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法国
家园 法国,剧本四:出现在西域的狼

夏鲁路五世:查理五世(Charles V,1338—1380),查理的法语发音叫夏鲁路、夏尔或者沙勒。法国瓦卢瓦王朝第三代国王,绰号“贤王”(法语le Sage,意思是the Wise)

生于万塞讷城堡(Chteau de Vincennes,万塞讷在巴黎附近,属中央大区),1349年封为王太子(法语:Dauphin de France)。史载他幼时体弱多病,单薄瘦弱而肤色暗淡。与其父亲约翰二世的强健体魄形成鲜明对比。因为不擅长武力(查理五世曾参加普瓦捷战役,在战役中因为误信流言而率队退出战场,结果被人认为是怯懦,不像一个王者应有的举动。这是他统治初期屡遭困难,甚至被迫逃离巴黎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很不被人看好。但是这个病怏怏的年轻人的头脑里潜藏着高度的智商。他为人聪明好学,有气度,能知人善任,精于计谋策略。最后这让他不但解决了他父亲留下的烂摊子,还基本扭转了百年战争中法国的战略态势。不是因为他死后传位不得其人,很可能百年战争就会在他手上结束了。

查理五世的崛起,源于其父在1356年普瓦捷战役中的大惨败。约翰二世绰号“好人”。个性浪漫而勇敢,像骑士甚于像王者,行事风格刚猛僵直,不擅治国理政,因此在法国这样的封建制度和传统比较顽强,大贵族权门强盛的地方,王家和贵族的关系非常紧张。这是法国几个公国如勃艮第、布列塔尼、加斯喀尼在百年战争中在英法间反复跳槽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普瓦捷战役中,约翰二世被俘虏。以缴纳赎身费用为理由被释放。为了凑够这笔赎身费用,几乎粜尽法国国库,但是赎身钱依然不够,于是约翰二世为履行诺言,自愿返回英格兰并死在那里。临行前传位于查理五世。普瓦捷战役的大惨败,导致法国王权一落千丈。大贵族崛起,法国境内各公国离心离德。法国陷入巨大的战略劣势。面对如此局面,查理五世身负国仇家恨,矢志报仇,决心重建法国的王权。

查理五世起先书生气很足,政治手腕不成熟。为了筹集经费养兵和交赎身费(此时查理五世仍是王太子,约翰二世还未起行。但是这个会议是查理五世负责开的)。他最开始想向法国诸等级会议筹钱。由于王室和其他等级之间的紧张关系,加之查理五世在普瓦捷战役中的表现不佳。结果查理五世的提议激发本就不满王室的各等级的众怒。在商市监(Provost of Merchants,当时相当于巴黎市长)艾蒂安-马塞尔(tienne Marcel)的带领下,各等级在会议上群起反对筹钱方案。同时提议解散中央长官制(Great Officers of the Crown of France, 法语Grand Dignitaries of the Empire。法国传统官制,指由法王直接任命的主要领导,该制度以领导人数命名,每个成员均尊称为长官。其中人数屡经变化,有五长官、七长官、八长官等变种。),改为28内阁制,由各等级公推内阁阁员。最后要求释放纳瓦尔国王“恶人”查理(Charles II of Navarre)。查理五世无法接受此等条件,于是被迫散会。接下来查理五世提议以贬值货币的方法筹钱。但是马塞尔等人拒绝接受。于是被财政问题困扰的查理五世还是被迫再次开会,在这次会议上马塞尔等人提出了著名的“1357年大法令”( Great Ordinance of 1357)。该法令共61条,主要是要求政府改组和进行财政改革。马塞尔提出王室现有的顾问都应该开除,更换为新顾问。并增加由各等级派出的总共6名代表来审议国家财政和行政。同时进行财税改革,稳定币值,创立上诉法庭等等。该法令内含监督王室花销、废除贵族免税权、土产和马草马料征用权等内容,颇有进步性。为后世法国的法治制度奠了基。但是该法令因触及大贵族利益,结果分裂了反对王室的阵营,本来各等级都在反对王室,但是这部法令中限制贵族的做法,使得贵族开始倾向于王室。查理五世见状巧施妙计,首先查理五世同意签署大法令,因其早已不满一些王室顾问的无能,故顺水推舟将全部顾问换掉以示改革决心。随后他借口自己是王太子,此等大法令应该由国王签署,于是将议案交给其父。约翰二世见状拒绝签署,随后离开法国去英国坐牢,于是查理五世得以既不签署法令而又得以免责。与此同时马塞尔因查理五世同意签署,故组织了等级代表进行管理。这些等级代表大多出身巴黎的富商大贾而非职业文官,因此毫无行政经验,所派的税官亦多贪婪,故仅实行五个月就引发老百姓极大反感。农民首先表示对等级代表制的极度不满,随后小手艺人亦反对。法国其他各省贵族也对巴黎的等级代表们的专横作风十分不满,因此团结起来予以反对。到最后等级会议已经仅有马塞尔的基本盘-主要以巴黎为中心的城市商贾出席了。查理五世借机开始换上自己信任的官员,随后写报告给自己正在蹲监狱的父亲。约翰二世见信后发布敕令,宣布禁止等级代表检察。于是查理五世借先王圣谕之名义来禁止马塞尔的作为,这让马塞尔大为不满,于是查理五世宣布开除马塞尔的职务。被开除的马塞尔留在巴黎,聚集党徒准备造反。马塞尔对瓦卢瓦王室极为失望,于是暗中勾结纳瓦尔王查理二世,准备扶植他为法王。依旧无钱的查理五世不停召开等级会议,企图来解决钱的问题。由于等级会议按照惯例不在巴黎召开。因此趁着查理五世离城之际,马塞尔和其党徒演了出捉放曹,把查理二世释放了。随后查理五世回城后又迫使他承认事实。随后查理五世因等级会议无果,宣布进行货币贬值。马塞尔和其党徒大怒,于1358年2月22日举行大暴动。暴徒攻入王宫,大肆打砸抢烧,甚至当着查理五世的面杀害了两名法国元帅。查理五世大惧,迅速逃亡至外省。马塞尔控制了巴黎。随后查理五世组织外省军队,预备反攻巴黎。控制了巴黎的马塞尔开始四处寻求武力支持,首先与扎克雷暴动农民勾结未果,随后公开倒向查理二世。马塞尔勾结暴动农民的作为让很多他的党徒大为震怒(因为他们一样宁给友邦不给家奴),倒向查理二世又惹怒了部分爱国商人(查理二世勾结英国人是引发百年战争的一个原因),这使得他的党徒们决心转向查理五世。随后他们雇刺客杀死马塞尔,查理五世率法军胜利返回巴黎。马塞尔骚动结束。

1360年,在约翰二世在英国逼迫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加莱条约(Treaty of Brétigny,Brétigny是法国加莱地区的一个小村庄。该条约最终正式公布的仪式是在加莱办的。所以有的历史书也叫加莱条约Treaty of Calais)。百年战争暂停,而查理五世借机以王太子身份表示反对。这虽然导致后来百年战争重燃战火,但在他的反对立场让法国的爱国志士们认可了他(怨归于其父而功归于自己)。于是团结了法国的查理五世借机开始推行改革。1364年,查理五世按照传统正式在法国兰斯加冕为法王。从此他加倍锐意改革,刷新行政,信用贤才。以尼科-奥雷姆、杜-盖斯兰等为代表的一批下级出身的有才之士因而得以出头,成为查理五世的左膀右臂。在这些才俊的辅佐下,查理五世对内平息无羁军之乱,法国国内秩序得以恢复。在奥雷姆的指导下法国经济实现复兴。国家实力逐渐恢复到战前水准。对外法国采取杜-盖斯兰的费边战术,不直接与英军硬碰,但是以不断插手法国国内各独立公国,甚至是法国周边国如卡斯蒂利亚的内乱来争取这些国家亲法反英。在杜-盖斯兰的指挥下,亲法派不断在内乱中取胜。使得法军虽然战场不是英军对手,但反而越战越强,战略态势不断改观。英军虽然能在战场上击败法军,但是情况反而日渐窘迫。每失败一次就要被迫吐出大量的地盘给法军。到1374年,除了加莱和阿基坦的几个英军沿海据点外,其他法国地区基本已被法军收复。加莱条约中所有割让的土地都已夺回。查理五世成功洗刷了法国的耻辱,从而恢复了法国的王权。除了光复国土外,查理五世的文治也很有功劳。虽然军事斗争紧张,但他仍然努力挤出国费修筑图书馆,资助文学家和史学家进行创作。在他的任内法国在巴黎改建卢浮城堡,修筑卢浮图书馆。从而此地从军事要塞改为居住区,最后逐渐演化为卢浮宫。卢浮图书馆建立之初纳藏书1200卷以上,为之后的卢浮宫博物馆开了个好头。在查理五世的资助下,一大批重要古代文献被翻译为法文(包括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伦理学》《经济学》奥古斯丁的《论上帝之城》)。1364年在他的资助下,由克洛维完成了《仪式规范》(Coronation Book),1377年还完成了一部史学价值极高的《法国大纪年史》(法语:Grandes Chroniques de France)。这些文献为日后法国文化的兴盛繁荣都贡献良多。特别是之后查理五世因早逝后,其继承人查理六世年幼继位,后又患上精神病,导致法国王权旁落,在阿金库尔遭到大败仗而几乎亡国。这使得这位明君更被怀念。因此法国人将其尊称为贤王,列为法国历史名王之一。

琉捷克蓝:贝特朗-杜-盖斯兰(或译为贝特朗-杜-盖克兰Bertrand du Guesclin 1320–1380)英法百年战争末期的法国名将和军事家。他最后的职务是法军总督帅(Constable of France,Constable又翻译为法国骑士统帅或法国大元帅。是中世纪法国最高军事职务,负责全权指挥法军,和法国宰相一样是法国直属于国王的中央长官之一)。绰号“布列塔尼的雄鹰”(The Eagle of Brittany)

1320年作为长子出生于法国布列塔尼的布罗翁(Broons,现法国阿摩尔滨海省属布罗翁县)的一个小领主家庭。自小习武,长大后参军。首次出战于布列吞(布列塔尼)爵位继承战争(War of the Breton Succession)。作为下级士兵加入查理-德-布鲁瓦(法语:Charles de Blois)的法国派军队。在战争中表现出色,积功累迁。最后受到法国元帅阿尔诺-奥德雷海姆(Arnoul d'Audrehem)的赏识,两人结纳为友。杜-盖斯兰因功于1354年受封为下级骑士。随后和奥德雷海姆一起在蒙特莫兰战役(Battle of Montmuran)中以广布斥候的办法挫败当时英军大将黑格(Hugh Calveley)的部队,从而成名。随后迅速晋升,1356年,杜-盖斯兰以游击战术,击退了兰卡斯特伯爵亨利-格罗斯蒙(Henry of Grosmont, 1st Duke of Lancaster)的英军,他还在亲自在战斗中以单挑斩杀英军中的有名骑士威廉,结果使英军仅以勒索到一些钱财就草草收场,杜-盖斯兰因成功解除英军对雷恩(Rennes,现法国布列塔尼大区首府)的包围,使他获得了法国王太子,后来的查理五世的青睐。这一年法国遭到普瓦捷战役的空前大惨败,法国极度渴求将才,因此杜-盖斯兰的提拔更为迅速。1364年,杜-盖斯兰作为法国的将军率领军队去援助勃艮第公国中亲法派系,去和亲英的纳瓦尔的查理二世(Charles II of Navarre)所率领的纳瓦尔-英国联合军作战。5月16日,杜-盖斯兰在科歇雷尔战役(Battle of Cocherel)中,以发挥骑兵的运动性扰乱敌军阵型再予以侧击的方法获得大胜,从而保证了勃艮第公国的亲法。之后杜-盖斯兰和查理-德-布鲁瓦再次联手,去为法国收复布列塔尼公国,意图结束布列塔尼爵位继承战争,结果在欧赖战役(Battle of Auray)遭到决定性惨败。查理-德-布鲁瓦当场战死,杜-盖斯兰被俘虏。因其深受查理五世的赏识,因此查理五世打开国库,筹集10万法郎赎金将其赎回

1366年,因英法签署1360年加莱和议后导致百年战争进入中场暂停阶段,故英法两国均出现大量失业军人。在这6年中,这些无业军人因不能回归社会,故多组为佣兵团,参与当时各国诸侯间的混战来谋碗饭吃。这些佣兵团大多亦兵亦匪,在没有战争的时候就从事劫掠,结果法国北部多受其掳掠,苦不堪言。这些佣兵中较著名的有霍克伍德的白袍军和一只叫做“无羁军”(Free Companies)的佣兵队。杜-盖斯兰受命去处理这支佣兵团,因为他看上了佣兵们的战斗力,所以在他力劝之下。无羁军的军主同意停止劫掠,归顺杜-盖斯兰,由他领着去找活干去。此时正逢查理五世的盟友卡斯蒂利亚王亨利二世(Henry II of Castile,又称为恩里克二世,因为西班牙语中亨利的拼法叫做恩里克Enrique)掀起第一次卡斯蒂利亚内战(First Castilian Civil War),而当时卡斯蒂利亚的主宰“正义者”彼得-卡斯蒂利亚(Peter of Castile,西班牙语中彼得称作佩德罗Pedro)比较亲英。所以查理五世不能允许自己南线再出现一个亲英的势力。故派杜-盖斯兰去支援。杜-盖斯兰率法军抵达卡斯蒂利亚后,借助彼得刚打完另一场战争,实力不足内部不稳的机会,连克数座坚城大邑。彼得见状不妙逃亡。法国-阿拉贡联军胜利夺下卡斯蒂利亚首府布尔戈斯(Burgos)亨利二世加冕为卡斯蒂利亚王后大封功臣,杜-盖斯兰被封为格拉纳达国王,还作为继承人纳入了特莱斯马拉王族(House of Trastámara,中世纪卡斯蒂利亚-阿拉贡的著名贵族,最后一位继承人是阿拉贡-卡斯蒂利亚女王,“疯女”胡安娜)。逃亡后的彼得则彻底倒向英国,向英国求援。于是英国一代名将,“黑太子”爱德华(Edward of Woodstock)亲率大批英军来援。得到增援的彼得立即反攻。1367年4月3日,法国-阿拉贡-卡斯蒂利亚联军和英国-卡斯蒂利亚联军在纳胡拉展开会战(Battle of Nájera)。传奇的英国长弓兵在这次战斗中再次大显神威,以飞蝗一样的弓矢火力压倒了对方的十字弓兵和重铠骑士。结果法国派联军遭到惨败,死伤7000余人。杜-盖斯兰再次被俘虏。但查理五世对其依然十分信任,故再次出钱将其赎回。随后因包括爱德华在内的英军闹起了疾病,不得不撤离西班牙。使得彼得孤立无援。杜-盖斯兰随后整顿军伍,最终在蒙蒂尔战役(battle of Montiel)以骑兵运动包围的战术决定性的击败了彼得的部队,从而保证了亲法派掌握了卡斯蒂利亚的权力。这次战斗之后还留下了一个小插曲,彼得被击败后躲入蒙蒂尔城堡,面对围攻他束手无策,于是贿赂杜-盖斯兰,求其放一条生路。杜-盖斯兰受贿后将此事告知亨利二世,结果亨利马上宣布如果杜-盖斯兰能让二人对质,他将付更高酬劳。杜-盖斯兰于是将彼得诱入亨利的王帐。并给了二人匕首,让其决斗以决定王位归属,而他做见证人。于是二者开始决斗,结果在决斗中彼得占了上风,此时杜-盖斯兰打破僵局,上前抓住彼得的脚踝将其翻倒,使亨利可以动手杀死其异母兄弟。面对自己不公正的做法,杜-盖斯兰说到“我这么做并非是为了要决定废立一国的国王,而只是要帮助我的君上”(西班牙语:Ni quito ni pongo rey, pero ayudo a mi seor)后来这句话成为一句西班牙成语,被西班牙人引用作为一个人为达目的而行不义之举的开脱之辞。大为满意的亨利兑现诺言,封杜-盖斯兰为莫林那公爵。杜-盖斯兰大胜而归。1369年,百年战争战火重燃,而对杜-盖斯兰在西班牙的表现十分满意的查理五世,打破法国旧传统,将其提拔为法军总督帅(总督帅一职在杜-盖斯兰之前,传统上必须要世家大族出身才能出任),全权指挥法军作战。杜-盖斯兰出任后,因为法国封建制度顽强,贵族传统根深蒂固,使出身低微的他难以指挥其下的世家大族出身的军官。同时再和英军作战时他又了解到了英军的利害。但他不能也无力像英国一样大量征召平民出身的长弓兵。有鉴于此,他决定采取费边战术,利用法国国土大于英国,法军熟悉风土地理,利于消耗战的特点,不求一战彻底击败英军或几场战斗就消灭英军,而是通过逐步击败英军,渐渐拔除英军据点,前进一点巩固一点的办法,最终迫使英军离开法国。1370年12月4日,杜-盖斯兰利用英军多次战胜后骄横自大的弱点,率法军在布瓦朗(Battle of Pontvallain)以两翼夹击的战术大败科诺里斯(Robert Knolles)率领的英军部队。夺回普瓦图(Poitou)和圣东日(Saintonge),见侧翼崩溃的“黑太子“爱德华为避免被各个击破,不得不率领他的部队撤离法国。随后杜-盖斯兰开始步步进逼。英军在他的策略下逐步陷入劣势,1372年6月22日,法国-卡斯蒂利亚联合海陆军在拉罗舍勒(Battle of La Rochelle)给予英国围城军以沉重打击,取得战役的胜利,成功解围拉罗舍勒。在这次战斗中英军48条船只被击沉,至少8400余人做了俘虏。从此法国海军夺取了制海权,使得英军情况日益恶化。1373年,杜-盖斯兰帅法军赢得切塞战役(Battle of Chiset)的胜利。从此法军转入全面反攻,席卷阿基坦和布列塔尼地区。在杜-盖斯兰的指挥下,到1380年左右,两军战线已经推进到法国海岸地区,英军只能保留少数海岸的控制权,有被法军赶下海的危险,此战略劣势直到1415年阿金库尔战役才得以扭转。杜-盖斯兰因为法国赢得如此战略优势,从而成为法国的民族英雄。1380年,杜-盖斯兰因病医治无效逝世。死后葬于法国圣德尼王家陵园。

杜-盖斯兰作为一个小领主之子,以白身做到总督帅,是法国封建时期比较罕见的例子。虽然也用游击战术,但他更擅长打正规的会战,喜爱骑士单挑。而且他作战时因为指挥不动很多世家大族出身者,经常被迫要依赖雇佣兵和近卫来协助打仗。他本人也不敢像英国那样,靠以长弓射术论英雄的方式招募大量平民为兵为官。所以他身上还是有很严重的法国骑士的浪漫而不实用的精神。这个局限性让他多次被俘虏。但是他能采用步步进逼的费边战术,逼得英军几乎跳海。说明他仍然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武士。更是布列塔尼地区作为法国一部分的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因法国沦陷,布列塔尼地区的纳粹同情者自组一宵小党派,自号为布列吞国社工人运动(Breton Social-National Workers' Movement),率众打砸杜-盖斯兰纪念像,最严重的一次是砸坏雷恩的杜-盖斯兰像。但在纳粹失败后,法国虽百废待兴,但仍优先拨出物资修复和保存已有的杜-盖斯兰雕像。让这只雄鹰依然屹立在法兰西和布列塔尼的土地上(最有名的一个在法国布列塔尼省迪昂Dinan)。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