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悲苦诗圣话杜甫 -- 扶楠

共:💬8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抄一段冯至的评论杜甫杜诗的文章

杜甫同时代重要诗人的主要作品,多半是在安史之乱以前完成的,它们的现实性在于反映了富庶时代的生气勃勃,健壮的精神。安史之乱以后,他们的创作都进入末期。杜甫却和他们相反,他的作品反映的正是从繁荣到衰落以及衰落社会的种种矛盾。

......

杜甫的诗和他同时代的诗人们的诗划了一个界限:他们表现了繁荣时期豪放的精神,杜甫却起始叙述时代的艰难,国家的危机,人民颠沛流离的生活。......这些人(杜甫同时代的其他诗人)之所以没有和杜甫一样向前进了一步,是由于时代限制了他们,因为除了岑参外,他们都比杜甫早生了十年左右;是由于地位限制了他们,因为除了李白之外,他们后来都成了政府中重要的或较为重要的官吏。

在他刚到长安时,他说他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里还多少带有一些夸大的口气。在七五五年《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中所说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已经完全是为人民着想了。这心情他始终没有改变过,他晚年在夔州也是“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直到他死前最后的一首诗,写得凄惨而悲凉,其中还是念念不忘“战血流依旧,军声动至今”。

......

在安史之乱以前,杜甫已经注意到社会民生,写出象《兵车行》《丽人行》那样的诗篇,但多半是客观的叙述。安史乱后,他对于许多事物有了逐渐加深的体会。潼关失守后,他曾经参加逃亡者的队伍,在风雨和饥寒中前进;他曾经在沦陷了的长安,亲眼看着胡人屠杀抢掠,使壮丽的京都变成一座死城;他曾经躲避胡人的耳目,只身由间道逃出长安;他曾经在洛阳道上看见一些老翁老妪,征夫怨妇在官吏的横征暴敛下是怎样断绝了生路;后来无论是在陇右,在蜀中,或是在荆湘,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过丧乱中的人民。他虽然没有长期实际参与政治,但他对于政治上的许多问题,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他困居沦陷的长安,随时都在注意敌人势力的消长,长安附近的战争,以及芦子关地势的重要;他在凤翔任左拾遗,曾经不顾一切,疏救房琯;他对于借用回纥外援,抱有无限的隐忧;对于肃宗朝廷的滥赐官爵与点缀太平给予沉痛的指责;后来他到了秦州,又深切地感到了吐蕃的威胁;他晚年寄居西蜀,流浪荆湘,一方面不满意地方官吏作威作福的生活,另一方面时时刻刻都在怀念中央,关于内政,外交他都提出许多意见。

......

他四十岁以后,个人的生活日渐贫困,社会的繁荣也逐渐衰落,他才通过个人的饥寒看见人民的痛苦。当他的目光转向人民时,他一方面认识到统治阶级的腐化,一方面想到自己虽然贫困,在社会中还是享有许多特权,若是和那些被兵役和租税压得无法生存的人们相比,他个人的痛苦究竟还是可以担当的。......他的思想提高了:他无论是面对着刚刚饿死的幼儿,或是从陇入蜀极端艰险的途中,他的悲哀都不曾停在自己身上,都扩展到比他更苦的人民。所以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下了一夜雨,......他希望有广厦千万间,好使无处安身的人们有住所......这时爱人民的心超过了个人的控诉。

(这是老杜远高于其他人的地方)

录自《杜甫诗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冯至编选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