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文摘】《张爱萍传》(选登一) -- raindrops

共:💬13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文摘】创建人民海军--张爱萍传(选登八)

创建人民海军--张爱萍传(选登八)

东方鹤

破浪首巡航

  就在华东海军举行战舰命名典礼大会不长时间,蒋介石驻舟山群岛海军两个 舰队10余艘军舰和驻岱山空军,共13万余人,全部撤逃台湾。有位原海军同志对 张爱萍说:这是我们华东海军的阅兵式吓跑的,收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 果。张爱萍说,肯定是吓跑的,但不一定是我们华东海军吓跑的,是我们新中国 的威力、解放军解放沿海岛域的强大攻势吓跑的。

  此言虽有张爱萍谦虚的一面,但他讲的不无道理。

  新中国的第一声礼炮在天安门广场响起后,蒋介石及其幕僚、军队就惶惶不 可终日。1950年1月,国民党海军就纷纷逃往台湾。败寇就是败寇,逃跑也不老实 。国民党海军总司令桂永清亲自登上一艘“永”字号布雷舰,在长江口南航道布 下了水雷。此后,时有商船触雷沉没。张爱萍当即就指示司令部拟订了“打通长 江通道”的作战方案。其内容:一是扫除长江口的水雷,二是攻占长江口外的苏 南诸岛。

  也就在这一方案的实施之中,即军舰命名典礼后的一天,张爱萍接到陈毅的 电话,说周恩来总理打来电话,要求华东海军迅速组织力量,扫清水雷,尽快打 通长江口航道。陈毅还特别说道,近期多艘客货轮触雷遇难,严重影响了上海港 日吐千万吨物资的运行,使上海市的经济和市民的生活供应受到严重影响,已经 到了火烧眉毛,非尽快解决不可的地步。

  张爱萍当即决定成立扫雷大队,任命孙公飞为扫雷大队大队长兼政治委员, 李兰森为副政委。大队下辖两个中队。并明确指示孙公飞;立即组织调查布雷情 况 ,抓紧进行舰船和技术上的准备,尽快下水排雷。

  此后,他不断电话了解其进展情况。6月中旬,又亲率后勤司令部副司令员兼 技术部长曾国晟及两名苏联海军顾问,驱车直抵上海吴淞口扫雷大队,了解、敦 促扫雷舰下海扫雷。

  1950年6月19日,以“中”字号111舰为指挥舰,由10艘25吨登陆艇组成的扫 雷编队,浩浩荡荡又斗志昂扬地进了长江口南航道。在苏联顾问的指导下,开始 了水中扫雷。

  长江口风大浪激,登陆艇在浪尖上颠簸起伏,上舰不久的战士被颠簸得头晕 目眩、呕吐不止,但他们依然顽强地坚持着。

  突然,“轰”的一声巨响,一颗水雷爆炸。然而不是扫出的水雷,却是一艘 巴拿马商轮“伏虎”号触动了它。“伏虎”伏进了海底。其船员被孙公飞组织舰 队好不容易抢救了出来。

  翌日,又一艘侨轮触雷沉没。而孙公飞的扫雷队却一无所获。扫雷不得不停 止。

  从队长到顾问,从艇长到水手,无不陷入首战失利的沮丧中。

  也就在此时,张爱萍带领曾国晟又一次来到了他们中间:怎么了?一个个像 霜打的茄子。这可不是我们华东海军的性格。海军海军,海上的铁军,要经得住 风吹浪打,开始两天没捞着雷是正常现象。如果一下子就捞出了一颗,还要我们 干什么?现在当务之急是抖起精神,找一找失利的原因。张爱萍一席话把大家从 失利的浪潮里拉了出来。一个个又瞪大了眼睛,很快总结出了三条失利的原因: 一是长江口风浪大水流急,小登陆艇犹如浪涛上的一叶扁舟,难以进行扫雷作业 ;二是自己制造的扫雷索太细,四条扫雷索已拉断了二条,拉不动水雷;三是指 战员扫雷热情高涨,但缺乏扫雷技术。

  张爱萍说,你们也有三条收获:一是熟悉了长江口航道和雷区情况,二是进 行了一次扫雷的练兵,三是打消了一些顾虑,锻炼和提高了适应能力。我现在把 曾国晟部长留下同苏联专家一起,帮助解决技术上的难题。你们大胆地进行实践 ,出了问题由我负责。

  张爱萍返回司令部后,即向周恩来作了关于扫雷情况的汇报,同时提出了从 苏联进口一批扫雷索的要求,接着又到华东财政经济委员会争取到半封闭长江口 的权力。此后又返回吴淞口扫雷大队,再次同大家一起研究扫雷措施。

  从南京到上海的几个来回,张爱萍感到:海军指挥机关应该设在离海最近的 地方,远离大海只能设置陆军和空军指挥机关。于是当即报请华东军区司令员陈 毅批准,于8月20日,把海军司、政机关重新迁回上海。始在四达路234弄办公, 不久即进住水电路522号,原日军装甲兵部队的营房。

  张爱萍充分调动技术调研委员会曾国晟等委员的智慧,商量出了个办法:没 有扫雷舰就用炮艇代替,没有扫雷索就在两炮艇间拉一条钢锯,锯断拴水雷的铁 链子,水雷也就浮上来了。因为水雷是固定的,有一米多深,锯也是可行的。改 装后的第一次试扫,就捞出了一颗。群情振奋。

   当苏联援助的10条扫雷索运到上海后,又将4艘380吨的步兵登陆舰“古田” 、“周林”、“枣庄”、“张店”改装成扫雷舰,以代替10艘25吨的登陆艇;指 挥舰“中”字号111舰不变。考虑到出航期间可能遇到的技术问题,又从江南造船 所和航道测量局抽调技术人员随舰出航。

  为确保扫雷区域不被敌人骚扰,张爱萍又报请陈毅批准,指挥部队控制了位 于长江口中部、扼南北航线要道口的余山岛,以掩护扫雷。

  一切准备就绪,又开始了新的扫雷编队的扫雷。至10月底,终于清除了长江 口的水雷,保证了长江口航道的畅通。

  周恩来那极富魅力的脸上,绽开了微笑。

  陈毅的声音又响在张爱萍的耳边:逃在海上躲进岛内的国民党残匪,常到我 长江口外捣乱,袭击我进出上海的商船,你们海军要尽快把这些残匪消灭掉,残 匪不除,海无宁日!

  张爱萍立即召集作战处长赵汇川等有关同志,初步研究一个迅速行动的战斗 方案。随即,又同赵汇川一起赶赴吴淞口炮艇大队,部署新的战斗。

  华东军区海军可以说是一支在战斗中建设、在建设中战斗、边建设边打仗、 边打仗边建设的一支部队。这也是华东军区海军的一个鲜明特点。

  渡江战役后,江南的大片土地虽已解放,但国民党的残余势力和地方土匪勾 结在一起,他们利用湖汊、港湾、岛礁作隐蔽,对新解放的地区进行破坏、骚扰 活动。1949年9至10月,华东海军新建的第一纵队江防炮艇、登陆艇先后到太湖、 吴淞口、白龙港、崇明岛一带剿匪,有力地打击了这些地方的土匪活动,保护了 水上交通和渔业生产的安全。

  华东海军在成立一周年之际,接到华东军区命令:协同陆军进剿苏南沿海岛 屿的敌人。苏南沿海岛屿,是宁、沪、杭的屏障,是上海港南北海运的必经之道 。为了封锁这条海上要道,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丁治率领所谓“东南人民反共救国 军”张阿六、袁国祥、黄八妹等部600余人,以马鞍列岛嵊山,嵊泗列岛的泗礁, 崎岖列岛的大小洋山,杭州湾的滩浒山岛为中心设防,肆意劫掠,切断南北航运 ,破坏渔民生产,并以此作为向大陆派遣特务的跳板。不拿下苏南沿海岛屿,不 仅不能打破国民党的海上封锁,刚刚创建起来的华东海军也很难立稳脚跟。

  上述陈毅说到的情况,就是指这些残匪及国民党海军驻浙江大陈列岛的舰艇 ,对我沿海居民及长江口来往商船的骚扰和破坏。周恩来对此作过专门指示:“ 扫荡苏浙沿海残敌”。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要解放苏南沿海岛屿,就要到海里 打。可是华东海军舰艇以往都是在长江以内活动,还没出过海。况且,所参加战 斗的都是装有两门25毫米机关炮或两艇12、13毫米机关枪的25吨的小炮艇,而敌 人则是护卫舰、炮舰、扫雷舰,乃至1350吨或2450吨的日式驱逐舰,要想胜敌是 非常困难的,但又绝不能坐视。所以,张爱萍同赵汇川等一起到吴淞口炮艇大队 ,同其大队长陈雪江等商量。

  陈雪江原是陆军新任命的一名团长,1949年5月调来海军,1950年2月被任命 为炮艇大队大队长。

  对于出海作战小艇打大舰,大家都既没有经验、又没有模式。

  商谈中,张爱萍猛地想到抗日战争时期与具有绝对优势装备的日本侵略者打 仗的情形,遂建议道:运用步兵的近战战术,短兵相接,冲上去打,怎么样?

  陈雪江说,海上不行,没法冲锋。

  张爱萍说,办法有一条,就是以小艇对大舰,以多艇对少舰。敌舰活动通常 是两三艘在一起,而我们可以十艘八艘小艇一齐出动。没碰到敌舰前,还是按照 我们自己的队形走。当发现敌舰后,就迅速散开,越散开越好。敌人发现我们必 然要打炮,但我们散得很开,同时快速向敌舰接近,靠敌舰越近就越安全,因为 敌炮在近距离就失去了效力。而我们趁机充分发挥小炮和机关枪的威力,猛打它 的指挥部位及火力点,然后登上敌舰,短兵相接,白刃格斗,敌人还是我们的对 手吗?

  陈雪江连连点头,其他同志也表示赞成,而且一个个信心倍增。

  张爱萍却说,我讲的这些也只是供你们参考,给你们点启示罢了。在实战中 还是要靠你们的勇敢和才智。

  在陈雪江率领炮艇大队正准备出发的时候,应淞沪警备区的要求,先行配合 陆军解放了杭州湾的滩浒山岛。接着,先后进行了嵊泗、狼矶山、披山、南韭山 、檀头山等剿匪战斗,毙敌100余,俘敌400余,创造了小艇打大舰的历史奇迹。

  这样,华东海军的小艇经历了从内河湖泊打进长江再打出长江的历程,从此 开始了配合陆、空军,解放敌占岛屿,转战海洋的战斗。

  后来,张爱萍回忆说,由于当时制空权不在我们手中,海上的兵力敌强我弱 ,我们作战仍以小炮艇为主。陈雪江、陈小龙等同志都是小艇作战的虎将,多次 夺取了小艇打大舰的胜利。

  张爱萍还回忆道,人民海军诞生后的两年多时间,舰艇在海上作战近50次。 我指战员发扬了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战斗作风,机动灵活,敢打敢拼,新、原 海军之间,密切协同,团结一致,甚至是互争风险,取得了一次次战斗的胜利, 涌现出“头门山战斗英雄连”和一大批像邵剑鸣、张桐、陈立富、王维福、赵孝 庵等英雄模范人物。他们是人民海军第一批英模集体和先进人物,也永远是人民 海军的光荣和骄傲。

  无论清扫水雷,还是对敌作战,张爱萍从未间断抓紧海军自身和基地的建设 。司政机关返驻上海后,先后又成立了连云港巡防区、吴淞要塞区和舟山基地, 成立了扫雷艇大队和江防舰大队;还在海防团、混合炮兵团的基础上,在吴淞、 嵊泗、舟山群岛地区勘察并建设了27个海岸炮兵阵地,筹建海岸防御部队。至19 50年年底,华东军区海军已经拥有2000艘不同类型的舰艇,以水面舰艇部队为主 的部队建设、辖区的作战体制及兵力部署基本完成。

  其间,勘察、确定每一个海岸炮兵阵地,张爱萍都是自亲率队前往,有的还 不止一次。对每一个基地和阵地的选址,他总是详尽考察、反复比较、权衡利弊 ,以达到“其势险,其节短”(《孙子势篇》)之目的。

  在渡海破浪深入岛群的考察中,有时是要冒着极大危险的,但张爱萍泰然处 之,履险如川。

  1950年10月,张爱萍率领赵汇川、黄胜天等勘察、设置舟山、岱山岛屿海岸 炮阵地。他们乘坐的“遵义”舰,在舟山海面,碰到了飓风。暴雨倾盆,巨浪滔 天。舰体一会儿被抛到空中,连螺旋桨也空转起来;一会儿又被摔到浪谷里,四 面的海水涌向甲板,海浪击打在人的头上身上。舰长张韵是国民党航海学校毕业 的学生,没有航船经验,行前没有注意天象,此时更手足无措,不由得慌乱起来 。

  张爱萍安慰他说,不要紧张,你冷静地想想在这样的天气里,怎样航行才好 。

  张韵摇了摇头,苍白的脸上流淌着海水和汗水。

  张爱萍猛地想到,曾听说民用船在海上遇到风浪要顶着走才能脱险。他问张 韵是不是这样。张韵又摇摇头。事不宜迟,张爱萍当即决定照此办理。与张韵一 起把舵,调转船头,迎向风浪。可是风浪愈来愈大,船摇摆得十分厉害,随时都 有翻船的危险。张爱萍同张韵在驾驶台上紧紧把住舵。风浪似乎故意与他俩较劲 ,扭动的舵把随时都可能从他俩手中挣脱。他俩就躺在甲板上用脚死死地蹬着。 海浪一个接一个地向他俩、向甲板恶狠狠地砸来。张爱萍大声地叮嘱张韵:蹬住 舵,不能放松,一定不要松开。遂又问他还有没有其他办法。张韵还是一筹莫展 。这可怎么办呢?紧急之中,张爱萍想到还是让大家想办法。于是,他在让大家 镇静的同时,号召全舰同志献计献策。这时,原海军上士陈子午挺身而出。他说 ,不能顶着风浪走,要顺着风浪走,等风浪一过来,我们的船要马上转向。张爱 萍问他:有没有危险?陈子午回答:快转就没有危险。张爱萍说,好!就按你说 的办。可是连转四次都没转过来。原因是张韵在操作中刚要开始转,一看大风浪 到了,就又不敢转了。陈子午说,这样不行,要果断,不能犹豫。张爱萍对陈子 午说:好,你指挥,我来操作!在一个大浪涌过来时,陈子午大声喊:“转!” 张爱萍猛地扳舵,舰在波涛中剧烈抖动,总算转过来了。渐渐开始了平稳的行进 。转危为安。张爱萍当即宣布:提升陈子午为副舰长,负责这次勘察全程航行的 指挥。张爱萍这才从驾驶台上回到舱里,身上的大衣和棉衣全湿透了。

  对于这次历险,张爱萍填了首词:

  东方破晓,

  起锚航行早。

  乌云骤起飓风啸,

  浪打千丈天地倒。

  水泼舷台透戎衣,

  座舰浪抛。

  同心力保,

  腾空顺势导。

  骑鲸恶战斗狂涛,

  临危不乱舵稳操。

  人民海军首巡航,

  胆壮技高。

  鉴于这次航行因天气突然变化而遇险,张爱萍更感到气象对航海的极端重要 。返回司令部后,就组建了海军气象观测站。

  1951年2月15日,中央军委任命张爱萍为解放军第七兵团司令员兼浙江军区司 令员。他接到命令后,就离开了华东军区海军。从1949年4月23日,在江苏泰州白 马庙宣告人民海军诞生那天算起,张爱萍在海军工作了663个日日夜夜。

  张爱萍后来回忆说:这在人生的旅途上,也只能算是涉水的一段,然而也确 实是一段风光无限的水路行程。

  在华东海军期间,曾做过张爱萍秘书的黄胜天,45年后深有感触地说:“爱 萍首长在华东海军工作的时间不长,然而他创造了多项奇迹,或者说他做了许多 开创性的工作,有的至今还沿用着。诸如:一个多月完成了800多公里长江沿岸2 0个点的国民党海军机构、舰船的接管工作;招募国民党海军人员参加解放军,信 任、重用原海军人员;变两个‘跛子’为两个健康者;制订海军司、政、后管理 法典;创办海军学校;开展五热爱及雪耻教育;创建海军基地、海岸炮阵地以及 小舰打大舰等等。这是人民海军建设史上的奇迹,也是中国海军建设史上的奇迹 。他对人民海军建设的贡献之大,怎么说都不过分。我如果不说出来不写出来, 就对不起他,也对不起我所热爱的海军事业,对不起我们的党。”也正出自这一 强烈的愿望,已过古稀之年的黄胜天,抱病组织并参与了撰写了这段历史,书名 为《辉煌的起步》。

  (全文完)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