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12:管夷吾——民受其赐 -- 桥上
《僖十年经》:
狄灭温,温子奔卫。((p 0332)(05100002))(041)
《僖十年传》:
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苏子叛王即狄,又不能于狄,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苏子奔卫。((p 0333)(05100101))(041)
《僖十年经》:
夏,齐侯、许男伐北戎。((p 0332)(05100004))(041)
我的粗译:
再下一年,我们的僖公十年(公元前六五〇年,周襄王三年,齐桓公三十六年,卫文公十年),春天,狄人攻灭了温邑。这事起源于温邑的领有者苏子(温子)不讲信诺:一开始,苏子背叛天王投向了狄人,后来,他又和狄人闹翻了。狄人进攻他,没有天王来救,结果,温邑被攻灭,苏子逃去了卫国。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十年春,狄灭温,苏子无信也”曰:
苏子即经之温子。庄十九年《传》苏子亦称苏氏,可见苏是氏,温则其国名。详梁履绳《补释》。
杨伯峻先生注“狄人伐之,王不救,故灭”曰:
狄虽灭温,仍不能有其地,如楚灭萧,不能有,而地入于宋。温仍为周有,二十五年以赐晋,晋以狐溱为温大夫;襄公以与阳处父,景公以与郤至,成十一年《传》可证;昭三年《传》,赵文子曰“温,吾县也。”
“狄”有“白狄”、“赤狄”,如杨先生所注,此“白狄”也。“白狄”之分布,西起陕西,甚至更西,东达河北,甚至山东,北依内蒙,南抵河南。我大致将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以河北为中心,多与卫国和齐国接触;一部分以陕西为中心,多与晋国和秦国接触;每一部分中显然又有甚多分支。大体上此时农耕族与游牧族杂居,未必有明确的疆界。
“温”(杨注:温,周王畿内之小国,当在今河南省-温县稍南三十里之地。#温,在今河南省-温县西南三十里。会于温,《经》文未书,盖书“盟于瓦屋”可以包括之。#成公十一年《传》云“昔周克商,使诸侯抚封,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则苏忿生乃周武王时司寇而受封于温者也。温即隐公三年“取温之麦”之温,故城在今河南省-温县西稍南三十里。依庄公十九年《传》观之,温于庄公十九年仍为苏氏邑。以金文证之,如敔簋铭云“王赐田于[含攵]五十田,于旱五十田”,则此所谓温田者,亦王田之在温者耳,非以其全邑与郑,故温仍得为苏氏邑。#温为苏氏邑,成十一年《传》云,“苏忿生以温为司寇”,则温为苏氏始封邑。故僖十年《经》云“狄灭温,温子奔卫”,而《传》作“苏子奔卫”以邑言之则曰温子,以氏言之则曰苏子,一也。#温,今治西南,湨水所经。),推测位置为:东经112.93,北纬34.91(温县城西16公里处的招贤乡-上苑村北地,温邑故城平面呈方形,东西长400米,南北宽近400米)。
“卫”推测位置为:东经114.84,北纬35.54(今滑县-八里营乡-殿上村一带,冢上村北约两公里,僖二年——前658,封卫于楚丘。今卫王殿遗址,俗称卫王城)。
“周”——“王城”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2,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许”——“旧许”推测位置为:东经114.03,北纬34.00(张潘镇-古城村,成十五年迁于叶)。
“北戎”——“山戎”我估计其中心位置为:东经119,北纬40(卢龙东北)。
《僖十一年传》:
夏,扬、拒、泉、皋、伊、雒之戎同伐京师,入王城,焚东门,王子带召之也。秦、晋伐戎以救周。秋,晋侯平戎于王。((p 0338)(05110301))(041)
《僖十二年传》:
王以戎难故,讨王子带。秋,王子带奔齐。((p 0341)(05120301))(041)
冬,齐侯使管夷吾平戎于王,使隰(xí)朋平戎于晋。((p 0341)(05120401))(041)
王以上卿之礼饗管仲。管仲辞曰:“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王曰:“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yì)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p 0341)(05120402))(041)
君子曰:“管氏之世祀(sì)也宜哉!让不忘其上。《诗》曰:‘恺悌(kǎi tì)君子,神所劳矣。’”((p 0342)(05120403))(041)
我的粗译:
又过了一年,我们僖公的十一年(公元前六*四九年,周襄王四年,齐桓公三十七年,秦穆公十一年,晋惠公二年),夏天,扬、拒、泉、皋、伊、雒之戎一起进攻京师,打进王城,焚烧了王城的东门,这都是王子带招来的。得知此事,秦国和晋国派兵进攻了戎人,以救援周王室。
这年秋天,在晋侯(晋惠公)的主持下,我们的“王”与戎人达成了和约。
下一年,我们僖公十二年(公元前六*四八年,周襄王五年,齐桓公三十八年,晋惠公三年,陈宣公四十五年),天王因为王子带勾结戎人来攻打京师,向他问罪。这年秋天,王子带逃去了齐国。
到这年冬天,齐侯(齐桓公)又派出管夷吾(管仲)主持戎人与天王讲和,派出隰朋主持戎人与晋国讲和。
天王准备以上卿之礼设宴款待管仲,管仲推辞说:“臣,贱有司也。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何以礼焉?陪臣敢辞。(臣下,只是低贱的办事人员,我们那里还有“国”家和“高”家那两位天子亲自任命的守臣,要是他们遵循春天和秋天的节令来听从天王的驱使,那还按照什么规矩来接待他们呢?我这个陪臣斗胆请求不要这样招待我。)”可是天王告诉他:“舅氏!余嘉乃勋!应乃懿德,谓督不忘。往践乃职,无逆朕命!(舅舅家里的!我是要嘉奖你的功劳!我受你的恩惠,非常大,不会忘记。你还是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吧,别违逆了我的意思。)”但管仲最终还是只接受了对下卿的礼遇,然后就回去了。
贵族们都说:“管氏之世祀也宜哉!让不忘其上。《诗》曰:‘恺悌君子,神所劳矣。’(管家能世世代代不中断祭祀是有道理的!他们的先祖管仲能够谦让,不忘记自己的主上。《诗》里说过:“君子有礼数,上仙会照顾。”)”
一些补充:
此“秦、晋伐戎以救周”当需要不少时间,首先秦、晋两国要得到通知,然后要动员部队,还有行军的时间。
杨伯峻先生注“王以上卿之礼饗管仲”曰:
宣十六年《传》云:“晋侯使士会平王室,定王享之,原襄公相礼。殽蒸。武季私问其故。王闻之,召武子曰:“季氏!而弗闻乎?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公当享,卿当宴,王室之礼也。””士会为晋上卿。此云以上卿礼享管仲,当与享士会者同。
杨伯峻先生注“有天子之二守国、高在”曰:
《礼记王制》云:“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一卿命于君。”齐侯爵为次国,二卿为天子所命,则国氏、高氏也,为上卿;管仲为桓公所命,为下卿。杜《注》云:“庄二十二年高傒始见《经》,僖二十八年国归父乃见《传》。归父之父曰懿仲,高傒之子曰庄子。不知今当谁世。”总之,高、国二氏为天子所命,世为齐上卿,虽未必柄政,至定公九年,敝无存尚云“此役也,不死,反必娶于高、国”,其为国人所羡如此。
杨伯峻先生注“若节春秋来承王命”曰:
《周语上》云:“诸侯春秋受职于王,以临其民。”《楚语上》云:“春秋相事,以还轸于诸侯。”《吴语》云:“春秋贡献,不解于王府。”又云:“昔吴伯父不失春秋,必率诸侯以顾在余一人。”是皆以春秋为朝聘之礼。节,贾逵云:“时也”;王肃云:“春秋聘享之节也。”依时节也。句谓若于春秋两季朝聘之节,来接受王室之命。
杨伯峻先生注“陪臣敢辞”曰:
陪,重也,隔一层之臣子曰陪臣。诸侯臣于天子,列国之卿大夫臣于诸侯,故《曲礼下》云:“列国之大夫入天子之国自称陪臣某”,即此陪臣之义。大夫臣于诸侯,大夫之家臣臣于大夫,故家臣于诸侯亦曰陪臣,《论语季氏》“陪臣执国命”即此义。
杨伯峻先生注“舅氏”曰:
据《齐语》述管仲之言曰“昔我先王昭王、穆王世法文、武远绩以成名”,则管仲为周同姓,而此周王称之为舅氏者,盖以齐为异姓诸侯,其臣虽为同姓,亦只谓之舅氏。说本阎若璩《古文尚书疏证》四。
关于“舅氏”之“氏”字,我曾有系统些的讨论,如有兴趣请移步:《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氏 上》、《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氏 中》、《春秋左传注读后 补充与修正 氏 下》。
杨伯峻先生注“余嘉乃勋!”曰:
古代对称代词乃字,一般用于领位。
杨伯峻先生注“应乃懿德”曰:
应,受也。说详惠栋《补注》及王引之《述闻》。
杨伯峻先生注“谓督不忘”曰:
督借为笃,厚也,言其甚不能忘也。杜《注》解督为正,陶鸿庆《别疏》解督为理,均不确。
杨伯峻先生注“往践乃职”曰:
管仲虽位为下卿,然为齐执政,职高而位卑,此云往践乃职,仍劝其受上卿之礼也。
杨伯峻先生注“管仲受下卿之礼而还”曰:
《周本纪》作“管仲卒受下卿之礼而还”。王念孙谓此“受”字上亦当有一“卒”字,自《唐石经》始脱“卒”字,而各本皆沿其误。《白帖五十九》、《太平御览人事部》六十四引此并作“卒受下卿之礼”。说详王引之《述闻》。然金泽文库本、敦煌初唐写本残卷俱无“卒”字。
杨伯峻先生注“管氏之世祀也宜哉!”曰:
《管仲列传索隐》引《世本》云:“庄仲-山产敬仲-夷吾,夷吾产武子-鸣,鸣产桓子-启方,启方产成子-孺,孺产庄子-卢,卢产悼子-其夷,其夷产襄子-武,武产景子-耐涉,耐涉产微,凡十代。”见于《传》者,成十一年有管于奚,《读本》以为管仲之后;哀十六年有管修,据《后汉书阴兴传》,为管仲七世孙。
杨伯峻先生注“《诗》曰:‘恺悌(kǎi tì)君子,神所劳矣。’”曰:
《诗大雅旱麓》之文。《毛诗》“恺悌”作“岂弟”;恺悌,乐易也。郑玄《笺》云:“劳,劳来,犹言佑助。”旧读去声。
《诗大雅文王之什旱麓五章》: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岂弟君子,神所劳矣。(《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383))
“扬”(杨注:扬、拒、泉、皋,四戎邑。扬即昭二十二年“刘子奔扬”之扬,去今河南省-偃师县不远。诸戎皆在洛阳市西南。#扬即僖十一年《传》“扬、拒、泉、皋、伊、雒之戎”之扬,当距偃师县不远。说本江永《考实》。),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75,北纬34.5(刘南)。
“泉”(杨注:扬、拒、泉、皋,四戎邑。杜《注》:“今伊阙北有泉亭。”则泉当在今洛阳市西南。然《郑语》云:“当成周者,北有潞、洛、泉、徐、蒲。”似泉在洛阳市北。《汇纂》本《续汉书郡国志》谓洛阳西南有前亭。前亭即泉亭。今姑从之。诸戎皆在洛阳市西南。),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2.47,北纬34.53(龙门南五里)。
“拒”与“皋”杨伯峻先生注中均只云:“扬、拒、泉、皋,四戎邑。”“诸戎皆在洛阳市西南。”具体位置不详。
“伊”与“雒”杨伯峻先生注云:伊、雒之戎,戎居于伊水、雒水(今之伊河、洛河)之间者,文八年《传》“遂会伊、雒之戎”,成六年“晋、卫、郑与伊、雒之戎侵宋”是也;亦曰雒戎,文八年《经》“公子遂及雒戎盟于暴”是也。诸戎皆在洛阳市西南。#“雒戎”,《公羊》作“伊雒戎”,金泽文库本作“伊雒之戎”。《释文》云:“本或作‘伊雒之戎’,此后人妄取《传》文加耳。”具体位置不详。
“京师”——“王城”——“周”推测位置为:东经112.42,北纬34.67(洛阳-西工区为主)。
桥案:这里的“京师”可能还包括“成周”等周边城邑。
“成周”(杨注:成周,《尚书洛诰序》所谓“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者是也。其后迁殷之遗民于此。故城在今河南省-洛阳市东约四十里,偃师县西约三十里。#杜《注》:“子朝之乱,其余党多在王城,敬王畏之,徙都成周。成周狭小,故请城之。”),推测位置为:东经112.62,北纬34.75(洛阳-孟津-平乐镇-金村与翟泉)。
下面再贴一遍“王城”和“成周”位置在天地图地形图上的标注,“王城”位置依据的是《考古》1998年第3期发表的平面图;“成周”位置依据的是蔡运章先生的观点,见洛阳市旅游局官方网站的报道;因为我所见未必全面,兼之手潮,此图或有不准确之处,不过大致轮廓应该不错:
“秦”——“雍”(杨注:《左传》秦事始见于此。《春秋经》则至僖公十五年韩原之战始见。秦为嬴姓国,周孝王封伯益之后非子为附庸,邑之秦,今甘肃省-天水市故秦城是。顾栋高《大事年表》以为今清水县。襄公讨西戎有功,平王赐以岐、丰之地,列为诸侯,徙居汧,即今陕西省-陇县南三里之汧城。文公后卜居汧、渭之间,即今眉县东北十五里之故眉城。宁公二年,即鲁隐公九年,徙平阳,故城在今眉县西四十六里。德公元年,即鲁庄公十七年,徙居雍,今凤翔县治。一九七三年于凤翔县南四里发现其宫殿遗址及遗物。献公十二年徙栎阳,故城在今陕西省-临潼县北五十里。孝公徙都咸阳,故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王国维《观堂集林秦都邑考》,其说有是有非,不能尽信。《大事表》云:“文公四十四年入春秋。春秋后二百六十年,始皇并天下。”《史记》有《秦本纪》。传世古器有秦公簋、秦公钟、秦子戈、秦子矛等。《梁书刘之遴传》有秦客成侯尊。#雍,秦都。《秦本纪》云:“德公元年,初居雍城-大郑宫”,时当鲁庄公十七年,今陕西省-凤翔县南七里有古雍城,秦德公所居大郑宫城也。),推测位置为:东经107.39,北纬34.50(雍,凤翔南古城。有遗址,不规则长方形城,3480╳3130,1000万平方米,春秋早期至战国早期)。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僖十二年经》:
冬十有二月丁丑,陈侯-杵臼卒。((p 0340)(05120004))(041)
《僖十三年经》:
夏四月,葬陈宣公。((p 0343)(05130002))(041)
一些补充:
陈侯-杵臼即陈宣公,陈宣公在位四十五年,曾多次参加齐桓公主持的盟会,但四年前之洮之盟则派出了世子款,估计他是太老了。冬十有二月丁丑杨先生注为“十一日”。
陈宣公下葬已经到了公元前六*四七年(鲁僖公十三年,周襄王六年,齐桓公三十九年,宋襄公四年,陈穆公元年,卫文公十三年,郑文公二十六年,许僖公九年,曹共公六年,杞成公八年)。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左传》人物事略12附:齐桓宁周5/6 2 桥上 字7095 2016-01-01 03:56:01
🙂十三合诸侯? 1 种种逝如流水 字297 2015-12-31 05:37:01
🙂谢谢回复, 桥上 字134 2015-12-31 10:14:14
🙂《左传》人物事略12附:齐桓宁周4/6
🙂【求教】平戎为什么是讲和? 东学西读岛主 字0 2018-09-20 11:25:15
🙂《左传》人物事略12附:齐桓宁周3/6 4 桥上 字7223 2015-12-30 04:03:31
🙂《左传》人物事略12附:齐桓宁周2/6 3 桥上 字7947 2015-12-29 04:13:39
🙂《左传》人物事略12附:齐桓宁周1/6 3 桥上 字7672 2015-12-28 08:1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