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1 -- 桥上

共:💬5 🌺40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4

《襄三年经》:

三年春,楚-公子婴齐帅师伐吴。((p 0924)(09030001))(068)

《襄三年传》:

三年春,楚-子重伐吴,为简之师。克鸠兹,至于衡山。使邓廖帅组甲三百、被练三千,以侵吴。吴人要而击之,获邓廖。其能免者,组甲八十、被练三百而已。((p 0925)(09030101))(068)

子重归,既饮至三日,吴人伐楚,取驾。驾,良邑也;邓廖,亦楚之良也。君子谓“子重于是役也,所获不如所亡”。楚人以是咎子重。子重病之,遂遇心疾而卒。((p 0925)(09030102))(068)

我的粗译:

我们襄公三年春,楚国的子重率兵讨伐吴国,他率领的部队是精选出来的。于是打下了鸠兹,一直打到衡山。随后他派邓廖带领组甲三百、被练三千继续进攻吴国。吴人拦腰伏击邓廖的部队,打死了邓廖。能逃回来的,只有组甲八十、被练三百而已。

子重回到楚国,举行了饮至礼。三天后,吴人进攻楚国,打下了“驾”。“驾”是一个很好的城邑,邓廖也是楚国出色的将领。于是贵族们认为“子重于是役也,所获不如所亡”,就是说他这一仗打得得不偿失。楚人认为这是子重的责任。因此,子重心理负担很重,发疯死掉了。

一些补充:

鸠兹(杨注:鸠兹,吴邑,当在今安徽-芜湖市东南二十五里。),推测位置为:东经118.60,北纬31.29(芜湖黄池镇楚王城)。

衡山(杨注:衡山,亦吴地。高士奇《地名考略》则谓为当塗县东北六十里之横山。),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8.86,北纬31.63(当塗县东北六十里之横山)。

下面是鸠兹之役相关地点在天地图地形图上的标注: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心疾”杨伯峻先生注曰:

古所谓心疾非今日之心脏病而是今日之精神病。自古至清代中叶误以为心之作用为脑之作用。来华之比利时人南怀仁著《穷理学》,谓记忆之功在脑,其书竟亦为清廷焚毁,事见董含《三冈识略》。昭元年《传》云“明淫心疾”,亦谓思虑过度而得脑病。”(桥案:昭二十二年《传》之“心疾”,《注》则以为“心脏病”,古人未能分辨也。)

“组甲”、“被练”,都是说“甲”,不同制作规格的“甲”,杨伯峻先生注此曰:

马融谓组甲是以组为甲里,公族所服。贾逵、服虔则以为以组缀甲,车士服之。考之《初学记》二十二引《周书》云:“年不登,甲不缨组”;又《燕策》云:“身自削甲札,妻自组甲絣。”絣是用丝锦所织带,以之穿组甲片而组甲,则谓之组甲,较之以绳索穿成者自为牢固;即为兵器所中,穿透后着肉亦无力。然太费工力,故年岁不丰,穿甲不用组絣。由此观之,贾、服之说较马说可信。马融又谓被练是以练为甲里,卑者所服。贾逵则以为以帛缀甲,步卒服之。考之《吕氏春秋去尤篇》“邾之故法,为甲裳以帛。公息忌谓邾君曰:‘不若以组。凡甲之所以为固者,以满窍也。今窍满矣,而任力者半耳。且组则不然,窍满则尽任力矣。’”由此观之,贾说有据。练是煮熟之生丝,柔软洁白,用以穿甲片成甲衣,自较以组穿甲为容易,但不如组带之坚牢。“组甲三百”“被练三千”,或组甲是车士,被练是徒兵。毛奇龄《经问》谓:“组甲者,漆皮而紩之;被练者,絮练而组之。”亦与此说相近。

下面是关于铠甲形制的一些说明以及一些铠甲形制的示意图(出自蒋文孝的硕士论文《秦始皇陵K9801陪葬坑出土石铠甲研究——兼论秦俑铠甲》,该文讲述了他们用与秦时相同的工具及材料试制石铠甲的结果):

自铠甲坑发现以后,袁仲一先生又将秦俑铠甲与石铠甲作了对比研究,依据形制与编缀方法,将秦俑铠甲分为二类七型。第一类铠甲有甲片组成,包括四型:一型为筒子甲,无披膊,为骑兵铠甲;二型双肩带披膊,可分两式,I式甲片大而少,为一般士兵所穿,II式甲片小而多,为下级军吏所穿;三型无披膊,是指挥车上的御手俑所穿;四型是战车上的御手俑所穿铠甲。第二类,铠甲由整片皮革制成,上面嵌缀皮甲片或金属甲片,即原报告中的第二类。可分为三型,一型只有前身甲,为中级军吏所穿;二型由身甲和披膊组成,亦为中级军吏所穿;三型前身较长,下摆呈尖角形,后身甲较短,下沿平齐,可分两式,I式无披膊,II式双肩带有未嵌缀甲片的披膊。三型甲是高级军吏俑所穿(图一—图四)。(蒋文孝(硕士论文) 《秦始皇陵K9801陪葬坑出土石铠甲研究——兼论秦俑铠甲》 (p 03)):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下面则是出土于九连墩楚墓的皮铠甲(复原后,以下照片截自网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杨泓先生有云:

皮甲都是由甲身、甲裙和甲袖三部分构成,并都配有1件由甲片编缀的皮胄,合成1套完整的皮甲胄。甲身由胸甲、背甲、肩片、肋片及甲领组成,胸、背、肩、肋的甲片系固定编缀,随着所在部位不同而形状各异,编好后全形类似“背心”状,再在肩片上缘编联向上斜张的大型甲领。甲裙一般由4排甲片编成,每排横联14片,甲片上窄下宽略呈梯形,作固定编缀,由左向右依次叠压,形成口窄底阔的圆圈形状。各排甲片的大小稍有不同,下排的甲片比它上一排的尺寸略大,其圈口上缘正好套住上排圈口的下缘,然后通过甲片居中的一组穿孔作活动编缀,因此下圈甲裙可以向上推叠至上圈甲裙的外侧,使披甲的战士弯身时,得以俯仰自如。多用上下13排甲片联成整只甲袖,甲袖由较小的半弧形甲片编成,,每排甲片横向作固定编缀,大致构成下面不封口的圆环状,除最下面相当袖口处的一排外,其余各排所用甲片数量相同,有的皮甲用4片,也有的用7片,最上面肩部的一排甲片尺寸最大,向下各排依次减小,然后把各排之间作活动编缀,形成上大下小可以伸缩的袖筒。再将左、右两只甲袖与甲身左、右的肩片联缀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皮甲。

汉代文献简牍中,铠、甲二名分别用于称铁质和皮质的个人防护装具,铁质用铠,皮质用甲,多不混用,也不以铠甲二字连称,有关情况可参看《中国古兵器论丛(增订本)》页13。尹湾汉简武库兵车器集簿亦如此。

曾侯乙墓出土髹漆皮甲胄复原示意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上杨泓先生的说明及铠甲示意图出自《中国古代皮甲》

————————————————————

《昭二十八年传》:

初,叔向欲娶于申公巫臣氏,其母欲娶其党。叔向曰:“吾母多而庶鲜,吾惩舅氏矣。”其母曰:“子灵之妻杀三夫、一君、一子,而亡一国、两卿矣,可无惩乎?吾闻之:‘甚美必有甚恶,’是郑穆少妃姚子之子,子貉之妹也。子貉早死,无后,而天钟美于是,将必以是大有败也。昔有仍氏生女,黰黑,而甚美,光可以鉴,名曰玄妻。乐正后夔取之,生伯封,实有豕心,贪惏无餍,忿纇无期,谓之封豕。有穷-后羿灭之,夔是以不祀。且三代之亡、共子之废,皆是物也。女何以为哉?夫有尤物,足以移人。苟非德义,则必有祸。”叔向惧,不敢取。平公强使取之,生伯石。伯石始生,子容之母走谒诸姑,曰:“长叔姒生男。”姑视之。及堂,闻其声而还,曰:“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遂弗视。((p 1492)(10280202))(114、068)

我的粗译:

当初,叔向想要娶申公巫臣家的女儿,但叔向的母亲想让他娶自己娘家的女儿。叔向反对说:“吾母多而庶鲜,吾惩舅氏矣。”他是说:舅舅家的女儿有嫉妒的传统,所以尽管我有很多庶母,可我们家没有多少庶子,我可不敢再招惹她们了。但是他母亲就告诉他:

“子灵的老婆(夏姬)杀了三夫、一君、一子,还亡了一国、两卿,怎么可能没有报应?我听说‘甚美必有甚恶’,她是郑穆公少妃姚子之子,也是子貉之妹。子貉早死,无后,所以老天爷就把‘美’都给了她,是要用这个‘美’狠狠惩罚什么人。当初有仍氏生女,头发长得很黑又非常‘美’,光亮的像镜子,被人叫做玄妻。乐正后夔娶了她,生了伯封,长了颗猪的心,贪惏无餍,忿纇无期,被人称为封豕。最终被有穷-后羿灭掉了,从此夔的祭祀无人延续。何况三代的灭亡、共子之所以被废,都是由于这种美色。你为啥非得娶她不可?特别美丽的女子,能让所有人都晕头转向。要是自身没有足够的‘德义’,娶了这样的女子必定会招灾惹祸。”

叔向害怕了,不敢娶那个女子。但这时晋平公听说了此事,坚持让叔向娶了夏姬的女儿,娶了以后生了伯石。伯石刚生下来,子容的母亲(杨注:子容母,叔向嫂,伯华妻也。)就去报告自家的婆婆(也就是叔向的母亲),说:“长叔姒生男。”叔向的母亲去探视。她走到堂跟前,听到了这孩子的声音之后马上就回来了,说:“是豺狼之声也。狼子野心。非是,莫丧羊舌氏矣。”她是说:这就是“豺狼之声”啊,“狼子野心”,要不出这么个有“野心”的人,也灭不了我们羊舌氏。她就此不去探视那对母子。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共子”曰:“共子即晋-太子申生,以晋献公宠骊姬废。”

杨伯峻先生注“长叔姒”曰:“长叔谓叔向,伯华之长弟。兄弟之妻为娣姒,年长者为姒,稚者为娣,以妇之年龄言,不以兄弟之年言。夏姬女是弟妇,而其嫂称之为姒,明其年大于伯华之妻。”

杨伯峻先生又于《成十一年传》注“吾不以妾为姒”云:

姒,据《尔雅释亲》,有二义。《释亲》云:“女子同出,谓先生为姒,后生为娣。”“同出”,同父所生也,孙炎、郭璞解为“俱嫁事一夫”,误。“姒娣”第一义相当于“姊妹”。据《尔雅》,“姊妹”为兄弟对女兄弟之称呼,“姒娣”则是女兄弟间相互之称呼。其实,女兄弟间亦可称“姊妹”,《诗邶风泉水》“遂及伯姊”可以为证。男子于女兄亦可不称“姊”而称“姒”,《列女仁智传》“鲁-公乘姒者,鲁-公乘子皮之姒也”可以为证。由此义引申,《释亲》又云:“长妇谓稚妇为娣妇,娣妇谓长妇为姒妇。”此“姒”即“姒妇”之省称。“娣姒”第二义即相当于“妯娌”。此处,穆姜为兄妻,声伯之母为弟妻,而穆姜称之为“姒”,与昭二十八年《传》叔向之嫂称叔向之妻为“姒”相同,故孔《疏》云,虽是弟妻,年长于兄妻,兄妻称之为“姒”。妯娌之间,年长者为姒,年幼者为娣。姒娣依妯娌本人年龄,不依其丈夫年龄。此说与“姒娣”之为“姊妹”本义相合,甚有理。然邵晋涵《尔雅正义》、王念孙《广雅疏证》、李贻德《辑述》、沈钦韩《补注》皆不主此说,强谓兄妻为姒,弟妻为娣,姒娣之别,依其夫之长幼,不依妯娌之长幼。邵晋涵谓“《左传》之称姒者,不过称谓之间偶从其省”,李贻德、沈钦韩则云,妯娌互相恭敬,可以互相称姒。是皆不明姒娣本意。((p 0852)(08110301))

《昭二十八年传》:“夏六月,晋杀祁盈及杨食我。食我,祁盈之党也,而助乱,故杀之。遂灭祁氏、羊舌氏。”((p 1491)(10280201)),杨食我即伯石,他终于为羊舌氏招来了灭门之祸。这大概是“陈夏之乱”的最后一波回响吧,上距“陈杀其大夫洩冶”已经过去了八十六年,夏姬要活着也得一百多岁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