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观视频年终秀 -- 胡里糊涂
1. 2006年纲要的执行,国家的转型带来的变化,不仅我看到了,还有更多的人看到了,包括陈经也看到了。2016年,陈经在《陈经:未来十年,中国的“硬功夫”会练成什么样?》中写到:
在科技与军事领域,中国已经迎来了历史最好的时期,会有爆发式的成长。这将是未来10年中国最好的消息。现代社会,科技对国家发展具有最基础的重要性,所以这是最重要、最关键的事。
军事实力爆发的势头在几年前已经初现端倪。2011年初,四代机J-20横空出世,对中国军迷是一个特别振奋的标志性事件。之后航母、舰载机、大运输机、高超音速飞行器等先进武器不断亮相。和之前的困难局面相比,军工领域可以说是气势如虹,好消息不断。未来10年延续并扩大这个好势头,军事实力爆发式成长,是可以预期的。”
“
专利可以表现应用研究的产出。2012年中国申请发明专利数量超过美国跃居第一,还连着几年增速超10%。再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统计的PCT(观察者网注:专利合作协定)专利,难度高得多。2014年PCT专利数申请中国世界第三,增速18.7%,唯一的两位数增长。
再看研发支出。2015年11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2015年科学报告:面向2030》,其中说中国研发投资占全球20%,次于美国的28%,高于欧盟的19%和日本的10%。中国研发投资占GDP比例大约是2%,比例接近欧盟。GDP规模已经很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显然需要增大研发投资占比。中国研发投资在五年左右的时间里超过美国不奇怪。”
随后,陈经也亮出了技术立国的旗帜。但这个口号十几年前愚蠢小猪就喊出来了,可以说,没有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愚蠢小猪路风高梁等学者的呼吁,没有当时科技部的推动,没有胡温政府推出《纲要》推动中国向创新型国家的转型,就不会有这十几年科技技术实力的稳步提升乃至在部分产业的厚积薄发,这些都证明了愚蠢小猪路风等学者以及科工系统那些老专家们的远见卓识。
2.
新闻、消息、年报里的客观现实也是现实啊,不能不对你的胃口就不认。
好吧,即使不提众所周知的高铁、华为、运20、歼20、核电站等等等等,我在现实中也清清楚楚看到了十几年前国家从“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紧跟美国分工的国际大循环”向技术型国家的转向。
我在深圳,也算是在技术型产业混迹了几十年,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直至今天整个国家的变化我都亲身感受。
“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紧跟美国分工的国际大循环”的典范就是联想,
早在2000年前后,联想在深圳技术产业界就是被嘲讽的对象,虽然它也在南山科技园弄了一栋楼。记得公司还不大的时候老板就说,联想销售额那么大,利润还不如我们。深圳技术产业的标杆,就是技字打头的、不接受美国产业分工的华为,华为是深圳技术产业事实上的教父。
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圳萌芽中的技术产业,其创始者和核心技术骨干大部分来自体制内高校教师和院所的技术人员,在科学的冬天,体制内的无所事事碌碌无为让他们来到深圳寻找用技术实现自己抱负的机会。我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听说华为工程师的工资有7.000元,以及看到华为招聘广告上写的“我们提供比外资企业更高的薪资”的兴奋,那时候要找到这样的薪酬,只能去IBM这样的外企,还是做销售。20多年下来,我们亲身参与了我们这个行业从0开始与国外巨头竞争、成长的完整过程,我们都有在某个细分市场,将自己的业务从0做到国内第一,再做到全球前十、前三乃至全球第一的经历,我们的日常工作覆盖了市场选择、市场分析、客户分析、产品概念、技术研究、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制造、质量体系建设、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等几乎全部过程。虽然我们主要是追求市场上的成功,但国家仍然通过种深圳市、广东省以及国家的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以表示对企业参与技术创新的鼓励和支持。我的现实感受就是,像我们这样重视技术开发、直接与美日欧巨头竞争的企业,越来越强,越来越多,是中国产业的中坚,而我身处其中。
我们每年也会去武汉北京西安成都等地的高校招聘,有时我也会参与面试,200X年的时候,在西安、成都的招聘,明显地感觉到科工体系投入的增加,很多硕士、博士都在导师的带领下成团队地参与科工背景的项目,那时听学生在面试时讲述他们的课题,我隐约还记得有海军舰用作战地图、作战室指挥系统、卫星轨迹控制算法、用于歼击机的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问他们毕业后的意向,往往有科工系统的院所、外企、出国,和以华为为代表的深圳企业。我不知道他们的课题是否真正地实用了,但这些资金的投入实实在在地培养了大批的硕士博士,他们毕业后除了投身于科工系统,也有很多投入到华为这样的技术型企业,推动着中国的转型,中国产业的进步。
整个八九十年代,高校每年招研究生不过几万人,还有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技术工作,而2000-2014年,每年招研究生一路飙升到60多万,而且大部分是理工科,这些新鲜血液大部分进入了国内的科研体系和技术产业,没有蓬勃发展的技术产业,如何能吸纳如此多的硕士博士。
3. 最后说一下半导体产业,半导体产业的“一触即溃”,正是“重商主义+凯恩斯主义+紧跟美国分工的国际大循环”产业政策的结果。
八十年代之前,中国的半导体产业链虽然稚嫩,但却是完整的、自洽的。从八十年代起,此前一直为国内产业研制半导体制造设备工艺的科研院所和高校,齐刷刷地脱钩国内半导体产业主战场,转而走上了追踪国际先进水平,做课题刷论文之路。而国内的芯片厂家,无一例外地转向从国外进口产线、设备,国外的技术那么先进,何必自己研发呢?从此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就是断裂的,不完整的,不能自我循环自我积累成长的,包括90年代的909工程,也没有顾及到这点。直到2006年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纲要专门设立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专项,国内的半导体制造设备才开始重新起步,到现在才短短十几年,要追上国外已高速发展50年、已经成为一个庞大产业的水平谈何容易。现在国内几家稍微像点样子的半导体制造工艺设备厂家,基本上都是那时候起步或重组的。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9 层
🙂你落笔千言但俺还是不知所谓 15 qq97 字5650 2021-01-04 08:24:28
🙂苏联援助的是成体系的工业化整体框架 7 绝对不是白领 字302 2021-02-06 23:21:42
🙂我明白了 15 达闻奇 字2248 2021-01-07 21:01:50
🙂也许我们生活在不同位面的中国
🙂好了好了 15 达闻奇 字23560 2021-03-03 07:37:12
🙂你高估了政府对半导体的投资 16 陈王奋起 字559 2021-03-05 08:00:56
🙂会不会让他们先拼刺刀 老调重弹 字159 2021-03-06 09:32:46
🙂不是,就是地方政府的盲动和侥幸心理 6 陈王奋起 字850 2021-03-06 11:4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