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恒星纪元前》核聚变新路线的科幻小说,历史大剧 -- azhe73

共:💬91 🌺24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第十一章 倚天一出,孰与争锋?

老杜一听来精神了:“什么‘九阳神功’?说来听听。”

我笑着说:“我这‘神功’还从来没有人练过,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管用,你要练走火入魔了可千万不要怪我啊。”

“我现在已经是走投无路了,什么救命稻草都要拼命去捞啊,快说说吧,别卖关子了。”老杜有点迫不及待了。

我开始认真地问他:“你们卫星供电系统总功率有多大要求?”

老杜说:“达到五千瓦就可以自保了,要彻底压制住对方需要8千瓦左右。”

“嗯,很好。”我又问了一个问题:“如果拿掉蓄电池能省出多少重量。”

“二百公斤,加上给同位素电池的三十公斤剩余载荷,应该差不多是二百三十公斤。”老杜回答道。

我一合计,心里说:妥了。然后高兴地说:“那这事咱可以试一试了。我可以给你提供大概有1万5千瓦功率的电源设备。”

老杜不放心地反问道:“你那个电源寿命有多长?有辐射吗?”

我说:“还没实际用过,理论上讲应该超过几百年,差不多算是永久有效吧,辐射嘛,我们站在旁边不用任何防护也是安全的。”

老杜眼睛和脑门一下都亮起来了,想想却又不敢相信,他说:“还有这好事?你不是拿我老杜寻开心的吧。你要真有这么好的玩意啊,就马上拿台样机给我们回去测试测试。”

我听了哈哈大笑说:“老兄,我们这个‘九阳神功’现在还有个毛病,腿脚有点短,坐着打天下第一,站起来就不灵光了。”

老杜迷惑了,不解地问:“什么意思?”

我说:“我们这个电源在失重环境下才能使用,你也不用跟我抢这个微重力实验室了,咱俩双剑合璧同时开练吧。”

老杜这才恍然大悟,明白了我们在这里跟他抢微重力实验室的原因。于是一拍手说:“这不是天作之合吗,这事要真能成,我到中央为你请功去。”

说干就干,我把江波叫过来,大概说了一下情况和我跟杜院长商量的想法。江波也觉得真是绝妙的机会,既能不耽误试验,又找到了绝好的应用场景。不过唯一担心的是,“羲和1号”从来没有实际使用过,刚生下来就要担当这么重大的使命,上天以后的情况谁也说不准,万一出现什么状况,岂不误了大事。

江波有点犹豫说:“我知道为卫星做配套,对可靠性要求是最高的。正常的情况新设备需要在地面进行至少几年的试验和测试,重要的设备还需要发射试验卫星进行验证,我们这个‘羲和1号’连地面试验都没有做完就要用到卫星上去,恐怕不太稳妥。”

老杜安慰他说:“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况且我们这次本来就是要发射两颗试验卫星。可以马上调整方案,一颗试验星采用你们的方案,另一颗采用同位素电池的方案,即不用一棵树上吊死,还可以互相比较一下效果。”

我也认为这个方案比较稳妥,江波被我们说服了。于是马上把双方的技术人员召集到了一起,老杜发话了:“各位,我给大家请来了尊大菩萨,专治咱们心脏不好的毛病,你们总体组的先系统地论证一下,尽快拿出测试方案。”

经过江波与对方的技术人员的交流协商,发现‘羲和1号’与试验卫星的契合度很好,各项重要指标还有很大的富余量,只需要在形状上进行少量的调整,并按上星器件要求进行封装,另外按照卫星的电源接口和控制接口要求进行必要的改造即可。按照江波他们估计一个星期内就能完成改装工作。为稳妥起见方案中采用了两台‘羲和1号’以一主一备的方式工作,同时还是保留了一个25公斤重的蓄电池作为启动‘羲和1号’的应急备份设备。

方案确定后,老杜还专门观摩了一下我们的试验,并钻进落舱中去看了看固定在里面的‘羲和1号’,看着这么个简陋的家伙,老杜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试验中的仪表显示,这家伙确实有那么大的功率。

老杜把我拉到一边“审问”:“之奂啊,你这葫芦里装的什么药?我搞卫星这么多年,别说见过,连听都没听过全世界谁搞出这样的设备,到底是什么类型的电源也超出了我的常识。微型核反应堆?”他说完,马上摇摇头先把自己给否定了:“就这防护水平,我们呆在这里早完蛋了。”

我说:“具体什么原理还得保密啊,况且这还只是我们的初级产品。”

老杜高兴地点点头说:“你这家伙从来都是神出鬼没,我也不瞎猜了,黑猫白猫,逮得住老鼠就是好猫。咱测试台上见。”

一周后,符合卫星要求的测试样机做出来了,型号起名为“羲和1号S”,意思就是羲和1号的空间型产品,整个装置的总质量为94325克。卫星上器部件的重量都是以克为单位来计算的,这通常是各配套单位争吵的焦点和总体单位协调中最头痛的问题。我们的设备比给我们的核定重量额还有较大的节余量,一下为其他星上元器件提供了不少增重空间。主动让出核准重量这在以前的卫星项目中从未出现过。

“羲和1号S”与卫星结合的微重力环境测试进行得很顺利,在失重环境下,“羲和1号S”的输出功率十分稳定。唯一就是散热问题,在满负荷工作时,散热超出了卫星要求。不过技术人员也很快找到了解决办法:就是在外围增加一层隔热蓄热层,用来存储多余的热量,并在卫星进入阴影区后释放热量加热星体,另外在电源控制程序上设计了热敏阻断机制,同时还通过两边的卫星燃料喷口,设计了应急蒸发散热孔。经过一个月的联合测试,完全达到了各项指标要求,具备了发射条件。

安装“羲和1号S”的“北斗试验1号”和安装放射同位素电池的“北斗试验2号”两颗试验星,很快空运到了海南的航天发射基地,顺利地发射升空了。测试数据回来了,“北斗-试验1”表现非常稳定,在连续大功率发射信号的测试中,转发器功率推到极限时,“羲和1号S”的负荷还有三分之一的富余。而“北斗-试验2”功率只能勉强达到自保的要求,同时星上原子钟精度的衰减速度超出了预期,估计半年后卫星就将寿终正寝。

“北斗试验1号”卫星的测试结果非常圆满。国家立即部署了15颗新型北斗卫星的制造发射任务,要求相关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

应老杜的邀请,我在他的陪同下来到了他们位于滨海的卫星制造中心。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卫星制造工厂。整个挑空的厂房有十几层楼高,拥有先进的我国自行研制的磁悬浮自动吊装系统,相当多的作业工序已经实现了智能化自动作业。厂房的占地面积也相当惊人,除了紧急安排生产任务的15颗北斗新型卫星外,同时还在建造的有巨大的“东方号”空间站的核心构件,“荧惑5号”火星探测器,以及七八颗商业通信卫星。

我打趣地说:“老杜,你这儿是在生产大白菜吧?”

老杜乐呵呵地说:“全世界能够同时容纳30颗以上卫星生产任务的厂房我这是独一家了。你看到这个厂房的房顶了吗?别看不起眼,这可是费了我老大劲了,经过特殊处理,能防止现在已知的所有技术手段的偷窥。那边还有世界上最大的真空测试厂房,亚洲最大的卫星液氮存储库房。”老杜对自己的“家当”如数家珍。

我哈哈大笑说:“你真是个大土豪了,老实交代,这次借北斗试验星的研制机会,向军方那里敲了多少‘竹杠’?”

其实老杜对我们也不薄,向预算控制部门上报的“羲和1号S”的研制费是三个亿,每套的采购成本价是三千万元。上级机关眼睛都不眨地就批准了。S所很快就收到了十二个亿的资金,顶上了全所过去一年的全部经费。一套成本不过二十万的设备卖到了三千万元,这让项目组没见过大钱的小伙子们没出息地直咂舌。

我向马院长汇报后他非常高兴,在“红机”电话的那头指示说:“之奂啊,你的研究经费这下更充足了。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成果,证明你们技术路径走对了。下一步一定要加快地面设备的研发工作,同时对空间设备的功率放大的研制也要抓紧,起码要弄他个100万千瓦的空间发电站出来。经费问题和试验条件问题你随时向我报告。”

我和老杜攀上了厂房内最东面的一处平台,凭栏处从东往西看过去,脚下是让人眼花缭乱的空间飞行器。突然有种身处外层空间一望无垠的空旷感。

正恍惚间,老杜突然问道:“你跟灵兮还有联系吗?” 他说的灵兮是我大学时的女朋友欧阳灵兮,也是我和老杜曾经共同追过的女孩子。

我摇摇头说:“毕业前她出国深造我参军入伍,她一直坚决反对我的选择,谁也说服不了谁,结果让她非常痛苦。出国前,我告诉她说,与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分手后这么多年就一直没有联系了。”

老杜点点头说;“灵兮是个非常优秀的女孩,没有缘分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初要我是你,说不定就跟她出去了,没准现在正在为A国的航天部门效力那。”说着摇摇头说:“人生的际遇谁又能说得清楚呢?不过,我听说尊夫人也是个大美人啊,哈哈,你小子倒是挺招女孩子喜欢的,艳福不浅啊。”

老杜凝望着脚下正在有条不紊运行的工作区,突然问我:“之奂,你跟我说句实话,‘羲和1号’是不是核聚变设备?虽然理智告诉我这比那个微型核裂变反应堆的猜测还不靠谱。但我有种直觉,而且内心里也很期待这个结果。”

我对此含笑不语。老杜看着我的表情,心里已经全明白了。他哈哈大笑地说:“你小子不说我也能猜到,你说过‘羲和1号’只是个初级产品,那就是说升级潜力很大,你要弄个1000万千瓦级别的玩意出来,我就能造出亚光速的飞船来。小鬼子弄了个“丝鸟号”彗星探测器,搞了个千把瓦功率的离子发动机,还在国际上牛得不行。我要有了你那个‘大杀器’,不得惊掉他们下巴啊。”

老杜越说越兴奋,额头亮度越来越高:“我在学校的时候带领一个团队在‘国际未来飞船设计竞赛’中拿过金奖,当时设计了两个方案的亚光速飞船,一个方案是核聚变冲压喷气发动机飞船,利用飞船前端的大吸盘收集星际空间的氢元素,作为核聚变的燃料,同时利用核聚变的能量把聚变产物加速到接近光速喷射出去,使飞船获得持续的加速度。另一个方案,就是将回旋重离子加速器搬到飞船上,将飞船自带的重离子物质加速到接近光速后从飞船后方抛射出去,飞船重量减轻一半后就能达到亚光速飞行。这两个方案的关键问题就是核聚变发动机。我们当时对两个方案进行了所有的理论计算。发现除了发动机外,其他所有技术问题和材料问题都能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上解决。”

老杜继续兴奋地叙述他的星际航行的梦想:“可控核聚变技术进展如此困难,能给飞船使用的核聚变发动机的前景更是遥遥无期。依靠现有化学能的发动机在宇宙空间航行,相当于一只蚂蚁要爬过撒哈拉大沙漠一样。我原本以为,这辈子是看不到什么希望了,只能在地球外面的‘蚂蚁窝’周围转悠转悠。梦想熄灭的时候,没想到你又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我这几天晚上一直睡不着,脑子里忍不住在计算,如果能给我一台1000万千瓦的核聚变发动机,我就能以1个G的加速度 ,在一年内把飞船加速到80%的光速。加上减速的时间,同时考虑到时间膨胀的效应,飞船上的人大概在三年内就能抵达4.2光年外的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而到达最近的河外星系200万光年外的仙女星系,飞船时间理论上也只要23年,当然地球上的时间是几百万年。

老杜大手一挥,豪迈地说:“人类将会迎来新的一次大航海时代。太阳系将成为人类的‘内海’,人类将探索整个银河系,甚至跨出银河系的范围。咱俩将联手开创人类宇航的新纪元。我期盼着这一天那。”

老杜的情绪感染了我,好象又回到当初那个天马行空,无拘无束的校园,我开玩笑地说:“哈哈,老兄激情不减当年啊。谁能想到,人类宇航新纪元是一对‘基情四射’的‘同情兄’开创的。”一席话说得老杜哈哈大笑。若干年后,书写人类星际宇航历史时,我和老杜的谈话成为重要的起点。

老杜接着兴奋地说:“就你现在这个‘羲和1号’也解决我们大问题了。实际上我所有的空间飞行器的电源设备都可以考虑换成你们的装置,甚至我还安排技术人员在设计采用你们设备的离子发动机,用来替换空间飞行器的燃料推进装置。”

老杜给我算了一笔账,以一颗大型商业通信卫星为例,尽管一主一备两套‘羲和1号’要6000万元,但它可以替换卫星上的太阳能电池系统、蓄电池等,同时节约出来的载荷可以增加卫星功能,大大提高卫星寿命。一进一出,他至少增加了五个亿的收益。

我忍不住提醒老杜:“你可千万要替我们保守秘密啊,在没完全成功之前,公之于众是非常危险的。你弄个没有“耳朵” 的卫星上天,不是让我们完全暴露了吗?”

老杜点点头说:“这一层我早想到了,今后上天的卫星都仍然保留太阳能电池板,不过只有我和院里总工程师知道,那是‘聋子的耳朵’——纯粹是个摆设了。”我俩心照不宣地大笑起来。

15颗北斗新卫星很快就完成了发射组网。被迫中断的演习又重新启动。北斗卫星地面主站也作为参演单位参加了演习。在演习指挥部的指挥下,地面主站的工作人员严阵以待,等待A国故技重施时给予坚决的回击。不过这次A国似乎感觉到了点什么,没有任何行动,演习在风平浪静中取得圆满成功。潜射的18枚洲际导弹全部发射成功,并经过复杂的模拟拦截考验后,一一命中预定目标。

半年后我们策划了一起“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行动,在新型北斗卫星即将到达与A国GNSS卫星重叠的位置时,对方突然挂起了“免战牌”,要求立即启动频率协调工作,并主动迁移了军用信号到原来的频点上。这让他们国家不明就里的其他军方单位对这种瞎折腾的行为跺脚直骂娘。

中央召开了隆重的庆功表彰大会,S所由于做出了突出的关键性贡献被授予集体一等功。新闻报道中用的是“在621工程中做出重大突出贡献”。我让江波代表全所参加了表彰大会。后来这个轻率的举动让我们付出了惨重的代价,让人追悔莫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