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高考啊,高考,我的1999 -- lervine

共:💬13 🌺8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高考啊,高考,我的1999

“没有经历过高考的人生是不完整的。”这句话不是哪个名人说的,是我自己的感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现在的孩子们可能无法感觉到当年能够上大学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了。

其实本人年纪不大,99年参加的高考,和西西河里的各位前辈不能比。但是99级有自己的特殊性,还是值得写写。

首先,扩招。99年是全国大学扩招的第一年,全国普通高校扩招比例据说超过40%。

第二,非典。99级大学毕业的03年,正好是非典时期,互联网泡沫已经破灭,房地产组建成为中国新型的经济热点。又由于非典的影响,企业招聘萎缩,大学生毕业的起薪大幅度下降。

这篇小文里对这些国家大事都不会讲,只说本人的高考经历。

篇1:投胎

中国宪法规定“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要是宪法可以作为审判依据的话,估计教育部早就败诉无数次了。

本人不幸,投胎到了湖北某市。

湖北……

“惟楚有才”、“九头鸟”、黄冈中学等等的这些,造就了湖北在中国全国高考中始终处于前三名的录取分数线。同样参加同一场考试,使用相同试卷的云南(非特指什么,仅仅举例)考生,也许在满分750的考试中考到540,就可以进入湖北考生要考到630以上才能进入的某大学某系了。这个是否违背宪法关于平等受教育权利的条款呢?我不知道。

投胎问题造就了本人从记事起,头上始终悬挂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高考。家长们无时不刻的提醒本人“高考”的重要性。

小学升初中,很重要。没有好初中怎么进好高中。

初中升高中,很重要。没有好高中怎么可能进大学。

简单的描述下本人所处的城市的教育状况:

小学,和全国一样跟着户口本划区,去上对应的小学。

初中,没有重点初中(名义上,其实家长们对哪个初中好是相当的敏感),小学毕业直接进对应的初中。

高中,市内有3所省重点高中(40万的城区人口3所省重点哦):

市一中,招收市内各初中毕业生;

B高,招收室内各初中毕业生,另外还招收其他各县的初中毕业生;

C高,属于某国家巨型企业,但是也招收一定数量的本市初中毕业生。

其他高中还有个市重点高中和若干普通高中,基本处于校门口每隔几年会张贴一张大红底色描金字的大字报“喜报:今年本高中某考生考上1本xx大学”的水准。每逢这种盛事,中学里说不定还会拿出一笔小钱,在市电视台点歌节目中点首歌特别强调一下。

大学一所,是在原来本市的师专、医专等学校合并后成立了一所“大学”,在本市市民心目中,该大学的含金量是低于市一中和B高的,这两所高中的毕业生要是进了本市的这所大学,那是相当丢人的事情。

而本人就出生在这个城市里的一个普通家庭里。

篇2:小学

当时本地区的规定是儿童满7周岁上小学,可我的父母不知道听谁说了“孩子读书早点好”的理论,在我刚满6岁的时候就要把我塞进小学(本人8月底生日)。

当时户口所在地的对口小学死活不让我入学,另外那时候该小学对应的n中在市民心目中的形象是“尽出小流氓”,所以父母动用关系网,把我弄到了个离家1KM的一个小学上学去了,而其对应的初中是n-1中。还好城市小,也不是特别的远。关键是能避开那个“尽出小流氓”的n中。

小学6年没有什么太多值得描述的好玩的事情,除了本人鬼使神差的在6年级的时候获得了一个“华罗庚数学竞赛”的全国二等奖,就此成为了老师心目中的优质学生和重点培养对象,然后多了无数的作业和课外练习。

还有就是由于本人比同班同学基本小了1岁,所以这个身体发育跟不上大队人马,导致一直坐在教室前排。同年龄段的兄弟姐妹们不知道是否还记得当时有个“全国小学生体育达标标准”,学校每年举行一次的“达标运动会”是我必然出丑的时间,痛苦的回忆啊。

本人小学期间除了体育不好,学习好、思想也还好。第一批加入了少先队,在历任班主任的信任下,担任了本班的中队长一职长达5年之久。

在老师们的尽心尽力的教育下,本人终于在全区(市区当时分3个区,每个区的小学毕业考试统一出题)小学毕业考试中,以语文98分、数学100分,总分198的成绩,荣登区第一。

然后,搞笑的事情来了……

篇3:初中生活

小学毕业考了全区第一,有什么搞笑的事情发生呢?其实搞笑的事情和本人无关。

上篇中提到了n中和n-1中两所初中。其中被我父母避开的n中,在我上小学的6年内,经过广大师生的共同努力,终于摆脱了“尽出小流氓”的称号,其教学成果得到了广大市民的充分认可。而我原本会进的n-1中,却在6年内不思进取,悲剧的接过了市民心目中“尽出小流氓”这一称号的接力棒。

这个时候,我的麻烦就来了。根据小学对口原则,我必须进到n-1中继续就读,而在6年前避开的n中成为了我父母心目中新的“好初中”。怎么办?再次动用关系网折腾呗。

还好俺顶着“区第一”、“二等奖”的头衔,还算顺利的进入了n中,并且进入了n中当年的“关系户班”——这个班里面的“关系户”太多,所以师资配置比较好,所有老师基本都顶着“教研组长”的头衔。而我,还获得了“男生班长”这一官职。

“男生班长”这一官职还有一位平级同事“女生班长”,两位班长按周轮值。这制度完全是我们班主任“男女平等从娃娃抓起”思想下的产物。

我的这位女同事也还是熟人,是原来小学隔壁班的中队长,我们两人在少先队的各项工作中经常见面。在小学毕业考试中,她的成绩为总分197,比我少1分,全区第二。为什么我们两会同班呢,她不是应该去读n-1中吗?人家爷爷是n中的退休校长。结果她成为了我很长时间内巨大的心理阴影,父母一直念叨的“别人家的好孩子”。

初中三年的学习生活,我过的基本顺利。全年级第一么肯定是不可能的,全班第一也不可能——该位置被我那位女同事牢牢占据了3年之久,而且人家还在3年内的各个期中、期末考试中,一半得到年级第一,一半得到年级第二。我嘛,基本在班级的3-10名之间不停的进行布朗运动。

身体的发育也终于在初二升初三的暑假期间赶上了我的同学们,我的身高终于超过了170cm,五官也终于长开了,按我妈的说法,当时的我“还蛮帅的,有点像陆毅”。

嘿嘿,我在某些时候也能感受到来自女同学的“异样”的眼光。

篇4:中考

从初三开始,生活开始变得紧张了。

整个初三的下学期,学校每半个月进行一次中考模拟考。模拟考相当的正规,初一和初二的小破孩儿们被赶到实验室上课,在模拟考的两天内为我们腾出教室作为考场。初三的所有班级打乱建制,按照上一次模拟考的全年级成绩排名,1-30名进1考场,31-60进2考场,以此类推。

而我嘛,在老师们的教诲下,在老爸的体罚下(体罚工具包含:木尺、鞋底、手掌,还好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结束了在成绩排名单上的布朗运动。从1考场的最后一排逐渐往前,最终稳定在1考场的第二排。

在经历了若干次模拟考后,中考终于临近了。

中考的前哨战是体育考试,体育考试有铅球、立定跳远、50米跑3个项目,按照每个项目在中考成绩中有5分,总共15分。15分啊,同志们!!!为了这15分,体育老师们拼了,对1考场和2考场的所有同学们,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强化,其他的同学也进行集体训练。

我当时身高已经172了,体重也有65kg,在我们这个靠近重庆的湖北小城市,当年这也算是比较大的个儿了。而且3项都是我的强项(我的体质很奇怪,爆发力项目都很强,耐力和技巧型项目都比较差),我对这15分那是志在必得。

体育考试在市一中进行,我们初中的体育老师带好了每个尺码的铁钉跑鞋若干双、滑石粉若干桶,做了最充分的准备工作。听说某些同学的父母还给自家孩子搞到点“兴奋剂”啥的,不过这就无法考证了。

考试过程很平淡,我正常发挥,全揽15分,首战告捷。

中考的考场就在本校教学楼,教学楼外用石灰粉划出了考场范围,无关人事不得进入。考卷早一天就用押运车运到了学校。

靠前15分钟铃响,考生们按照准考证进入考场并寻找到自己的位置,而监考老师早就已经在里面守候了,当然,监考老师肯定不会是本校的。

所有人入座以后,监考老师就开始逐一的核对准考证和考生是否对应了。

考试有6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化学,没个科目的总分不一样,具体的分数是多少已经记不起来了,只记得当年的物理考试有个关于浮力的计算题稍微有点欺骗性,考完互相交流的时候有些同学提出了自己的答案,被我点明了他们的错误所在,有位答错题的同学混杂着错愕和失望的表情一直在我记忆中不曾忘记。

考试本身对我来说没啥难度,个人发挥也都正常,考完试的那天晚上我就彻底的放松了,和老爸一同事的儿子玩着“忍者神龟”游戏到了很晚。这位同事的儿子和我同一初中,也是当届中考生。我和他在游戏的时候,他的父亲和我的父亲就手拿着志愿填报表不停的讨论、抽烟。

这一晚的记忆其实挺深刻的:当年本市高中录取比例只有50%,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初中毕业生在中考后只能去就读技校、中专等职业学校,然后在3年后就业,无法继续进入高校深造。在我的家庭观点中,不能上大学就意味着失败。所以我的志愿填写很简单,高中以外一律不填。

在上哪一个高中的选择上,一中是我唯一的选择。因为一中的教学思想更加开放,在应试的同时还算让孩子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B中,“死读书,管得严”是本市市民对它的观感,实际上在这可怜的学校上学的孩子们,每半个月只有1天的假期;C中,离家远,教学质量相比一中和B中也差一些,更不考虑了。

所以当天晚上在我的自信的鼓励下,我父亲在志愿填报表上填写的省重点一档的第一志愿是“一中”、第二志愿也是“一中”、第三志愿还是“一中”,其他的市重点、普通高中、中专、技校等等全部留白,也算是某种意义的“破釜沉舟”吧。

考完后的估分啥的,没啥好说的,自己心里有数。就这样一直轻松度日,直到了成绩放榜那一天。

那一天一大早,真的非常早,我记得天也就蒙蒙亮,这可是在夏天啊。父亲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了学校,一路上父子两人无语,短短800米的路程,好像走的特别的慢。

到了学校,大门还没开,在门口已经聚集了一些同学和他们的家长。等了不久,我的班主任骑着自行车也来了,她满脸笑容的和各位家长打着招呼,走到我面前的时候更是笑的开心,拍拍我的肩对我父亲说了句:“这次你儿子给你挣脸了。”这句话我估计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听到这句话,我父亲彻底放松了,握着班主任的手笨拙的感谢了几句,可怜我那能言善道的父亲,估计那时候也是头脑一片空白吧。班主任也没空和我们多说,和其他几位认识的家长寒暄了几句就从大门旁边的收发室闪进了学校。

没过多久(也可能是父亲和我的心态已经放松了,时间过的特别快)学校大门开了,等待的人们一拥而上挤到了成绩榜前。成绩榜是按成绩进行排名的,没花多少时间我就在榜上找到了自己的名字,因为我的名字就在第二名,全校的第二名。我们班大丰收,除了全校第一旁落他班以外,包揽了2-7名,怪不得班主任的心情如此的好,她肯定在之前一天晚上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了。而我那位老同事“女生班长”,这次终于掉到了全校前二名以外,排名第三,相比3年前的小升初考试,和我的分差扩大了一倍,从1分变成了2分。

知道了分数,我去一中也就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了,按照本市市民的说法,那已经是“一脚踏进了大学门”了。

通宝推:柴门夜归,文化体制,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