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Taylor Branch:高天火柱——MLK三部曲之二 -- 万年看客

共:💬258 🌺43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十六,伏击战1

在1月31日的华盛顿,众议院庄严地召开了关于民权法案的最后一轮辩论。与此同时,萨金特.施莱弗奉命面见了约翰逊总统并且向对方介绍了自己过去一个月当中环游世界的经历。他重点描述了保罗六世教皇如何在耶路撒冷赐福了他从肯尼迪的棺木一角拿来的木制十字架。施莱弗声称直到现在他仍然不得不一直掐自己,免得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一个出生在马里兰州农场的美国人居然会站在重生之后的以色列领土上,当着东方教会牧首的面与教皇本人谈笑风生。

“好了好了,萨格,你说的真有意思,”约翰逊打断道。总统并未向惯常那样当着施莱弗的面大肆讥讽梵蒂冈的繁文缛节,*而是突然转移了话题。 “陪我走走好吗?”他说道。两人穿过玫瑰园走到白宫南草坪的车道,总统在途中宣布他希望施莱弗负责发动即将到来的扶贫战争。

*【去年6月,还是副总统的约翰逊参加了约翰二十三世教皇的葬礼,并且感到不胜其烦。从那以后他经常在人前嘲讽天主教的礼拜活动,故意毫无抑扬顿挫地演唱格列高利圣咏,并且通过猛吸烟斗来模仿礼拜现场香烟缭绕的景象。】

施莱弗紧张地回答说,他记得出访期间自己曾在巴基斯坦或者其他什么地方读到过约翰逊演讲当中针对贫困问题的论述,但他确信总统肯定可以找到比自己更有资格的人来负责扶贫工作。此外眼下他还担任和平部队主管,恐怕分身乏术。约翰逊则满不在乎地表示施莱弗肯定可以一边管理和平部队一边扶贫。为了脱身,施莱弗承诺愿意考虑一下这项令自己受宠若惊的提议。他本以为这件事就算翻篇了,不过他并不了解约翰逊的办事作风。

第二天,也就是2月1日星期六,一名白宫接线员将约翰逊的来电接到了施莱弗家里,将后者吓了一大跳。“我要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你的任命了,”总统说道。

“您说什么新闻发布会?”施莱弗大惊失色。

“就是今天下午的新闻发布会,”约翰逊答道。

“哦上帝啊,”施莱弗低声喃喃道。他语无伦次地表示自己对于贫困问题一无所知,可是约翰逊根本不吃他这一套:“你不能让我失望,所以我们越快说定这件事就越好。”惊慌失措的施莱弗冲着家里人拼命招手,让他们赶紧为自己想几个能把这项任命搪塞过去的借口。他向总统建议道:“您能不能就说您要求过我研究扶贫问题呢?”总统的回答十分干脆:“不,那可不行。”然后施莱弗又万分礼貌地恳请总统再给自己一点时间:“我必须您要是能再给我四十八小时我会更高兴的。”总统却表示明天早上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肯定会振聋发聩:“从现在开始你就是扶贫先生了。”

“你有责任,”约翰逊告诉他。 “你有权威。你有权力。你也有钱。不过只怕你未必有种。”

“有种?”施莱弗怕自己没听清楚,又反问了一句。

“就是有那玩意儿,”总统答道。

“我的那玩意儿多着呢,”这下施莱弗有点生气了。

接下来约翰逊又顽皮地指出,施莱弗的和平部队眼下横竖都已经管理人员过剩了——和平部队在海外共有一万余名志愿者,但是行政人员却有一千一百人——就算少了施莱弗一个人也无大碍:“就算是肯尼迪家的大宅子里也没有每十个人就摊上一名保姆照顾的道理,可是和平部队偏偏能这么玩。”这句批评暂时封住了施莱弗的嘴,约翰逊也借着话头结束了本次通话:“祝你好运,也祝你平安落地。”施莱弗很快就在内阁会议现场见到了总统。这次会议的原定议题是介绍红眼导弹与白星眼导弹的试射情况,施莱弗在会场上最后一次激动不安地恳求总统不要操之过急,不过约翰逊轻松化解了施莱弗的最后挣扎,很快就在白宫电影院里宣布了自己的任命决定。直到生米煮成熟饭之后又过了好几个小时,约翰逊才向施莱弗解释说他必须抓紧行动,唯此才能平息政府部门内部的激烈反对。很多人都不愿看到总统选择一个从未受过考验的外人。

约翰逊的扶贫项目就这样凭借着即兴发挥连滚带爬地前进着。这通电话过后的第二天,各方各面的专家应邀来到施莱弗家里聚会。施莱弗的手下弗兰克.曼凯维奇(Frank Mankiewicz)打电话给他的老板,想要知道报纸的新闻是否属实,结果却被叫到老板家里参加了扶贫项目的第一次会议。接下来他整整从事了六个月的扶贫工作,然后才回到原本在秘鲁的和平部队工作岗位。亚当.亚莫林斯基(Adam Yarmolinsky)是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的助手。施莱弗打断导弹情况通报会的时候他也在场。他同样在扶贫项目当中干了很长一段时间才回到五角大楼。他们被赶进了施莱弗的起居室,听取了经济学家沃尔特.海勒和预算总监科米特.戈登(Kermit Gordon)的演讲。

“这么干绝对成不了,”施莱佛在休息时直言不讳地评论道。他承认现行的“社区行动”模式确实有一些优势。自从他们在约翰逊家的农场里举行了圣诞节碰头会之后,社区行动得到了不少修改。为了突破四散分布的小块“硬核”贫困地区,社区行动的倡导者们希望穷人能够自主提出改进意见,从而打造一个精干的扶贫机构。这个机构应当更类似研究基金会而不是传统的政府部门。像这样自下而上的改良手段规模不大并且侧重尝试与实验,很具有创新的气质。施莱弗自己的和平部队就是这方面的好例子。

尽管如此,施莱佛还是认为社区行动的理念不足以实现征服贫困的进军号令。正如来到他家的批评家们当即指出的那样,社区行动理念甚至都没有明确定义贫困及其原因。相比之下,相互竞争的各个政府部门虽然免不了官僚主义政治权术的纠缠,但是却掌握着统计数据与丰富的实务经验。公共工程机构渴望通过公共工程来打击贫困,住房机构则希望通过保障住房来消除贫困。对于助理劳工部长丹尼尔.P.莫尼汉(Daniel P. Moynihan)来说,贫困的根源在于缺乏机会,因此他的部门随时准备开展大规模就业计划。对于卫生、教育与福利部副部长威尔伯.科恩(Wilbur Cohen)来说,贫困无非是变种的残疾,因此他的部门决心推动培训、扫盲以及基本营养方案。施莱弗本人更关心扶贫项目具有哪些他可以拿来向国会推销的卖点,因此他试图将官僚机构之间的矛盾冲突转化为自己的优势——毕竟扶贫战争本来就要“多线并进”。他找来了学者,老同学,官僚,竞选专家,以及一切在他看来兴许足够聪明,能够“理解贫困问题”的人。参会人员抛出了各种五花八门的点子,有人主张将扶贫与太空计划挂钩,也有人主张推行单一税率。由于工作日的一头一尾都很紧张,施莱弗只得在出门买报纸的路上吃早餐,甚至还安排了好几个人陪自己一起出门以便在路上进行面试。有一位海曼.布克班德(Hyman Bookbinder)从纽约的埃莉诺.罗斯福纪念基金会打电话询问自己能否参与扶贫项目,施莱弗回答说:“你多久能赶过来?”布克班德很快就成了曼凯维奇与亚莫林斯基的同事。他们的办公地点位于一座废弃的法院里,临时办公室的办公桌挤得满满当当。他们胳膊下面夹着厚厚的文件到处往来。由于电话机数量有限,每次打电话都要排长队。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