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Joshua Freeman:巨兽兴亡录 -- 万年看客
福特工作法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工业界专业人士的广泛兴趣。福特本人非常欢迎记者们——尤其是来自行业媒体的记者们——进厂参观,并且经常十分大方地与记者们分享最新革新的细节信息。以前的制造商往往不乐意展示自己的技术,福特的态度却与他们背道而驰。例如《美国机械师》、《钢铁时代》以及《工程学杂志》之类的行业刊物都长篇累牍地撰写过关于T型汽车生产法的文章。在媒体的大力推动下,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厂商以及消费品生产厂很快就纷纷采用了流水线。*
*【当然少数反对意见也还是存在的。例如欧洲汽车制造商安德烈.雪铁龙在参观了迪尔伯恩之后声称“福特的生产力以及罗格河的非凡工业创造令人印象深刻……可惜的是那里全无艺术元素。无论是福特本人身上还是他的工厂都不具备一丝一毫的审美特质。”】
公众也对福特生产体系十分着迷,尤其是流水线。福特则意识到这份兴趣可以用来促销汽车。他不仅将高地公园工厂当成旅游景点对外开放,还将流水线也当成了巡回展览的展品。就在流水线最初问世的1915年,旧金山举办了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福特公司在会场里布设了一条流水线,每天能生产二十辆T型汽车。1928年福特在麦迪逊广场花园为A型汽车揭幕的时候顺便向公众展示了生产过程的每一个侧面,包括福特公司煤矿与铁矿的透视画与制作玻璃与内饰的工作站。1933-1934年举办的芝加哥百年进步博览会上,福特公司修建了一座专属展厅——设计师自然还是阿尔伯特.卡恩——后来又将展厅的一部分搬到了罗格河厂区入口附近,展示了“生产汽车各部分的全过程”。1938年将近一百万游客参观了这座展厅。此外还有大批游客前往罗格河厂区内部观光。在三十年代末期,福特每隔半小时就会放一批游客进厂进行长达两小时的参观。包括通用汽车与克莱斯勒在内的其他汽车制造商同样向公众敞开了工厂的大门并且举办了一场场展览,从而满足公众对于制造过程的无尽好奇,尤其是流水线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协调一致。卡恩为通用汽车设计的芝加哥博览会展厅也设置了一条示范流水线,游客们可以站在露台上俯瞰工人们组装汽车。公众对于巨型工厂与流水线的热情可谓经久不衰。即便在1971年,依然有243000名游客参观了罗格河,创下了历史记录。几年之后,美国商务部整理发表了一份美国境内允许参观的工厂的清单,篇幅长达149页,从酿酒厂到钢铁厂一应俱全,其中也有几十家汽车制造厂。*
*【卡恩也为通用汽车以及福特公司在1939年纽约世博会上设计了展馆。】
知识分子与政治活动家们也遭到了福特主义的裹挟。令人意外的是,鉴于福特本人日后留下了憎恶工会的保守专权派的恶名,居然有那么多显赫左翼人士在一开始曾经赞扬过他。著名社会主义领袖凯特.里查兹.奥哈拉曾经在传播广泛的社会主义月刊《国家粗锯》上刊发过两篇赞扬福特的文章。在奥哈拉看来,福特公司的五美元日薪制度,设立社会学部与英语学校的做法,以及将解雇工人的权力从各位监工手中收拢到福特一人之手的决策,都增进了工人群体的福祉。本着足以令当今读者瞠目结舌的种族主义口吻,奥哈拉这样写道,多亏了福特公司的用工政策,“福特工厂里的人们干工作的劲头极为高涨,就像贪嘴的黑人啃噬肥硕的负鼠那样。”在奥哈拉看来,“诚然,就算美国的每一位资本家都突然改弦更张接纳了福特的理念……也依然无法根除美国的社会弊病,无法消弭阶级斗争,也无法实现合作互助的社会共同体。但是社会正义的确能够因此而得到推进,社会主义理论的可靠性的确能因此而得到证明,社会各界都会因此而受到强大的教育压力,从而加速并最终实现工人阶级的解放。”
同一年的晚些时候,即将成为俄国革命最重要的编年史作者以及美共创始人的约翰.利德也写了一篇正面评价福特的文章,刊登在了左翼刊物《大众》上面。这篇文章的文辞同样光彩四射,不过思路要更加细致一些。在利德看来,福特公司的低售价高工资策略以及隐藏在五美元日薪之下的员工分润制度全都代表了常规工业化实践的向前一大步飞跃。利德详细描写了高工资如何改变了福特公司工人的生活。此外在当面采访过这位汽车行业巨人之后,他还相信福特正在尝试某种全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工人们在这种模式当中将会具有更大的话语权:“五美元日薪制度正在经受危险的变身,看上去几乎就是一场真正的民主实验,其中很可能滋生出针对资本主义的真正威胁。”利德相信“其他资本家们正是因此才会憎恨福特。”福特本人碰巧也是这样看待自己的。他从小听惯了各种民粹主义谚语,创业之后则将自己视为创造真正价值的生产者,整天都要奋力抵挡只会玩金融的华尔街寄生虫们。
小说家们同样认为福特主义体现了令人震惊的社会发展,是迈向一个全新世界的第一步。约翰.多斯.帕索斯在1936年出版了鸿篇巨著《美国三部曲》的最后一本书《挣大钱》。这套三部曲可谓是对美国面貌的写真,《挣大钱》一书当中尤其着力塑造了福特的文学形象,不仅描写了T型汽车以及制造汽车所耗费的巨量劳动,还刻画了这位汽车大亨身上的诸多矛盾:他是个大发战争财的绥靖派反犹主义者,也是一个推出了无数革命性创新的守旧分子。(阿尔弗雷德.卡恩十分尖锐地指出,《美国三部曲》尽管结构复杂且包含多种叙事方式充当组件,但是这套作品本身也无非只是“一件工具而已……又一项美国发明,一件由美国生活的机遇与压力共同造就的仅仅属于美国的产物。”)曾于1926年访问过底特律某福特工厂的路易.费迪南.塞利纳在1932年出版的《长夜漫漫的旅程》一书中专门加入了描写流水线工作的场景。厄普顿.辛克莱在1937年出版过一本质量一般的小说《廉价车之王:福特-美国的故事》。此外阿道司.赫胥黎于1932年出版的著名作品《美丽新世界》当中也描写了一个基于福特主义的敌托邦。小说当中的世界观采用了AF纪年,也就是将福特最早推出T型汽车的1908年设定为元年,而亨利.福特本人则被抬举到了神祇的位置上。
无论是帕索斯、辛克莱、塞利纳还是赫胥黎动笔描写福特本人以及福特主义的时间都是三十年代,此时新闻界与工业界对于大规模生产的最初一轮集中关注早已经过去了。他们的作品全都沾染了大萧条时代以及福特公司暴力反工会行径的灰暗色彩,极大地扭转了福特以及福特主义的公共形象。相比之下,以福特主义为题材的主要视觉艺术作品都出现在二十年代。这些作品远比白纸黑字更加有力地歌颂了福特主义与巨型工厂。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联系到TG治下凋敝的文化产业,唉... 蓝蚊子 字0 2018-12-20 22:59:02
🙂壁画底特律工厂的介绍: 1 桥上 字122 2018-12-19 02:44:31
🙂7,巨型工厂与视觉艺术 6 万年看客 字14229 2018-12-17 07:53:39
🙂6,歌颂福特
🙂共称赞福是题中应有之义 桥上 字0 2018-12-18 00:36:16
🙂5,罗格河 7 万年看客 字16385 2018-12-17 07:50:59
🙂真想看看那些建筑阿 1 桥上 字0 2018-12-18 00:32:05
🙂4,阿尔弗雷德.卡恩与现代化工厂 3 万年看客 字10554 2018-12-05 07: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