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苏联4%的自留地生产了25%的产值,包产到户战胜人民公社 -- mcpssx

共:💬164 🌺769 🌵8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继续看看剪裁大法是怎么玩的

前面的一大段来自75年人民日报。

农业问题一直是苏修统治集团大伤脑筋的严重问题。勃列日涅夫一上台,就拍着胸脯发誓要把农业“引上不断高涨的道路”。今年初,苏修开动全部宣传机器,就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举行的讨论农业问题的三月全会十周年大搞“庆祝”活动,肉麻地吹捧勃列日涅夫为苏联农业“作出重大的个人贡献”,使苏联农业出现了一个“转折点”,开创了一个“新阶段”。六月十三日,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的选民大会上,还大吹大擂地宣称苏联农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可是,话音未落,戏未唱完,却从西方报刊传出苏修在国际粮食市场上大量抢购粮食的消息。这对勃列日涅夫是一次无情的嘲讽。

苏修叛徒集团一方面急需向国外购买粮食,一方面又不愿声张出去,企图“使这件事保密”,办法是“通过第三方”“悄悄地租了足够的船只”。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做法是非常可笑的。实际上他们正四处奔走,又是进行谈判,又是签订合同,真是忙得不可开交。看来,苏联今年的农业生产,又将是一个十分不妙的年头。对此,苏修报刊陆续有所透露,说什么今年夏天的天气给农民带来了“困难和预想不到的问题”,承认“今年的收成并不象在收割之前估计得那么好”。这对本来就困难重重的苏联经济,真好比是火上浇油,当头一棒。面对这种情况,苏修当然坐立不安,派出大员,抢购粮食,以度难关。

苏修在国际市场上抢购粮食,早已不是偶见寡闻,而是赫赫有名,首届一指。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的十年,苏联共进口粮食七千多万吨,开创了苏联粮食进口的空前纪录,使一个历史上的粮食出口国沦为经常靠进口粮食过日子的国家。特别是最近几年,苏修不惜抛出黄金,动用外汇,进口大批粮食。一九七二至一九七三年度,苏修进口粮食近三千万吨,造成世界粮价猛涨近两倍,使第三世界进口粮食的国家深受其害,因而遭到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苏联大批进口粮食,说明了苏联农业搞得越来越糟。勃列日涅夫上台以来,一再大吹牛皮,百般粉饰,同时玩弄数字游戏,把大量的水分和杂质都计算在“收成”之内,借以夸大产量,蒙骗人民,但是这些都无法掩盖农业政策的破产。苏联农村,大片农田荒芜,土地肥力下降,粮田面积缩减,产量极不稳定,粮食短缺情况日益严重。在一九六五至一九七四年的十年当中,就有六年减产,其中四年下降幅度在百分之七至二十以上。仅仅去年一年比前年就少生产了二千七百万吨。苏修今年的粮食产量,从目前情况来看,同样难逃减产的厄运。这样,苏修大吹大擂的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粮食指标,是落空无疑了。

苏联农业搞得一塌糊涂的真正原因,苏修一直竭力回避。他们一遇歉收,就怨天尤人,不是把责任推给别人,就是挖空心思,编造种种荒诞的理由。一九七二年那次大歉收以后,苏修当时的农业部长被撤职罢官,当了统治集团的替罪羊。去年粮食又再减产,勃列日涅夫之流立即指令御用文人,炮制文章,为其开脱,大谈什么“气候条件相当复杂”,无非怪老天爷不帮忙;还出来指责农业科研部门没有提供“准确及时的预报”。甚至制造舆论,竟然把“卫国战争期间”“遭到严重破坏”都拉来说成是今天农业落后的一个原因。这真是罕见的奇谈怪论!其实,苏联农业落后的真正原因并不难找。这完全是苏修叛徒集团背叛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全面复辟资本主义,并推行社会帝国主义政策的必然结果。

今天的苏联农村,“国营农场”和“集体农庄”,名称未变,但实质早已变了。它们不再属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和劳动群众的集体所有,而属一小撮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和新富农所有,领导权落到了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的手中。他们在农业中推行了一整套修正主义的路线和政策。特别是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在全国农场大力推行“完全经济核算制”,大搞“经济刺激”,把追逐超额利润当作生产的最高目的。苏联农村中的新资产者把农场工人和农庄庄员当成雇佣劳动者,建立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迫使劳动人民提高劳动强度,竭力榨取剩余价值。在他们的百般压榨下,广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目前,在农村中收入低于最低生活水平的农庄庄员,竟占农村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七以上。而农场场长、农庄主席通过各种途径捞取的收入却比一般群众高出好几倍,甚至几十倍。在这种情况下,广大农民完全丧失了劳动积极性。据报道,许多农庄经常有百分之六十的劳力不参加农庄集体劳动。同时,大批农村人口背井离乡,纷纷外流,近年来每年达二百万人之多,而且其中大部分是青年,特别是农机手,造成农村劳动力十分紧张。苏联农业所以搞得一团糟,原因就在这里。

苏修近年来在农业中大搞农庄兼并,大力发展联合企业和农业工业综合体,以提高农业经济的集中和垄断程度。这实际上是官僚垄断资产阶级加强控制农业的一种手段。据报道,到一九七三年初,苏联已建立了五千多农庄、农场合办企业、联合公司和联合组织。即使这样,也没能帮助苏修摆脱农业的困境。同时,苏修的农业政策必然造成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自由经营的迅速膨胀,自留地面积扩大,个人副业发展。据西方估计,苏联目前私人经营农业的生产占全国农业总产量的四分之一以上。据苏修大大缩小了的数字,个人副业提供的农畜产品占全部农畜产品的百分之十二。个人副业花费的劳动占全部农业消耗的总劳动量的百分之四十以上。在庄员的全部收入中,个人副业的收入要占一半左右,有的地区高达百分之七十。在农场工人的全部收入中,个人副业的收入也要占到百分之二十一左右。

农业投资不足是苏修农业搞得一团糟的另一个原因。苏修为了同美帝争霸世界,以空前的速度和规模扩军备战,把大量资金和人力投入军备竞赛。而农业所需要的投资长期得不到保证。勃列日涅夫上台以后的第八个五年计划,国家农业投资计划只完成了百分之七十六。第九个五年计划以来,农业投资计划也经常落空。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农田基本建设长期停滞。苏修吹嘘什么推行“广泛的土壤改良计划”,使“农业稳定地走上集约化发展的道路”。但是,由于资金缺乏,机械不足,“八五”计划规定的灌溉地、排干地指标全部落空。一九七三年灌溉地仅占耕地面积的百分之五多一点,粮食作物灌溉面积仅占播种面积的百分之二。所有这些,既是苏修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的必然后果,又是苏修社会帝国主义腐朽性的一个突出表现。

勃列日涅夫之流向来打肿脸充胖子,尽管苏联农业政策-一再破产,但是他们从不承认自己的失败。列宁指出:“各个国家里,总有一些叛徒,而在这些叛徒中,总有一些讲漂亮话的能手”。(《俄国恐怖主义者飞黄腾达的一生》)苏修叛徒们就是这样一些“能手”,在农业问题上他们不知说了多少“漂亮话”。可惜的是,靠吹牛是吹不出粮食来的,靠在世界上抢购粮食,也是无法填补他们那个早已破产的第九个五年计划的粮食指标的。

(载一九七五年七月二十一日《人民日报》)

先不提这篇文章本身,这种剪裁方式,又回避了其中对于农庄变质,水利建设不足等信息的描述,似乎将制度定位为唯一的影响因素。

对于越南的农业情况了解很少,这篇文章能查到,“金玉——越南“承包制之父”,2014年10月2日南方周末,是一篇重点描述越南实现承包制的介绍文章。从风格看,跟国内夸奖联产承包制的文章几乎类似。先不提文章中没有提到任何关于其他可能影响到农业生产的因素,需要注意的几个时间节点越南放开承包制是1980年,相信对于熟悉两国关系的人对于这个时间不应该陌生。而1989年越南的再次改革并带来次年1990年的余粮出口,想必这个时间点,也是比较有特点的。事实上,围绕着79年开始,80年代的整个十年,就是中越冲突的十年,79年冲突开始,尤其是解放军的顺利进军,基本上打破了越南内部的管理机制,使得越南不得不放弃已有的模式,而90年初冲突基本结束,也使得越南进入了恢复期。这个重大事件的影响,也许是每个研究者研究越南农业生产都不得不关注的重要影响因素。越南自身的地理条件决定了条件好的地区的农业生产是比较有优势的。但合作社的取消,事实上导致了目前越南的两极分化,地理环境较差区域的贫困问题,基本上难以得到改观。

对于这类帖子的战斗要进行到底。

通宝推:SleepingBeauty,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