。

王宗槐回忆,经过张家口去东北的干部,一般都发给一件棉衣、大头棉鞋、大衣。据说还有发一斤白糖的。那年头,白糖可是稀罕东西。很多战士的干粮口袋装满了白糖,准备托人捎回家。有的战士喝水,一次就放小半杯糖。

杨春甫和军区参谋长易耀彩几个人还闹了个笑话。因为身体疲乏,为了补充体力,弄了一些葡萄糖注射,结果身体过敏,反应极大,后来才知道注射的是给马用的兽用葡萄糖。

缴获不是天天有,发洋财可遇不可求,也不可持续。解放战争时期,总体看,物质条件比抗战期间好一些。看很多老同志的回忆录,这段时间拍的照片,脸上多少有点肉了,军装也没那么破了。但当时的条件就那样,吃顿饱饭不容易,想顿顿吃好就更不可能了。

通宝推:桥上,神仙驴,GWA,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