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3 -- 桥上

共:💬28 🌺14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3附:昭薨乾侯14

《昭二十七年经》:

邾-快来奔。((p 1482)(10270007))(116)

《昭三十一年经》:

冬,黑肱以滥来奔。((p 1510)(10310006))(116)

《昭三十一年传》:

冬,邾-黑肱以滥来奔。贱而书名,重地故也。((p 1512)(10310501))(116)

君子曰:“名之不可不慎也如是:夫有所有名而不如其已。以地叛,虽贱,必书地,以名其人,终为不义,弗可灭已。是故君子动则思礼,行则思义;不为利回,不为义疚。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齐豹为卫司寇,守嗣大夫,作而不义,其书为‘盗’。邾-庶其、莒-牟夷、邾-黑肱以土地出,求食而已,不求其名。贱而必书。此二物者,所以惩肆而去贪也。若艰难其身,以险危大人,有名章徹,攻难之士将奔走之。若窃邑叛君以徼大利而无名,贪冒之民将置力焉。是以《春秋》书齐豹曰‘盗’,三叛人名,以惩不义,数恶无礼,其善志也。故曰,《春秋》之称微而显,婉而辨。上之人能使昭明,善人劝焉,淫人惧焉,是以君子贵之。”((p 1512)(10310502))(116)

我的粗译:

这年冬天,邾国的黑肱带着“滥”邑投奔了我们。黑肱地位低微但《春秋经》上还是写上他的名字,就因为重视土地。

贵族们都说:

必须要慎重地对待有关“名”的事,像这里就是例证:有了“名”还不如没有“名”。他带着一块土地叛逃,虽然地位低微,但因为带来了那块地,他就会在《春秋经》里留下“名”,这样他的“不义”行为也就逃不掉了。

所以我们贵族有什么行为都要想到“礼”,办什么事情都要想到“义”。不因为有“利”就违背“礼”,也不能让自己因没能遵循“义”而有愧于心。有人想要求“名”而不得,有人不想要这个“名”却大大出了“名”,这就是要警诫那些“不义”的行为。

齐豹是卫国的司寇,还是家族的守嗣大夫(主持家族的祭祀,族长,同时是国中有职位;应该是卿,这样才会上《春秋经》),但干出了“不义”的事情,所以《春秋经》上把他称为“盗”。邾国的庶其、莒国的牟夷还有邾国的黑肱带了土地从本国叛逃,他们只是要找口饭吃,不想求“名”,但尽管他们地位低微,还是上了《春秋经》。《春秋经》之所以这样写法,就是要警诫那些胡闹的人,减少贪婪的行为。

要是那些不安分的人把“大人”置于危险的境地还能出“名”,就会有更多心怀不轨的“士”也会出来作乱。另一方面,要是那些窃据主上的城邑得了“大利”的人没有被《春秋经》点名,那些贪婪的“民”就都会来想方设法照着干。

所以我们《春秋经》之中的记载简单明了,话虽婉转,但指向清楚。“上之人”读了之后会更明白,“善人”看了会受到鼓励,“淫人”知道后会害怕。所以我们这些贵族才这么重视《春秋经》。

一些补充:

这里“欲盖而名章”(yù gài ér míng zhāng)应该就是后世的成语“欲盖弥彰”(yù gài mí zhāng)的前身,只不过这里是专门针对《春秋经》的作用说的,而“欲盖弥彰”则可以用于更多的地方。

另外,这段《左传》里的春秋笔法是针对季孙意如的,孔门师弟对季孙意如很不满意。

“滥”(杨注:滥,据杜《注》在晋之东海-昌慮(虑)县,则在今山东-滕县东南。),推测位置为:东经117.34,北纬34.94(羊庄镇土城村,原小邾国国都,有遗址,似非春秋城)。

————————————————————

《昭三十二年经》:

三十有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p 1515)(10320001))(116)

《昭三十二年传》:

三十二年春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内,又不能用其人也。((p 1515)(10320101))(116)

《昭三十二年经》:

取阚。((p 1515)(10320002))(116)

我的粗译:

我们昭公三十二年春王正月,主上住在乾侯。《春秋经》这样写是认为主上不能协调内外,又不能用其人。

一些补充:

阚前面多次提及,本来就是鲁国的城邑,取阚是指鲁昭公的手下占据了阚。《春秋经》的主角就是时任鲁君,所以在此处可以省略主语。

《昭三十二年经》:

十有二月己未,公薨于乾侯。((p 1515)(10320006))(116)

《昭三十二年传》:

十二月,公疾,遍赐大夫,大夫不受。赐子家子双琥,一环、一璧、轻服,受之。大夫皆受其赐。己未,公薨。子家子反赐于府人,曰:“吾不敢逆君命也。”大夫皆反其赐。书曰:“公薨于乾侯。”言失其所也。((p 1519)(10320401))(116)

赵简子问于史墨曰:“季氏出其君,而民服焉,诸侯与之;君死于外而莫之或罪,何也?”对曰:“物生有两,有三,有五,有陪贰(nì)。故天有三辰,地有五行,体有左右,各有妃耦,王有公,诸侯有卿,皆有贰也。天生季氏,以贰鲁侯,为日久矣。民之服焉,不亦宜乎!鲁君世从(zòng)其失(yì),季氏世修其勤,民忘君矣。虽死于外,其谁矜之?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故《诗》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三后之姓于今为庶,主所知也。在《易》卦,雷乘(chéng)《乾》曰《大壮》 (111100),天之道也。昔成季友,桓之季也,文姜之爱子也,始震而卜。卜人谒之,曰:‘生有嘉闻,其名曰友,为公室辅。’及生,如卜人之言,有文在其手曰‘友’,遂以名之。既而有大功于鲁,受费以为上卿。至于文子、武子,世增其业,不废旧绩。鲁文公薨(hōng),而东门遂杀適(dí嫡)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政在季氏,于此君也四公矣。民不知君,何以得国?是以为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p 1519)(10320402))(116)

我的粗译:

到这年十二月,主上病得很厉害,于是赏赐了所有跟随他的大夫,大夫们都不肯接受。主上赏赐给子家羁(子家子)一对玉琥,一个玉环,一件玉璧,还有精致的服装,子家羁接受了,大夫们也都接受了下来。到己未那天,主上去世,子家羁又把主上的赏赐退回给负责管理贵重物品的府人,说:“吾不敢逆君命也。”大夫们也都把赏赐退了回去。

《春秋经》上说:“公薨于乾侯。”意思是主上丢失了自己应该在的位置。

晋国的赵鞅(赵简子)听说此事后就问晋国的大夫史墨说:“季孙已如(季氏)把他们的主上赶走了,但他们的“民”都支持他,各国的诸侯也都站在他一边,他们的主上死在了外头也没人加罪于他,为什么?”史墨回答说:

一切事物在产生的时候就有两个、三个或五个组成部分,有主有次。所以天上有三辰,地上有五行,人的身体有左右,每个人有自己的配偶。天王有公,诸侯有卿,所有人都有自己的替身,天生季氏,就是要做鲁侯的替身,这已经有很长时间了,“民”支持他不是很自然的吗!鲁君几代以来都只顾自己安逸,季氏几代以来都在勤勤恳恳的办事,“民”已经忘了他们的主上。虽然主上死在了外头,有谁在乎呢?社稷无常奉,君臣无常位,自古以然。所以《诗》里说:“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当初三代时君主的后代,现在都成了庶民。“主”您是知道的。

在《易》卦里,有雷电在《乾》卦之上的那么一卦叫做《大壮》,这就反映了天之道。当年的成季友,是我们桓公最小的弟弟,文姜之爱子,文姜刚怀孕的时候就进行了占卜,卜人报告了占卜的结果说:“生有嘉闻,其名曰友,为公室辅。”意思是生下来就有好名声,名字就叫做“友”,会成为公室的辅佐。等生下来,果然如卜人之言,在他的手上有“友”这个字,就给他取名为“友”,以后成季友又为鲁国立了大功,赏给了他“费”,任用他当了上卿。他的后代文子和武子不但没有辱没他原来的功绩,还扩大了他原有的家业。

鲁文公去世的时候,东门遂杀適(dí嫡)立庶,鲁君于是乎失国,政在季氏,于此君也四公矣。“民”已经不认识他们的主上,还怎么能控制国家?所以当主上的,必须小心地对待自己手里的“器”和“名”,不能随便交到他人手里。

一些补充:

《大壮》在《周易》中是六十四卦中的第三十四卦,卦辞为“利贞”。 《大壮》由八卦中的乾卦在下震卦在上组成,震卦可代表雷电。下面是《大壮》的卦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杜预《注》:“《乾》为天子,《震》为诸侯,而在《乾》上。君臣易位,犹大臣强壮,若天上有雷。”

注意,这里《大壮》之卦象并非通过占筮得到的,而是史墨认为《大壮》之卦象所反映的格局与将来鲁君和季氏族长相互关系之格局相同,所以利用占筮书中关于《大壮》的卦辞对此加以说明。

这里的“失其所”和后来的成语“流离失所”(liú lí shī suǒ)只差了前面的形容词,但细读可以发现,这里的“所”并不只是“住所”那么简单,还包含了“位”的意思。当然如果加了“流离”这个形容词之后,“所”就只好是“住所”了。

杨伯峻先生在此注曰:

成二年《传》引仲尼语云:“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此或古人语,故史墨及孔丘皆言之。

看来“为君慎器与名,不可以假人。”(wéi jūn shèn qì yǔ míng,bù kě yǐ jiǎ rén)或“唯器与名,不可以假人。”(wéi qì yǔ míng,bù kě yǐ jiǎ rén)也是古代的成语。

东门遂,又称襄仲、仲遂、公子遂;姓:姬;氏:鲁、仲;名:遂;字:仲;谥:襄;号:东门襄仲。东门遂一度在鲁国执政,死后他儿子被三桓逐出了鲁国。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