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法律要讲“道理”,简述中华法系的特点 -- 土地革命

共:💬44 🌺36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法律形式和有效性,是不是还和生活习惯有关联?

比如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因为居留方式不同,法律的侧重点和实施方式可能也不同。或者说,是因为基本价值观并不相同。

中国以前的社会,估计从秦的郡县思路开始,基本上人口流动不频繁,左邻右舍大家都能知道谁是谁,道德所能起到的力量就比较大。但是现代社会,人口流动比较大,少小离家老大还的情况估计也会越来越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疏远。特别是城市里,高楼之内,高楼之间相互的自然隔离的存在,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际交流场所和方式,以前的法律根基是否会失去有效性?

从数学的角度,法律需要一是一,二是二,道德则更象是统计学,不需要百分之百。道德约束的存在,是因为涉及的人抬头不见低头见,模糊一些是必要也是必须的。但是在人际关系改变后,何年何月再相见,都是没准的事,一是一的要求可能也就会更多。

另外,法律的重点是什么,是规范能干什么,还是规范不能干什么?虽然是保护权益的角度,但是法律的效力来看,似乎还必须从“不能”,也就是惩罚性的角度出发。比如,为了保障个人安全,法律需要惩罚任何侵犯个人安全的行为。

以西西河为例,规则的效率在不同的人群中完全不一样,比如长时间在的,并且发言比较多的,多数会因为在过程中得花得宝而相对会自我约束一些,另外一些,则完全不在乎。很多时候,让我觉得规则、法律需要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公平。

通宝推:mezhan,桥上,唐家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