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俺滴读书心得] 一、怀疑,习惯和道德 -- 有点搞笑

共:💬32 🌺1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俺滴读书心得] 一、怀疑,习惯和道德

当我被一个怀疑的目光直视的时候,通常的第一反应是不悦,如果被这样的目光所直视的,是根植于内心深处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时,我很可能会勃然大怒。

比如坛子里的某只猫(*注:别的坛子),曾经在帖子里发问“为什么要孝顺父母?”,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怎么这家伙如此禽兽不如,问得出这样的问题来,难道孝顺父母不应该么?但是冷静下来,我又想到的是:这家伙提出怀疑的目的是什么。

应该?D?D我们有很多的美德是“应该”去做的,应该尊老爱幼,应该讲道德,应该爱国 . . . 那么何妨再想一想“为什么”,为什么这些美德是我们所谓的美德以致“应该”去做。

有这么一个说法,某个人身处于一个比较小的关系圈中(比如乡里乡亲的一个圈子),由于他所做的任何事,无论好坏,都会在短时间里传播于这个圈中,那么这个人往往会少行恶事而多行善事;而当他来到一个外部的大环境,熟人很少,时间长了这个人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倾向于多行恶事而少行善事了。

上述的说法从一般意义上来讲比较符合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即便是为我们所常常称道的高素质的西方人,到了国内时间长了,或多或少,自觉或不自觉地也会染上跟我们一样的坏习惯(被我们同化),也算是个大致的规律了。

我们这里有句俗话,“XX人是蜡烛,不点不亮”,意思是说XX人自觉性差,需要别人的监督才行。根据我的日常生活经验来判断,大抵如此,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其不自觉的一面,只是程度不同而已。换个角度,就是那句名言了:权力导致腐化,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化。

我们现在大致上都承认这么一个现实: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是跟你我一样的自私自利的普通人,其为人处事的方法是实用的趋利避害原则。很多时候我们的行为所依据的都是基于自身利害计算得出的结果,当然我们也会按照习惯来行事,甚至没有任何依据,比如梦游。

由于各种各样的因素,人们的利害计算常常会出错,甚至会错得离谱,以至改变了历史。大致说来,影响利害计算出错程度的,是如下几个方面的综合因素:

首先,是人们自身的三处因素(大致上)。

情绪- 情绪波动越大,利害计算出错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

能力- 能力越高,利害计算出错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

逻辑- 逻辑越清晰,利害计算出错的可能性越小,反之亦然;

当然上面的说法也不是绝对的,要不怎么会有诸如“聪明一世糊涂一时,阴沟翻船”的说法呢。

其次,在利用上述的三个自身的因素来进行利害计算的基础上,我们还时常需要外部信息,外部的监督或者制约来修正计算,以防止我们不自觉地计算出错,所以我们需要法律,需要新闻信息,需要别人的提醒和善意的批评等等。

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需要进行这样的利害计算,一些计算老是重复同样的过程和得到同样的结果,那么时间长了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不进行计算而直接得出结果,那么这样的计算结果就会变成习惯。我们的一些美德、一些根深蒂固的观念,就是这么来的。

比如,我们现在知道,在西方成熟的民主制度内有一套不怎么明显的精密的惩罚机制,或者说制约机制,使得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守法,那么其不自觉地守法行为就是一种制度下长期养成的习惯。还有一些计算,比如我们敬仰某个人身上的一些美德,以此为榜样,那么潜意识中就会计算出:仿效这个人身上的美德比不仿效的好处(自我精神上的升华也是一种好处哦)要大,时间长了也会成为习惯。

因此,可以说我们内心潜意识中很多的“应该”来自于习惯,或者说道德来自于习惯。那么孝顺父母这样的美德也就只是我们长期在制约机制下养成的习惯而已,这样的习惯越多,这个社会就表现出所谓的风气良好,而当这个制约机制不太灵光的时候,这个社会就会更多地就呈现出所谓的道德败坏。

习惯的好处多多,主要是针对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习惯,最大的好处是我们无需事事都去计算一下,减少了脑细胞损耗,提高了行事效率。但对于那些未知的起了阻止社会进步的习惯(或者观念),该怎么办呢?我们总不能反省自身(甚至还有他人)的每一个习惯吧,那恐怕到死都不一定想得通,想得明白。

这就要发挥群体的分工优势了,世界这么大,这么多人,总有人会去想一些其他大多数人都不会去想、甚至一生都不会去想的问题,包括我们的习惯和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

因此,如果说怀疑的目的不是简单地加以否定而是加以分析求证的话,那么“怀疑”这个词应该是一个中性偏向褒义的词,是一个值得鼓励的行为,且被怀疑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包括一些根植于我们内心深处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人类自身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就是来自于后人对前人结论的怀疑。

但是说易行难啊,尤其是听到一些我们不爱听的、甚至是完全对立的观点,就像本文一开始就提到的,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抵触、反感、甚至是恨不得封之的情绪,人之常情也,但问题是就任由情绪来支配我们的行为吗?

事实上那些吃饱了没事撑的人在犹如茫茫大海的人类的习惯或者观念中翻检时往往是徒劳的,而一旦找到这样的一个起了阻止社会进步的未知的习惯(只能说是相对的,从长远来看很难说是绝对起了阻止社会进步的作用),且正因为是未知的习惯,是我们大多数人长期以来认为正确的习惯,那么向这个习惯提出挑战的人必定是少数,甚至被我们视为异类。所以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句话就是这么来的。

由于这些人的翻检,所导致的异端言论,如果我们能经过独立的思考然后反驳之;或思考后觉得没有价值,不去管它;或让别人去思考,到时听听有理没理;或根本不去理睬它。若的确是真理,以后必然会有比我们更聪明的人会去发掘,我们现在的不理睬,顶多就是暂时失去历史进步的一次机会而已。

当然,同样由于这些所谓的异端言论,我们中的一部分人不愿意思考就接受了,或者经过思考后觉得有理,若这异端言论真的起了阻止社会进步的作用(还是相对的),那么这的确是有负作用的。但正因为是异端言论,受其感染的也必定是少数人,相对于整个社会群体而言的负作用并不大,体现在历史进步的步伐上就是放缓甚至是短时期的停滞,即所谓的历史进步是一个螺旋形上升的进步。

所以说才有这么一句话:我可以不接受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还有句话: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欺骗所有人,也可以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一部分人,但却无法在所有的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

因此,我就得出结论,在一个信息充分传播的环境里,言论自由的利弊总体而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区别仅在于多一些还是少一些而已。


本帖一共被 4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