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关于程朱理学、东林党的认识 -- ziyun2015

共:💬163 🌺1053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关于明代货币历史的一些学习心得

在过去的有关明代货币的历史书籍中,一般立论观点,都把朱元璋朱棣时期创立的大明宝钞,给予比较负面的评价。对于明末危机,多归因于白银“货币紧缩”造成的社会经济问题。

这些立论观点中,一是批评明朝发行大明宝钞,没有‘硬通货’(黄金白银)做准备金,或者叫货币发行之锚。二是批评大明宝钞不能和白银做‘自由兑换’。三是批评明初有一段时间,朝廷收税放弃了大明宝钞,改收白银。这是“掠夺民间”。四是批评大明王朝‘重农抑商’,还搞过‘海禁’。不过又说郑和下西洋,是‘劳民伤财’。

提第四点,是因为有明一代,中国从海外贸易中输入了估计至少6亿两白银,而同期通过矿产增加的白银约8千万两。由此可见明代白银增加,主要是靠海外贸易。另一方面,近300年中,明代朝廷从海外贸易中收了多少税?尽管这方面的研究很少,但似乎也木有一个专家撰文说收税超过百万两的。

郑和下西洋,推进大明宝钞在其航路上的使用,自中国至东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沿途各国商人使用大明宝钞,可以购买到中国以丝绸、瓷器、茶叶等货物。以往的书籍仅仅强调郑和下西洋,推动了“朝贡贸易”,以示与西方地理大发现的远洋贸易的区别。很少研究、明确指出明朝的中国通过大明宝钞和‘西洋’(亚非)各国的贸易,是一种平等的、非西方殖民掠夺型的贸易。明朝的中国在下西洋的沿途各国,既没有建立殖民地政权,也没有通过海军武力来掠夺西洋各国的货物。

郑太监领导下的远洋船队被废止后,大明宝钞随即就失去了在‘西洋’贸易沿线的国际贸易通行货币的地位,这个角度的研究几乎是空白。之后,经过杨士奇士大夫文官内阁,特别是土木堡之变后,在景泰年间,大明宝钞也失去了在中国本土的货币地位,比如土地买卖中使用的货币就从大明宝钞变成了白银。

但是直到天启年间,皇帝还在用宝钞对文臣武将作为赏赐,可见有明一朝,并没有官方确定声明:大明宝钞已经被废除。所以明代中后期,货币是“双轨制”。万历初年张居正的农业税改革,使得明朝朝廷收集到大量的白银。很明显,这些白银的积累、储备,本可以用于重建大明宝钞的信誉/地位。但是张居正在50岁的盛年,莫名其妙死于一场痔疮手术,其改革也就骤然中断了。

关于张居正改革,使国家掌握了大量白银储备,可以用于重建国家法定货币(纸币)这一事实,自《明史》、清代、民国乃至现在的学术届,都是闭口不谈的。

“货币发行只能以贵金属为锚”,这种观点不仅是经济方面专家学者的“常识、通识”,也浸透进入了史学届对大明宝钞的研究分析、主流观点。

但是,新中国/革命历史,以实践证明了货币发行/管控并不依赖贵金属。也因此招致‘西方经济学/金融学/银行学“的非议。历史方面的’主流观点‘也通过批判大明宝钞,暗戳戳指向现在人民币——类似公知们通过骂明朝的皇帝专制独裁来指向教员和TG。

明代中国社会中,增加了六亿八千万两白银,然而海关关税不过百万,户部+内库白银最多时也不过600-700万两,可以说99%的白银都在”民间“,这也是明代士大夫日夜与皇帝叫板、搞党争的经济基础。明代’民间‘白银究竟是怎样’存‘在’民间‘,这方面的研究更是’一片白茫茫大地‘。就常理推论,它们应该是有一定组织性存在的,这就是东林党的背后,或者叫明朝的Deep State。(待续)

通宝推: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