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2:管夷吾——民受其赐 -- 桥上

共:💬29 🌺16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人物事略12附:齐桓死乱1/4

《僖二年经》:

秋九月,齐侯、宋公、江人、黄人盟于贯。((p 0280)(05020004))(042)

《僖二年传》:

秋,盟于贯,服江、黄也。((p 0283)(05020301))(042)

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p 0283)(05020401))(042)

我的粗译:

在我们的僖公二年(公元前六五八年,周惠王十九年,齐桓公二十八年,宋桓公二十四年),秋天,齐、宋、江、黄四家诸侯在“贯”那里盟会,这是江国和黄国归服了齐国。

也就是这一年,在“多鱼”那里,齐国的寺人貂开始向外泄漏齐国的军事机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齐-寺人貂始漏师于多鱼”曰:

寺人,宦官之为宫中侍御者,《周礼天官》有寺人之官。貂,竖貂,(郑玄谓“竖,未冠者之官名;然则此人名貂,幼童为内竖之官,以为齐侯所宠,后虽年长,遂呼为竖貂焉”,恐是想当然之辞。)《国语》、《管子》、《吕氏春秋》及《说苑》诸书“竖貂”并作“竖刁”。孔《疏》云:“漏师者,漏泄师之密谋也。云始者,言其终又甚焉。”

桥案:十七年齐桓死,五公子争立,寺人貂等各奉公子相争为乱。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宋”——“商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江”(杨注:江,国名,嬴姓,故城当在今河南省-息县西南。顾栋高《大事表》云在正阳县东南。文公四年为楚所灭。),推测位置为:东经114.57,北纬32.33(正阳-大林乡-涂店村)。

“黄”(杨注:黄,国名,嬴姓,《韵》“黄”字注谓为“陆终之后,受封于黄”。僖十二年楚灭之。曾于河南-潢川县西北十二里处发掘其国都遗址。又在该县发现五件黄国容器与兵器。(传世刺鼎《铭》云:“刺对扬王休,用作黄公尊[将/鼎]彝。”此黄公不知即为黄国国君否。又有黄大子伯克盘、黄君簋,当是黄国所造。#黄,嬴姓国,故城在今河南省-潢川县西。僖公十二年为楚所灭。方濬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七《黄太子盘释文》云:“此铭乃东迁以后书体,为僖公以前之器。”#杜《注》:“江、黄,楚与国也;始来服齐,故为合诸候。”郭沫若《大系》有曾侯簠,《铭》云“叔姬霝乍黄邦,曾侯乍叔姬、邛(江)(芈)賸(媵)器[将/鼎]”云云,“江、黄”同时言。#叔单鼎铭云“唯黄孙子系君叔单自作鼎”云云,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卷四云:“‘黄孙子系君’者,盖黄灭后,子孙又续封,故称‘黄孙子’也。系者,继也,续也。叔单为始续封之君,故曰‘系君’。可证春秋时小国绝而复续者多矣。”),推测位置为:东经115.00,北纬32.16(黄国,潢川-隆古集及其南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东1650,西1550,南1899,北1720;280万平方米。春秋:楚)。

“贯”(杨注:贯,宋地,当在今山东省-曹县南十里。),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75,北纬34.75(今曹县与闫店楼镇-陈楼寨村之间)。

“多鱼”(杨注:多鱼,高士奇《地名考略》以为或在今河南省-虞城县界。),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5.9,北纬34.6(据《春秋左传注》初版附《郑宋卫》地图,虞城县北)。

“楚”推测位置为:东经112.18,北纬30.42(纪南城。有遗址,长方形城,4500╳3500,1600万平方米。春秋晚期?至战国中晚期:楚——为郢:庄十七至庄十八,庄三十至僖二十七,文九至文十四,宣八至昭五)。

下面是“盟于贯”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僖九年经》:

九月戊辰,诸侯盟于葵丘。((p 0324)(05090004))(042)

《僖九年传》:

秋,齐侯盟诸侯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p 0327)(05090301))(042)

宰孔先归,遇晋侯,曰:“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晋侯乃还。((p 0327)(05090302))(042)

我的粗译:

七年以后,到我们僖公九年(公元前六五一年,周襄王二年,齐桓公三十五年,宋桓公三十一年,卫文公九年,郑文公二十二年,许僖公五年,曹共公二年,晋献公二十六年,楚成王二十一年),秋天,九月戊辰那天(杨注:戊辰,十三日。),齐侯(齐桓公)与各家诸侯在“葵丘”那里举行了盟誓,盟辞里说:“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参加聚会的周王室代表宰孔(孔,宰周公)不参与盟誓,就先离开了。随后,宰孔在回去的路上遇见了晋侯(晋献公),就对他说:“可无会也。齐侯不务德而勤远略,故北伐山戎,南伐楚,西为此会也。东略之不知,西则否矣。其在乱乎!君务靖乱,无勤于行。(您不必去参加这个盟会。齐侯现在不设法广施恩惠,却老想着整治远方的事情,一会儿北伐山戎,一会儿南伐楚,这会儿又在他西边搞这个聚会,东边还不知怎么回事儿呢,反正西边这事儿没戏,他那里恐怕要闹乱子了!主上您只管平息自家的动乱,不必辛辛苦苦老往外跑。)”于是晋侯就回去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言归于好”曰:

言为语首助词。《孟子告子下》云:“葵丘之会,诸侯束牲载书而不歃血。初命曰:‘诛不孝,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再命曰:‘尊贤、育才,以彰有德。’三命曰:‘敬老、慈幼,无忘宾、旅。’四命曰:‘士无世官,官事无摄。取士必得,无专杀大夫。’五命曰:‘无曲防,无遏糴,无有封而不告。’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谷梁传》云:“葵丘之盟,陈牲而不杀,读书,加于牲上,壹明天子之禁,曰:‘毋壅泉,毋讫糴,毋易树子,毋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依《传》,夏会秋盟,宰孔与会而未与盟,以其非诸侯也。而《晋世家》谓“夏,会诸侯于葵丘。秋,复会诸侯于葵丘”,两次皆会,恐太史公误。

“言归于好”(yán guī yú hǎo)现在可是常用成语,我过去一直以为这里的“言”字就是说话的意思。

杨伯峻先生注“其在乱乎!”曰:

“在”,《水经注》引作“有”。朱彬《经传考证》谓齐后果有五公子争立之事。然此时管仲未死,易牙、竖刁等未得与政,宰孔无由知其兆。详下文《注》。

杨伯峻先生注“君务靖乱”曰:

杜《注》谓晋将有乱。此时申生已死。奚齐已立为太子,国人不服,晋内乱之兆已萌,宰孔谓“其在乱”、“靖乱”,或当指此。

杨伯峻先生注“无勤于行”曰:

俞樾《平议》曰:“首止之盟,王使周公召郑伯曰:‘吾抚女以从楚,辅之以晋,可以稍安。’周公即宰孔,然则此数语即劝晋叛齐之意。”

杨伯峻先生注“晋侯乃还”曰:

《齐世家》云:“秋,复会诸侯于葵丘,益有骄色。周使宰孔会。诸侯颇有叛者。晋侯病,后,遇宰孔。宰孔曰:‘齐侯骄矣,第无行!’从之。”《公羊传》“葵丘之会,桓公震而矜之,叛者九国”云云。《秦策三》及《史记蔡泽传》均亦云“至葵丘之会,有骄矜之色,畔者九国”。《晋语二》、《晋世家》俱载宰孔之言,而未叙诸侯叛齐之事。

“葵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32,北纬34.67(民权县-林七乡-会盟台)。

“周”——“王城”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2,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山戎”——“北戎”我估计其中心位置为:东经119,北纬40(卢龙东北)。

下面是齐侯盟诸侯于葵丘一些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或者反映了齐桓公干涉的范围,而“葵丘”之会应该是齐桓公人生的顶点,此时据说他已经六十五岁,当国君也当了三十四年,好事已经做完,也该逐渐走下坡路了。

通宝推:马尔他之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