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我的文革记忆——爸爸去哪儿了? -- 俺老孫

共:💬64 🌺941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如果您也是外行

根据您的逻辑,在专业问题上,外行的看法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您也是外行,那么您的对地震预测的看法来自何处?恕我直言,既然外行的意见毫无意义,那么不管您是支持“主流”意见,还是反对“主流”意见,都是“极不理智”的,因为“非主流”的专业程度,也是外行遥不可及的。所以,您的看法只能来自“主流”,谁的声音大,谁占据了话语权,你就支持谁的意见。这就是根据您的逻辑所推出的结果。

但我认为,外行同样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因为外行也可能受过基本的科学训练,也有自己的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他对一些专业问题,也可以有自己的宏观看法。具体到地震预测的问题,我不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要证明地震不可预测,需要有严谨的理论证明,我没看到这样的证明,Galler提出的“自组织临界状态”及其推演,是已经经过实践证实的事实,还是只是一个假说?今天查了一下资料,发现其实仍存在激烈的争议;另一方面,中国70年代已经有了成功预测地震、提高地震预测成功概率的实践,与实践和经验相比,理论是苍白的,理论发展滞后于实践与经验,其实是人类发展的一种常态。引用许绍燮院士的一句话:“从现有知识框架演绎恐难奏效。纸上谈兵是不会获得好结果的。来自地震实践的现象要尊重;未经地震实践的观念要存疑。”

而所谓的主流共识也是会变的,1990和2000年代是地震预测的艰难时期,但在2005年前后,地震预测又重新引起人们的重视,起因就是一系列损失惨重的地震(Earthquake prediction: Gone and back again. Earth 2009,4),而中国在汶川地震后,2009年又重提群测群防,只不过时过境迁,群测群防还能不能起到当年的作用,很难说。

关于科学的主流共识,还可以引出科学民主的另一个话题。河里有河友讨论屠呦呦时提到周光召的话:“文革时期是尊重人才,科技气氛也很民主。”不知道这句话的真伪,但它说明了不唯权威,思想自由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有学者在反思地震预测时提到,”现代科学是大科学,其基本特点是对象复杂、进路多元、处理集成、结果随机,这是大科学的本质,但很多人仅仅从规模上理解大科学,把它单纯视为国家行为。由此,科学活动出现了三种倾向:第一,排斥非主流学者意见;第二,拒绝接收来自民间的信息;第三,把思维进路程序化。这与科学活动不拘一格的自由精神是背道而驰的,更遑论与大科学需要的思维高度跳跃性相适应。“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在文革期间与外界交流很少的时期,中国反而可以做出一些独特的贡献,如杂交水稻、青蒿素,地震预测,有人认为这与科学民主有关,不唯上,不唯洋,也与群众路线有关,不过这是另一个话题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