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汉文化扫盲(96):现代数学的哲学原理 -- 语迟

共:💬15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汉文化扫盲(42):会意与逻辑

  煤是怎么形成的?小学就知道,是原来的森林变的。地壳运动,把森林盖起来,高温高压又缺氧,就成了煤。但是自然科学又不太肯定。石油的成因自然科学也搞不太清楚。都是稀里糊涂。

  汉武帝的时候在西安附近开挖昆明池,周长大概有20公里,是一座大型水利设施。另外国家还用来训练水面作战部队。这个水库挖得很深,结果挖出了煤。当时是“举朝不解”,谁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汉武帝就问东方朔,东方朔是出了名的博学家,什么他都知道。东方朔说什么呢?他说格老子也不晓得,陛下可以去问问“西域胡帝”,西域的外国皇帝。

  到了东汉明帝的时候,佛教传入中国。印度的和尚跑到洛阳来,有人就想起来东方朔这个哑谜问和尚。佛经云,天地大劫将尽则劫烧,此劫烧之馀。辩证法认为事物有生就有灭,我们这个天地、世界,早晚要灭亡。灭亡的时候就叫做“大劫将尽”。这个劫是时间单位,多少多少年是一劫。

  怎么灭亡的呢?看样子有高温,劫“烧”嘛。那么这个煤就是烧剩下的。

  这个结论有什么逻辑?逻辑是讲推理的,“劫将尽”有辩证法的逻辑,这个烧就谈不上逻辑了吧?很突兀,但是看了很过瘾,我觉得没跑,就是它。煤就是这么来的。史前文明给烧了一把,剩下的黑不溜秋的,就是煤,咱再用煤来或者造皮鞋、造衣服,或者接着烧。

  这是所谓的“会意”。心里有个扣,外面来了个扣,啪嗒扣上了,严丝合缝,感觉不错。

  中国人做学问靠什么辨别真理呢?靠的也是“证”,证明。但是这个证与逻辑关系不大,直截了当。你证到了没有?没。或者是证到了证到了。会意了。

  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究竟有几个人觉得学习很“悦”?学汉语学英语学数学,对有些人来说,是天下头等的苦差。孔老爷子说得不对吧?

  

  学数学学英语也有这种情况,豁然开朗的时候,那是很“悦”的。汉字相当讲究,比如悦、乐,这两个字就区别了心理活动微妙的差别。这个悦就是会意的感觉。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中的学习,其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是了解理论,习是实践。学汉语学英语学数学,这个学的意思比较狭义。广义的学包括搞明白人的所有行为的标准。怎么吃饭、怎么谈恋爱、怎么种地、怎么教育小孩,理论问题先解决,然后实践。

  比如吃饭,为什么节食?少吃吃得清素一些?理论上就告诉你这样吃饭精神饱满,思维敏捷,有利健康。实践一把,几天以后,嘿嘿,果然不错。你看,“悦”了吧。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云,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所以陶渊明同志虽然很穷,其实是很会享受的,哗啦哗啦翻书,一目十行,专门寻找“会意”的快感。

  我们平时读书看文章,为什么看到有些事情忽然心有所动,觉得说得对说得对,你怎么知道说得对呢?中国的学问是要求觉悟的,道理本来就在自己心里,外面的文字画面触动了内心深处本来就存在的东西,觉悟了。

  孔子的言论是要求“会意”的,孔子很少谈逻辑,不搞什么推理。道理就是这样,自己去会意,去心证。去从内心发现。

  佛学中的逻辑学很了不起,在佛学中,逻辑叫做“因明”。大名鼎鼎的唐三藏,玄奘法师,他的弟子中就有几个逻辑学大师,他自己当然也是。电影《大话西游》里唐三藏那么罗嗦,悟空,你知道什么是当的当当当当?编剧厉害呀,连唐三藏是逻辑学泰斗都知道。

  中国本土的逻辑学祖师是孟子。孟子曰,岂余好辩哉?余不得已也!孔子是不与人争辩的。孟子就不同,老夫子脾气大,侠肝义胆。《孟子》书中有很多辩论。孔子讲“学”,孟子则讲“习”,他是要拿孔子那一套来搞政治实践。要说服梁惠王搞仁政。梁惠王在没有“会意”的时候,要他按照你的理论来实践,就要说服他。和他的、别的说客的错误思想来辩论。这个时候逻辑就派上用场了。谁的逻辑强大,谁就能说服别人。你就是不愿意你不懂也得按着这个来,推理过程你又挑不出来毛病。

  结尾来看一段《论语》: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

  子曰:绘事后素。

  曰:礼后乎?

  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矣。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诗经》上的话。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形容女子之美。又漂亮又机灵,哗塞真迷人。素以为绚,素指白底色,没有颜色,三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这个女子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仿佛在白的底色上描绘了绚丽的图案。

  子夏就有些搞不懂了,这说的什么乱糟糟的。

  孔子一句话回答得很明白,绘画完成以后才显出素色的可贵,还是原来的纯白颜色最美。平平淡淡才是真嘛。

  子夏明白了,原来“礼”这个东西就是素嘛!纷繁复杂的人类行为就仿佛绚丽的图案, 这个礼就是其中最简洁的标准原则。它才是最美的。

  这下轮到孔子明白了,启发我者卜商也!我没有想到这一点。商商同学《诗经》读得真不错,以后咱多探讨。

  这一段师生的对话,说明了孔子治学育人,方法是“会意”。

  自然科学的方法是逻辑,要推理的。会意在那里行不通。而儒学、佛学等是会意、推理都用。推理推不出来的时候,咱会意会意,总不能糊涂着。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