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不得不说, 童旭东比W大师牛很多. 和和. -- 饭否饭缶

共:💬8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是易引起争议的帖子

引用里面钻裹践兄的发言,在下觉得比较客观:

孙、宋两家的三体式确实不一样,因为张贵良先生他传的三体式其实是半个八卦转掌式,故而看上去是正三体式,腰上是个压缩拧劲,求弹簧劲;孙氏三体式是地道的形意三体式,先求钢球劲,腰上是个舒展直劲。我刚开始接触两种形意的时候也迷惑过,后来张烈老师讲解了八卦与形意的关系之后才明白。兼修形意八卦的朋友应该能理解吧?

至于手型,张贵良先生传的吊腕是为了顺畅劲路,引劲上手。孙禄堂先生晚年的立掌涉及太极拳的一种特殊的发劲诀窍,属于太极门内的宝贝,但两种掌型,在着人及体的一瞬间是一样的。

两种三体式都要求单重,所谓单重,并非简单的单腿独立,而是“一个重心”,即孙公所谓“将全身散乱的神气收归丹田”,以丹田运动带动全身四肢百骸统一协调运动,这和一般人的运动方式有异,普通人是梢节牵扯着根节动,形意拳要求根节催动梢节,这很难体会,孙氏的法门是侧倒,利用人体自我平衡的机能让人瞬间找到这种状态,异常便捷,但是没有前期的辅助训练,很难达标。宋氏的要求是重心在后腿上,能随时弹射出去。两个姿势外型大异,但共同点是开前步时,后环跳穴不能前移。大家可以试一下,如果做到了,全身的大筋都有连到丹田的感觉,带脉会特别充实。

其他内里的共同点还有,我就不一一论述了。

孙禄堂、孙存周先生两位都是人中的龙凤,又能虚怀若谷,广取百家之长,所以他们的武学体系有殊胜之处,毋庸置疑。但作为后学者,直接学习他们父子两代人粹炼过的精粹,难免有学海无涯之感,与其望鱼兴叹,不如退而结网,看一看与孙氏武学有渊源、有相似性的别派武技,或许有豁然开朗之感呢!

谨以此言送愿为自己而练、练真功夫得朋友,其他练名气、练名词、练门派、练盖世神功、练唯我独尊的人,不必理我,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相忘于江湖即可,呵呵

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