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行政机构的执行力是否遭到了没有硝烟的攻击 -- 林风清逸

共:💬13 🌺13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行政机构的执行力是否遭到了没有硝烟的攻击

今天看到一个新闻:

中新网4月15日电(记者 庞无忌) 国家统计局今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今年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585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7%。

看到统计局的GDP数字,忽然想起了“克强指数”。

然后我发现,似乎国内行政机构的执行力,早在2010年左右的时候就已经遭到了针对性极强的定点打击。

首先我们捋一捋这个事情。

克强指数是指:

2007年,时任辽宁省委书记在进行涉外活动时,对美国驻华大使(应该是2001年到2009年在任的雷德,即克拉克·兰特,又称桑迪·兰特)说,并不信任统计局的GDP数字,而是更喜欢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此一衡量方法,受到包括花旗银行在内的众多国际机构的认可。2010年,《经济学人》正式将其命名为“李克强指数”,以此作为评估中国经济增长量的指标。

据说:

《经济学人》杂志曾列出一张曲线图,以过去10年为时间轴,将克强指数与官方发布的GDP走势相对,他们发现,二者在趋势上总体一致,但在上下波幅上,前者的表现,比后者剧烈得多。由此可见,克强指数能够更加真实、更加灵敏地反映经济运行情况。

注意其中的这一句话:

二者在趋势上总体一致

问题来了:

如果两组用来反映趋势的数据,他们所反映的趋势是一致的,那么,我们能说其中一组数据是正确的,其中一组数据是错误的么?

我觉得从2010年《经济学人》提出克强指数开始,一场针对中国国家行政机关执行力的定点打击行动已经全面展开了。

因为这样鼓吹克强指数,表面上是在鼓吹克强的能力,实际上则是利用机会,放大他与下属机关(表面上看只是统计局)的不同点,通过人为制造裂痕,离间他与行政机构之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

之所以说是不同点,而不是说裂痕,是因为作为领导者,他需要一套验证手段去对待下属提供的信息,所以对待GDP数字,他必须要有一个办法去验算。

克强指数严格来说应该只是一种通过对比不同渠道的数字,进行参照,验证主要数据合理性的手段。

所以克强指数和GDP数字之间存在不同点。使用这样的手段,并不等于领导者与下属之间存在裂痕。

但是,通过热潮克强指数,原本就遭到很多质疑、背负巨大压力的统计局,就遭遇到了更大的尴尬:

他们有心辩解说自己的数据是准确的,自己的工作是得力的,但是这就要打自己直接领导的脸,去驳斥自己领导的理论;

如果他们不去辩解,那么作为辛辛苦苦开展工作、卖命送死的下属,他们就还要将原本应该由领导人承担的背黑锅的工作承担下来,去背一个天大的黑锅。

如果背黑锅有利于大局也就算了,然而又不是这样:

如果官方承认统计局历年数据全部错误,则意味着国家政府的公信力彻底丧失。

所以,严格来说,克强指数的热炒,仅仅暂时有利于克强个人声望——之所以说暂时,是因为克强本人是政府的首脑。政府公信力下降实际上也是他公信力下降。

船沉了,船长也要跟着一起沉。

所以克强指数的热炒,导致统计局工作的极端被动,导致了政府发布信息信誉度的急剧下降,导致了政府机关与政府首脑之间的裂痕。

首脑是机构内部一个绕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完美运作的机构,需要机构内部每一个部分的协调运作,如果机构内绕不开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机构其他部分存在严重裂痕,那么机构的运转必然出现问题,其效率必然下降,执行力必然下降。

有意思的是,克强指数的提出,是首先由以花旗银行为代表的美系金融势力、然后是通过设在英国的《经济学人》这样英美系主导下的经济力量推波助澜下成为经济热词的。英美系操作“克强指数”的痕迹非常显著。

我觉得国家的执行力在此事件中已经遭到了明显的打击。

最近还有一个新闻极具杀伤力。不是疫苗的事。

自去年8月21日以来,没有一家企业能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拿到一张商标注册证(注:7个多月),原因仅仅是“商标局没纸了”。媒体曝光当天,工商总局即就此事公开致歉,并称纸张已经到位,承诺5月底前将积压的商标注册证全部发放。

因为没纸了,一个部门的主要工作7个月没做。

中国已经穷到这种地步了么?

商标用纸难道是武器级铀材料吗,需要7个多月的时间去制备?7个月,半年多没有工作,这个部门的负责人应该受到什么处置?

不论这件事的责任在谁,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

国家机关执行力问题严重。

在和平时代,没有意外情况的条件下,国家机关半年多无法正常履职,这是什么样的危机?

对此我不是感觉到有关部门应该如何如何,而是:

国家行政机关的执行力是否降低得太多了?

由此我觉得,国家机关的执行力,早在2010年就已经遭到了没有硝烟的定点攻击。

克强指数在离间上下的同时,也并没有为克强带来益处。因为那些经济学家早就说过了:

(克强指数与统计局公布的GDP数据)二者在趋势上总体一致。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景气,国内经济也处于放缓状态。这样,GDP和克强指数同时指示经济指标下降。我们不相信GDP,但是我们相信克强指数,于是经济信心遭到了沉重打击。

不知道被谁封为“影帝”的那个人说过: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在经济领域,信心确实比黄金更重要。而GDP与克强指数的双下降,直接摧毁的就是经济信心。

在政绩危机面前,2015年年末,“新克强指数”出现。

新克强指数的提出迅速遭到了质疑。因为克强指数的合理性就在于他们都是硬性经济指标,GDP被质疑的主因就是统计部门层层上报的人工数据。可是新克强指数是就业指标、居民收入指标、能耗强度指标(即单位GDP能耗指标)。这是那个指标,实际上都是人工填报,或者说是人为影响的。比如就业指标,这个本来就不准,居民收入更加可以通过工资提涨以及统计口径变化来影响,能耗强度则需要被质疑为不准确的GDP数字作为基准。

同时,新指数的提出也意味着对过去的自我否定。

在集体的公信力削弱之后,个体的公信力也削弱了。

从2007年,在涉外活动验证手段被泄漏开始,经过2010年的铺垫,以及2013年以后的放大,一场海外经济界表面上看起来毫无因由地对某个人的热爱浪潮,使国家机关公信力和执行力遭到了沉重的复合打击。

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系列打击手段。

没有硝烟的攻击。

当然,也许是我想多了,这个世界也许是很纯洁的。

关键词(Tags): #执行力#国家机关#行政机构#克强指数通宝推:airman,桥东棒棒,高中三年,桥上,崇山彩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