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推测一下当年为啥选择了“分田单干” -- 钛坪樽逾

共:💬451 🌺3017 🌵6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顺着稻公的思路再来10年,估计就要回到奴隶社会了

把一段时间的政策固化,无限延伸,就是你的谬误。

退一万步,大跃进并没有完全失败,即使是一群没有大型经济体管理经的干部操盘,1957年底制定了一个策略,要求在15年内钢产量赶上英国,50年后赶上美国。1974年中国钢产量赶上英国,1995年超过美国。前者晚了1年,后者提前12年。

为什么我对主席有信心?因为这个人,(有可能不是人,是神)从来不固执己见,而是坚持实事求是。曾希圣要在安徽搞包产到户,主席虽然心里不高兴,一样允许他去试。

据《曾希圣传》记载,1960年8月,曾希圣在安徽省委召开的县以上干部会议上提出“包产到组”的办法,即在生产队下“ 划分三个小组分别包产,一组包口粮,一组包饲料,一组包商品粮,各有责任”。他进一步提出:“ 生产队下面均应设生产组,避免生产大呼隆。”1960年12月,曾希圣第一次向安徽省委正式提出“责任田”的思考,并立即布置安徽省省长黄岩在偏僻山区搞一个试点。1961年2月曾希圣又率先提出“包产到队、定产到田、责任到人”的“责任田”办法。

1961年3月,曾希圣在广州工作会议期间向毛泽东汇报安徽部分农村生产队实行责任田的情况,毛泽东表态说:“你们试验嘛!搞坏了检讨就是了。如果搞好了,能增产10亿斤粮食,那就是一件大事。”7月,1961年7月,毛泽东外出视察,途经安徽蚌埠,曾希圣在列车上向毛泽东汇报了责任田的优缺点,说责任田优点大于缺点,“能提高产量”,毛听后回答说,“你们认为没有毛病,可以普遍推广。”还说,“如果责任田确有好处,可以多搞一些。”可见,毛泽东是支持安徽省试点的,并且把能否增加粮食产量作为标准。

  得到毛泽东的指示,曾希圣立即在安徽全省广泛试行起来。到8月份,全省实行责任田的队增加到74.8%;10月又发展到84.4%。1962年2月,安徽全省试行“责任田”的已达261249个生产队,占生产队总数的90.1%。由于1962年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曾希圣受到安徽省基层干部的批评,他被撤去职务。1962年2月,中央决定李葆华接替曾希圣担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李葆华就任之后,着手纠正“责任田”,但提出“责任田问题要慢慢改正,不要一下子翻过来,要分期、分批、一步一步改过来,对农村,要实行休养生息”。也就是说,安徽省领导虽然变动,但是在1962年全年,责任田制度并未受到影响。1962年10月,安徽省委一届十三次全会决定,坚决改正“责任田”,恢复和巩固集体经济。到了年底,安徽省省委印发《关于第一批改正“责任田”的总结及今后的工作部署》,内称各地已改正“责任田”的生产队有60100多个,占总数的23%,安徽省省委要求各地在1963年春耕前改正一批生产队,其余部分则在1964年春耕前予以改正。

  这表明,安徽省大规模纠正“责任田”是从1962年年底开始的,直到1962年底,安徽省仍有70%以上的生产队执行着包产到户。也就是说,从1961年8月安徽省74.8%的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到1962年年底70%以上的生产队仍实行包产到户,包产到户在安徽这样一个农业大省的大部分生产队持续了一年半的时间,覆盖率最高时达到90.1%,最低时也有70%以上。自1961年8月到1962年底,这一年半时间,覆盖了1961年秋粮、1962年夏粮和秋粮的从播种到收割整个生产周期,另外还覆盖了1963年夏粮的播种期,如果包产到户确实有效提高了粮食产量,那么1961、1962两年安徽这样一个唯一推行包产到户的省份的粮食产量和增长率应该显著高于其他省份。但是数据表明,并未取得这样的效果。

点看全图

 从以上叙述和数据,我们得出几个基本结论:

  第一,1961-1963年,安徽省进行的长达两年多时间的“责任田”试点,是经过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领导人都同意的,是中国共产党为克服全国的农业困难而采取的政策实验的一部分。毛泽东尽管个人不赞成包产到户,但是并没有阻止这一实验的进行。

  第二,这一实验的结果是,全面实行“责任田”的安徽省,在实验的两年内,粮食产量增长率都不如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均水平,从而证明在当时的条件下“责任田”不如人民公社有利于农业增产。

第三,农业生产如此,其他领域也一样。主席有充分的容人之量。

通宝推:方平,ccceee,阴霾信仰,青青的蓝,唐家山,empire2007,须弥一芥,北庄,桥上,用心荐华,不如安静,老老狐狸,海中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