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Andrew Solomon:落在远方的果实 -- 万年看客

共:💬290 🌺845 🌵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这并不是父母的过错

愿意接受采访的父母是一个自我拣选的群体;与那些在自己的不幸经历当中发现了价值与意义的父母相比,那些始终心怀怨憎的父母们往往更不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更不愿意对于深陷类似困境的其他父母伸出援手。但是任何人都不会毫无保留地去爱。身为父母的内心矛盾与纠结也的确是人之常情。假如我们能够洗清这种心态的污名,所有人的生活都会轻松很多。根据佛洛依德的说法,一切爱意的表达都掩饰着某种程度的憎恶,一切仇恨的宣泄都至少掺杂着一丝倾慕。子女能够向父母提出的唯一一项合乎情理的要求就是希望父母能够容忍他们自身的苦乐谱系遭到打乱——既不去坚持维护完美幸福的谎言,也不会陷入敷衍了事自暴自弃的境地。有一位母亲曾经给我写过一封信。她刚刚失去了一个身患严重残疾的孩子。她担心假如自己感到如释重负的话,她的悲痛就并不真诚。但是这两种情绪并不矛盾:我们完全可以在深爱某人的同时又将其视为沉重的负担。事实上,爱的越深,负担就越沉。这些父母需要空间来释放自己心中的矛盾纠葛,无论他们肯不肯给予自己这样的空间。那些深爱着别人的人们完全不必为了心力交瘁——甚至不必为了幻想不一样的生活——而感到惭愧。

人们一般认为,有一些边缘化的病症,例如精神分裂症与唐氏综合症,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例如跨性别之类的另一些境况在人们看来则主要是环境影响的结果。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被安置在了对立的两端,但是在更常见的情况下,套用科普作家马特.里德利的话来说,往往是“先天因素通过后天因素起作用”。我们知道环境可以改变大脑,而大脑内部的化学物质与结构又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外界影响究竟能对我们起到多大作用。词汇可以以声音的形式存在,可以是纸页上的一串符号,也可以是一个比喻。同理,先天与后天也是同一套现象的不同概念框架。

尽管如此,父母们还是更容易宽容先天因素所导致的疾患,而不是世人眼中由于后天养育而导致的缺陷,因为前一个类别减弱了父母的负罪感。假如你的孩子患有软骨发育不全性侏儒症,谁也不会指责你行为不良。但是一位个人能否成功地适应侏儒症并且看重自己的生命则在很大程度上是后天养育的结果。假如你的孩子是强奸的产物,你或许会受到些许责怪——要么是因为强奸行为本身,要么是因为你决定把这个孩子保下来。如果你的孩子实施了犯罪,人们总会想当然地认为身为家长的你犯下了错误。那些子女并未犯罪的父母也会因此在你面前摆出高人一等的架势。但是越来越多的科研证据表明,犯罪倾向很可能也是由大脑结构决定的。面对着一个生来就倾向于行事残忍的孩子,即便是最令人称道的道德教化也很可能只是徒劳。用著名律师克莱伦斯.丹诺的话来说,有些凶犯的恶行根本就是“自身肌体的固有成分,源自某几位祖先”。身为家长,你既可以鼓励也可以打压子女的犯罪倾向,但是这两个方向的努力都未必一定能收到万无一失的结果。

社会观念总是认为子女身上的有些缺陷是父母的过错,另一些则不是。两者之间的分界对于子女以及父母的生活经历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诺贝尔奖得主、基因学家詹姆斯.沃森有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儿子。他曾经对我谈起过五六十年代心理学家布鲁诺.贝特尔海姆的观点,此人坚称精神分裂症与自闭症都是家长料理不善的结果。在沃森看来,贝特尔海姆是“二十世纪自希特勒以来最邪恶的人”。 将一切责任归于父母的看法往往是无知在起作用,但是也反映了另一项事实:我们焦灼地坚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幸的是,这种看法救不了任何人的孩子,反而摧残了很多人的父母。这些父母要么被无端指责的压力打垮,要么就在其他人开口控诉之前抢先谴责自己。有一对夫妻的女儿死于遗传病,他们告诉我他们一直因为自己没有进行孕前基因检测而痛心疾首,尽管在他们的女儿出生时相关技术还没有问世。许多父母都像他们一样想当然地认为自己当年走错了几步路,并且围绕着这一执念层层构建了自己的负罪感。我曾经与一位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活动家共进午餐,她的儿子患有严重的自闭症。“全都是因为我在怀孕的时候去山上滑雪才会搞成这样。”她如是告诉我,“高海拔对于胎儿发育不利。”这番话令我非常伤心。自闭症的根源至今依旧晦暗不明,人们对于可能将儿童推向发病境地的因素也众说纷纭。但可以肯定的是,海拔的高低并不在病因之列。这个聪慧的女性在自我责难的叙事当中浸润得如此深切,以至于她根本不知道这一切仅仅出自她本人的臆想。

针对残疾人及其家人的偏见多少有些讽刺,因为他们所经受的苦难完全可能降临在任何人头上。异性恋不会睡一觉起床就变成同性恋,白人儿童也不会变成黑人儿童。但是任何人都可能在转瞬之间变成残疾人。残疾人是美国人数最多的少数群体,占到总人口的15%,尽管他们当中又只有15%的人是生来残疾,另有三分之一的人年龄在六十五岁以上。世界范围内的残疾人总数大约是五亿五千万。残疾人权益学者托宾.希伯斯(Tobin Siebers )曾经这样写道:“生命的循环实际上从残疾开始,到回归残疾结束,中间夹着一段暂时性的非残疾时期——这还是最幸运的人们才能享有的境遇。”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