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简介工人行动带头人的几种类型 -- 包子1971

共:💬20 🌺30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依托工会,为工人谋利益的“小丁主席”

一、依托工会,为工人谋利益的“小丁主席”

你站在哪一边,小伙子?

你站在哪一边?

我一定要照良心作

并且尽我全力

——Billy Bragg《你站在哪一边?》

近十年来,中国官方的全国总工会断断续续地尝试加强在工人中的基层影响。在沿海主要的工业中心,全总增加了会员数量,也推动过关于工资待遇的劳资协商。确实,在个别利润特别大、工种技术含量高的行业,这种协商是有存在空间的。比如说,深圳的盐田国际是全球最大的集装箱港区,2007年,它的几百名龙塔吊司机发动罢工,结束了工资十年不涨的局面。随后,司机们在工会的框架内进行了六年集体协商,平均每年工资递增不超过10%。2013年,他们嫌工资涨得太慢,又罢工了36小时,当年,资方立即同意涨30%。

当然,在绝大多数企业,工人无法像盐田的塔吊司机那样,通过工会谈判定期加工资。何况工会本来就没什么动力帮工人跟老板对着干,全总自己都承认“劳资矛盾激化和企业工会形同虚设有关,不少工会成了企业老板代言人。”(原广东省总工会主席邓维龙) 只有当上级工会愿意撑腰,又出现了敢于挑起担子的领头人,企业工会才可能有所作为。

上海某台资五金厂的工人小丁,就是这样一位难得的领头人。他退伍兵出身,平时爱看书报,虽只是个普通员工,但人际关系搞的不错。后来,他这样解释自己在厂里的好人缘:

“大部分工人每天一起吃住,在这个厂里面有不少是我的老乡,我们相互之间的关系都不错的,大家都挺信任我。有什么难处都会想到我,找我帮忙,我也很乐意给他们出点力。” (2006年8月与工会主席小丁的访谈)

2003年,上海市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台湾老板没有跟着加底薪,工人就闹起来了。实际上,这家厂的工人对老板的刻薄早有不满。几年后,一位工人回忆说:

“(2003年停工抗议之前)有个工人连续加班三天,人太累了,白天上班吃不消就趴在机器上睡了一会,结果被经理发现了罚了一百块钱。乖乖,人家加三天班都没有一百呢!几天白做。” (2006年8月某工人访谈)

工人选出了包括小丁在内的几位代表跟厂里谈,没有谈出什么结果。在小丁的提议下,工人给镇工会写了联名信,申请建立工会。同时,工人连续罢工三天,让厂里感到了压力。或许是罢工的刺激,或许也要完成增收会员的上级任务,不管怎么说,镇工会有反应了。最初,镇工会想让工厂所属工业园的工会主席兼职领导这家厂的工会,但工人拒绝了:他们了解这位主席,他一直替老板说话。最后,镇工会同意由员工与办公室人员按人数比例自行推举候选人,并在厂内直选。结果,小丁当选了主席,一位普工、一名仓管当选工会委员,行政部的人未能当选任何职务。

选上主席以后,小丁继续当他的员工,但从老板那里争取到了单独的办公室与每月三天的工会工作带薪日,还买了书籍钻研劳动法规。经过那次罢工,老板也略有让步 。随后的几年,虽然工会没有大动作,但只要有员工投诉,小丁还是尽量跟厂里交涉,自然引起了老板的厌恶。2006年,厂内出现过匿名大字报,以员工的口吻咒骂小丁的人品和能力,把他气个半死。后来,他感慨地说:

“我也想通了,他们有的人就是故意要整整我,好让我泄气。企业里面工会主席确实没有什么权力,我有时候做的工作就是吃力不讨好。”

2007年,镇工会对这家厂进行了普法培训,让工人发现多年来加班费一直被老板克扣了一部分。不久,某天下班后,小丁在车间召集了员工的临时大会讨论这事,多数人对追讨欠账没信心,只希望老板以后依法支付就好了。小丁向厂里转达了员工的心声,但台湾经理拖了几天后,拒绝更改加班费的计算方法。小丁又请镇工会出面周旋,结果加班费标准倒是变合法了,可以前的补贴变少了,宿舍收费涨了,工人的实际收入没增加。这时,镇工会闪到一边,任凭小丁怎么登门请示,一口咬定厂里有权利调整补贴金额,这方面上级工会帮不了忙,要不你们去仲裁吧!碰了一鼻子灰之后,小丁再次召开员工临时大会,这次工人有点火气了,80%的人投票支持追讨以前的加班费。

很快,小丁前往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但劳监人员并不热心,敷衍地来厂转了一圈就没了下文。难道只能走劳动仲裁的路了吗?研究过相关条文的小丁知道,仲裁需要大量的等待时间,对工人是不利的。他跟两个委员开始向区工会求援,几次三番找上门去。最终,在区工会法律援助中心的安排下,劳监、工人与厂里协商解决了加班费问题,厂方给予了工人一定的补偿。再后来,台湾派来了新经理,对工会客气了许多,在员工待遇上的态度也软了一点。

显然,小丁是一个认真帮员工争取眼前利益的带头人,摸索出了一些门路。他知道工人的力量有限,很注意不与老板、政府轻易闹翻,同时也有胆量反过来施加压力,用罢工对付老板,用耐心“求援”的姿态催促上级工会主动一点。面对来访的学者,他坦率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我们组织停工也就是为了对经理施加一定的压力,让他能够尊重我们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借助停工)引起上级工会的关注,积极保护我们的利益。说实话,停工抗议也是有很大风险的,如果上级政府不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再抗议也没有用” (2007年11月小丁访谈。)

与工人一起商议的时候,他尽量利用员工临时大会这条渠道,形成明确的多数意见,让自己的一举一动有依循、有底气。用他的话说,“基层工会本来就是弱势群体,如果职工不站在我们这里,我们的工作就没法做” (2007年11月小丁访谈。) 另一方面,他并非是纯粹技术性的多数派传话筒。2007年,当镇工会在加班费问题上撂了挑子,有的工人提出去区政府门口示威,但小丁不赞成,他倾向于利用现有的规则,设法促使官方向厂里施加压力。看来,是他说服了厂里的工人既坚持与老板交涉,同时遵守了不游行、不堵厂门、不集体上访静坐的原则。

在小丁及其工友的实践中,区工会一定程度上对他们维权的认可,起了重要作用:

“(区工会法援)那里电话一打,果然监察大队的人就又来了,他们从公司找到证据,开出处理意见书,让经理限时处理。” (2007年11月小丁访谈)

可如果上级工会不认可、甚至反对工人的要求呢?小丁的看法是“如果上级政府不站在我们这一边,我们再抗议也没有用” 而上级工会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它的态度,说到底反映的是当地政府的相关立场。

作为个人,小丁为工人说话的方式,是争取官方的理解。作为一个整体,中国工人普遍没有准备好与国家公开对立,更是一个基本事实。几年前,深圳市某玩具厂搬迁,工人发动了要求补偿金的行动,最后几乎一无所得。一位参与行动的工人后来反思说:

“(我们)为什么到最后全部妥协签字了呢?就是听政府的人那样说(工人的要求不合理),好像自己没理了。所以说,政府的说法是很有决定性的。”

确实,这些年来中国工人一直没有产生逆流而上、与现有秩序对抗的动力。但只要外部环境提供了改善待遇的机会,工人还是很容易起来行动,也不忌讳利用工会或其它组织形式争取利益,只要还没遭到国家的禁止。除了工会这条渠道,随着中国大量出现品牌代工厂,落实“企业社会责任”的实验在国内开始流行,也给了一些工人在维权领域有所作为的空间。

通宝推:落木千山,陈王奋起,阴霾信仰,自由呼吸F0,风雪,冻雨,桥上,从来,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