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有关千里跃进大别山的一家之言 -- 真历啊

共:💬73 🌺168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哎呦
家园 高敬亭案也挺复杂的,处死高和KMT关系不大

童志强有篇《 高敬亭案件深度剖析》《安徽史学》 2015年02期写得挺详细的。

新开岭事件——包括高从中央要来的戴季英和郑位三两任政委和其他政工干部都逃离四支队以及张国焘投KMT对于怎么处理高的影响都不小。

当时新四军共有4个支队,在上级的电文中,唯独对江北的高敬亭第4支队反复出现“教育”、“帮助”、“推动”、“说服”、“争取”、“改造”、“解决”等说法。。。

当年中共的战略意图是新四军去皖东敌后并想办法北上发展,八路军南下,两军背靠背在华中打开局面。高停留在大别山的做法和中共的战略不符。

当年开批高的公审大会的时候,不仅仅叶挺在场,中央派去的张云逸,邓子恢都在会上发言。

高案的实际情况是共产党、新四军自己内部决定要处死高敬亭,然后主动上报延安和重庆,并非是服从老蒋的命令,新四军上报老蒋撤销高的职务,通缉叛逃人员的电文和老蒋这个同意杀高的批示都是走个形式,老蒋这个同意杀高的批示到的时候,新四军这边批高的公审会已经开了3天都要散会了。

郑位三的说法可以参考一下:“在现在活着的人中,我了解高敬亭的材料是个垄断者。因为4支队干部中农民干部多,文化低,感性材料多,但系统化不了,能系统化的人又不了解什么实际材料,我是两者兼而有之。”

他对高敬亭的评价是:

第一,反党,想搞独立王国;

第二,他不是反革命;

第三,确有大功;

第四,当时假使不杀危险性非常大,不仅怕他到国民党那里后成了国民党的宝贵材料,最大危险是几百干部盲目支持他,他可能造反。

身为当时反高斗争领导人之一的郑位三对采访者无奈并惋惜地说:“当时如果把他送到延安就不会有危险,但交通不便不能送去,于是决定杀他。杀了他,就有把握挽救那几百干部;不杀他,几百干部如果跑到国民党那就危险。当时研究不够,实际上关起来教育几年更好些。

——《郑位三谈鄂豫皖苏区革命》

李资平回忆过说中央同意杀高的电报就是他收的。

戴季英的回忆是叶挺给他看了中央同意杀高的电报,还说过:高敬亭这么高的职位,如果不是党中央批准,谁有这么大的胆敢动他?

杀高确实是冤案,该处分,不该处死。不过这个冤案也和当初复杂的形势有关,打仗年代,很容易过激。论责任,中央,新四军军部和高敬亭本人都有。高本人的肃反相当厉害,这也和南方红军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有关。

正因为要吸取这些错误,后来的延安整风才提出来一个不杀,大部不抓,也说了如果当初把高送到延安就好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