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苍狼与白鹿4中的历史 -- 五藤高庆

共:💬627 🌺3400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另外阿拉伯人的翻译工作不可小看

因为在古代,翻译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活动

古代的文化是不象现在那样提倡创新的,希提在阿拉伯通史里提到阿拉伯人其实也是 述而不作 的(马坚在这里翻译的很好!孔夫子也是这样对待古代文化的)。只是,不同的语言是适应不同生活环境发展起来的,翻译别种语言的著作时,很快就发现本族语言里常有无法表述的问题(就如英文和中文,并非每个词都能一一对应),这样就逼迫翻译者去思考,如何改造现有的语言去描述原文中的意思,尤其是翻译修辞学、哲学著作,几乎就是改建出一种新的表述和思考方式

(别的不说,中文的四声就是受佛典翻译影响才出现的)

于此同时,对于科学技术著作,阿拉伯人在翻译的时候还进行研究和加以注释,不仅增加了很多内容,而且也变得更加易于理解。此外,阿拉伯人还引进和融合了印度学术的很多内容,至少在数学上阿拉伯数字(印度数字)的工具对于数学方法的通用性贡献是非常大的。

最近刚看到的一个例子,麦蒙哈里发读古希腊天文学著作,看到埃拉托色尼的实验(埃氏根据夏至日太阳在亚历山大里亚和阿斯旺的角度-阿斯旺恰好在北回归线太阳直射,以及当时已经测量的两地距离测算地球的大小,由于误差抵消的原因,埃氏的结果和现代结果非常接近),埃氏最后的结果是252000斯塔德(stadia),问题是麦蒙时期学者们对于一stadia有多长已经争论不休了,于是麦蒙派人重复了类似的实验

由于以上的原因,十一世纪起,西欧人开始发展起来,如饥似渴的翻译各类古希腊著作的时候,阿拉伯人的书籍(学术二道贩子)反而起的作用比拜占庭人保留的作用还大些(按说拜占庭人存的是原版,麦蒙哈里发曾出大价钱从拜占庭得到不少古希腊著作抄本)

在历史上(不含近代)我知道的说一种语言的文化,极力吸收另一语言文化的例子,共有:

中国文化翻译印度佛典(其实也包含了相当数量的印度科学和文学作品)包括藏族人翻译佛典

阿拉伯人翻译希腊、波斯和印度书籍

西欧人翻译阿拉伯和希腊书籍(这个是文艺复兴的前奏)

比较特别的是古代 罗马人不翻译希腊书籍(大部分罗马文化人是双语人士

古代日本和韩国人 不翻译汉语书籍,直接用汉文典籍

对于阿拉伯翻译运动和之后的文化创造活动,需要指出的是,从公元1000年起,阿拉伯人的学术活力开始转衰,正统派思想开始抬头,其实伊斯兰教本身的学术,如四大教法学派的教法创制,一般认为也是从公元1000年起就趋于结束。(到巴格达哈里发政权彻底灭亡之后,逊尼派教法学家一般都认为教法创制之门已经关闭,什叶派因为有通天的伊玛目的存在-虽然伊玛目已经隐遁了,但什叶派始终认为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创制新的教法判例....结果搞出个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来,无语

而公元1000年,其实也是伊斯兰世界里异己文化势力趋于消灭的日子....即伊朗高原的传统土地贵族 德赫干 在阿拉伯伊斯兰文化和突厥武力夹击下消亡的时候;就我看到苏联版通史的介绍,基督教寺院保留的土地,基本上1000年之后在埃及就没有了

总的来看,当伊斯兰教开始在文化上不输于他的各位老师的时候(大翻译运动中东方基督教徒、犹太教徒、拜火教徒、萨比教徒的人数显著的和他们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符,起得作用相当的大),也就是这些老师们所依据的社团在经济和文化上(政治上和军事上早就认输了)趋于衰亡的时候,阿拉伯人自己的文化活力似乎也就衰落了,偏偏他们引进的 新鲜血液 是 突厥人和蒙古人,结果文化人就只能学习尼扎姆丁-欧贝德-扎康尼,以插科打诨和阿谀奉承来谋生了

通宝推:五藤高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