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左传》中的成语11 -- 桥上
《成九年经》:
公会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p 0841)(08090002))(068)
《成九年传》:
是行也,将始会吴,不至。((p 0843)(08090202))(068)
《成九年经》:
公至自会。((p 0841)(08090003))(068)
我的粗译:
这一次行动,是中原诸侯头一次准备与吴国会盟,但是吴人没来。
一些补充:
这里《左传》作者省略了参与行动的各家诸侯的名称。
蒲(杨注:蒲,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治稍东。),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7,北纬35.2(长垣县治稍东)。
————————————————————
《成九年经》: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鄆。((p 0842)(08090012))(068)
《成九年传》:
冬十一月,楚-子重自陈伐莒(jǔ),围渠丘。渠丘城恶,众溃,奔莒。戊申,楚入渠丘。莒人囚楚-公子平。楚人曰:“勿杀!吾归而俘。”莒人杀之。楚师围莒。莒城亦恶,庚申,莒溃。楚遂入鄆,莒无备故也。((p 0845)(08091001))(068)
君子曰:“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莒恃其陋,而不修城郭,浃(jiā)辰之间,而楚克其三都,无备也夫!《诗》曰:‘虽有丝、麻,无弃菅(jiān)、蒯(kuǎi);虽有姬、姜,无弃蕉萃(qiáo cuì);凡百君子,莫不代匮。’言备之不可以已(yǐ)也。”((p 0845)(08091002))(068)
《成十四年经》: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p 0867)(08140001))(068)
我的粗译:
这年冬十一月,楚国的子重从陈国出发讨伐莒国,包围了渠丘。渠丘城残缺破败,城中的人溃散了,一齐逃向莒国国都,戊申这天,楚军攻入渠丘。但是莒人抓住了楚国的公子平,这时楚人求莒人说:“勿杀!吾归而俘。”意思是别杀他,我们会放了你们的俘虏。可是莒人还是把他杀了。于是楚国的大军包围了莒国,莒国都城的城墙也不怎么样,到庚申那天,莒国都城的人也溃散了,楚国的军队还攻入了鄆那个城,这都是因为莒人事先没有准备。
贵族们都说:“最大的罪过就是仗着自己的地方穷破不进行军事准备;最大的善举则是随时做好应付不测的准备。莒国仗着自己穷破,不整修城墙,结果只经过“天干”一轮的时间,就被楚国的军队攻破了三座都城,这就是因为事先没做好准备。《诗》里说:‘虽有丝、麻,无弃菅(jiān)、蒯(kuǎi);虽有姬、姜,无弃蕉萃(qiáo cuì);凡百君子,莫不代匮。’说的就是要随时做好准备。”
一些补充:
下面是这几天的干支排序:戊申、己酉、庚戌、辛亥、壬子、癸丑、甲寅、乙卯、丙辰、丁巳、戊午、己未、庚申,从“戊申”到“庚申”,正是“浃(jiā)辰之间”——“天干”一轮的时间。
莒,推测位置为:东经118.83,北纬35.58(莒县县城,春秋初迁来)。
渠丘(杨注:据《清一统志》,渠丘在今莒县北。然楚伐莒,何以绕道由北而南?疑渠丘在莒县东南。),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9.00,北纬34.92(赣榆县塔山镇驻地土城村)。
鄆(杨注:“鄆”音運,《公羊》作“運”,同音假借。鲁有两鄆,东为东鄆,昭元年《传》云:“莒、鲁争鄆,为日久矣。”此时属鲁,故季孙帅师城之。必帅师者,备莒以兵来争也。《谷梁传》谓“称‘帅师’,言有难也”,恐未必然。成九年楚伐莒,“莒溃,楚遂入鄆”,襄十二年,“莒人伐我东鄙,围台,季武子救台,遂入鄆,取其钟以为公盘”,则其时鄆在莒矣。家炫翁《春秋详说》谓“鄆有三,莒之别邑亦曰鄆”,则成九年及襄十二年之鄆另是一鄆,恐不确。昭元年三月鲁复取鄆。诸及鄆皆与莒相邻。鄆当在今山东省-沂水县东北五十里。西鄆见成四年《经》并《注》。),推测位置为:东经118.77,北纬35.95(沂水县高桥镇徐家荣仁村)。
下面是郯国与莒国几个城邑的位置在天地图地形图上的标注,由此可见吴国和楚国在这个方向上也已经相遇,楚国打下了莒国,就遮断了吴国与晋国的交通:
东经118.77,北纬35.95——鄆(沂水县高桥镇徐家荣仁村)。
东经118.83,北纬35.58——莒(莒县县城,春秋初迁来)。
东经119.00,北纬34.92——渠丘(赣榆县塔山镇驻地土城村)。
东经118.34,北纬34.63——郯国(郯城北老城,郯国故城)。
东经118.32,北纬34.56——郯子庙遗迹(郯庙村)。
————————————————————
《成十七年经》:
楚人灭舒庸。((p 0896)(08170014))(068)
《成十七年传》:
舒庸人以楚师之败也,道吴人围巢,伐驾,围釐、虺,遂恃吴而不设备。楚-公子橐师袭舒庸,灭之。((p 0903)(08171101))(068)
我的粗译:
舒庸人看到楚师在鄢陵被打败,于是为吴人带路包围了巢,吴人还进攻了驾,进而包围了釐和虺,于是舒庸人仗着有吴国撑腰,不注意警戒。结果被楚国的公子橐师率兵偷袭,舒庸被灭。
一些补充:
鄢陵之战在去年(成十六年)。
鄢陵推测位置为:东经114.17,北纬34.18(鄢陵,前步村及其北周围,有遗址,大城内东墙北段依东墙有一甚小方城,大城:长方;小城:近方;大城:800—988╳1959米;小城:148╳184米。)。下面是前步村鄢陵故城遗址示意图,出自许宏先生《先秦城市考古学研究》:
舒庸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7.9,北纬31.2(无为姚沟)。
驾(杨注:驾与釐皆当在今安徽-无为县境。虺则在今安徽-庐江县境。),推测位置为:东经117.78,北纬31.19(无为县白鹤观)。
釐,推测位置为:东经117.94,北纬31.14(无为县高沟)。
虺,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7.38,北纬31.24(庐江县白湖镇慕容城遗址)。
舒庸此前已是楚人的附庸,所以楚人的据点就在附近。
下面是吴、楚间几场战斗涉及地点在天地图地形图上的标注:
东经112.18,北纬30.42——楚(纪南城)。
东经112.22,北纬32.91——吕(南阳市镇平县侯集镇南马圈王、宋小庄、鄂营一带)。
东经112.53,北纬33.00——申(南阳瓦房庄附近古宛城遗址)。
东经113.12,北纬31.99——唐(随州唐镇)。
东经113.20,北纬31.75——随(安居镇及其北面的安居中学之间,有遗址)。
东经113.29,北纬33.50——叶(旧县乡十字街口为中心,有遗址)。
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郑韩故城)。
东经114.17,北纬34.18——鄢陵(鄢陵,前步村及其北周围,有遗址)。
东经114.25,北纬33.25——蔡(上蔡西南卢岗乡翟村东二郎台周围。蔡国故城遗址)。
东经114.70,北纬32.31——息(息县城郊乡徐庄村青龙寺息国故城遗址)。
东经114.7 ,北纬35.2 ——蒲(长垣县治稍东)。
东经114.88,北纬33.73——陈(淮阳县城)。
东经115.59,北纬34.38——宋(宋国,商丘老南关)。
东经115.79,北纬32.96——胡(阜阳市白庙集胡庙)。
东经115.98,北纬33.64——城父(亳州城父镇,夷城父)。
东经116.72,北纬32.71——州来(凤台城关北古城村)。
东经117.38,北纬31.24——虺(庐江县白湖镇慕容城遗址)。
东经117.69,北纬31.66——巢(巢湖市,唐咀遗址)。
东经117.78,北纬31.19 ——驾(无为县白鹤观)。
东经117.9 ,北纬31.2 ——舒庸(无为姚沟)。
东经117.94,北纬31.14——釐(无为县高沟)。
东经118.32,北纬34.56——郯子庙遗迹(郯庙村)。
东经118.34,北纬34.63——郯国(郯城北老城,郯国故城)。
东经118.40,北纬33.35——徐(泗洪县半城镇,庄二十六年后)。
东经118.60,北纬31.29——鸠兹(芜湖黄池镇楚王城)。
东经118.86,北纬31.63——衡山(当塗县东北六十里之横山)。
东经119.00,北纬34.92——渠丘(赣榆县塔山镇驻地土城村)。
东经119.62,北纬31.84——吴(葛城遗址,估计昭二十八年前)。
注意,当时吴楚之间交往并不走长江,史念海先生对此有辩析如下:
为什么吴楚的战争不在长江沿岸进行,而转移到淮水流域争衡?有人说,吴楚共长江之险,而吴居楚的下流,仰攻不能胜,故吴用兵常从淮右北道。但是楚人也由淮右进兵,和吴人所走的路相同,这样道理就不能解释了。其实这不是仰攻或俯攻的问题,而是吴楚之间的长江能不能在交通方面为当时人充分利用的问题。《禹贡》说:“江汉朝宗于海,九江孔殷。”九江的解释甚多,伪孔《传》说,“江于此州分为九道”。孔颖达《正义》加以引申说:“江是此水大名,谓大江分而为九,犹大河分为九河。”郑玄说:“九江从山溪所出,谓各自别源,非大江也。下流合于大江。”这是两种不同的说法。后来有许多人都在替九江找名称,定地位,闹出不少麻烦。这主要是由于过去的人们都认为九江的“九”乃是一个固定的数字,因而从九江的本流分脉来说,要找出九条分流的名称;从入江的小水说,更要找出九条小水的名称。朱熹曾对这两方面的说法,都提出了批评。他批评前一种说法,说是:“若曰派别为九,则江流上下洲渚不一,今所记以为九者,若必首尾长短均布若一,则横断一节,纵别为九,一水之间,当有一洲。九江之间,沙水相间,乃有十有七道,于地将无所容。若曰参差取之,不必齐一,则又不知断自何许,而数共九也。”他又批评后一种说法,说是:“若曰旁记横入小江之数,则自岷山以东入于海处,不知其当为几十百江矣。”朱熹这些批评是很对的。他还说“经文(《禹贡》)所言九江孔殷,正以见其吐吞壮盛,浩无津涯之势”。这种解释也是不错的。不过他也还受了九江“九”字的束缚,就定洞庭为九江,因为洞庭是浩无津涯,而且为其周围九水所汇聚的地方。就《禹贡》来说,这种解释是相当勉强的。洞庭在《禹贡》中是称为云梦的。云梦泽相当广大,横于江的南北。春秋时代人还有称江以北为云,江以南为梦的。可见以九江为云梦的说法是不恰当的。(史念海 《河山集》 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 074)《春秋时代的交通道路》)
朱熹以洞庭来解释九江是不与《禹贡》相合的,但说九江是吐吞壮盛,浩无津涯之势,正指出九江一带在古代是不大适于交通的地方。九江所在,固不可以九水来忖度,但在吴楚之间则是应当毫无疑义的。江水在今湖北江西之间和江西安徽之间,两岸湖泊分布甚多,显示出是古代江流浩淼的遗迹。这一区域已不是云梦范围之中,以之为九江所在或者还不太过分。江流到这里可能分派甚多,所以称为九江。也许和黄河下流的九河相仿佛。这种自然环境的不利正予吴楚之间的交通以不少的困难。(史念海 《河山集》 一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p 075)《春秋时代的交通道路》)
另外,也要注意,其实当时楚国在郢都一带并没有多少兵力,对外征战的主力是在申、吕和息一带,也就是说并没有在长江沿岸。尤其是向东进攻的出发地很可能是位于淮河上游沿岸的息,甚至是淮河中游一带,这也是楚人沿淮河进兵的理由吧。
下面是湖北安徽之间长江的天地图卫星图,图中下方中部是鄱阳湖口,左上角是湖北黄冈,右上角是安徽池州。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5
🙂《左传》中的成语11 22 桥上 字4033 2014-04-19 06:16:50
🙂《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4 3 桥上 字9394 2014-04-23 04:57:58
🙂《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3
🙂《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2 4 桥上 字9203 2014-04-21 06:11:44
🙂《左传》中的成语11附:陈夏之乱1 7 桥上 字13655 2014-04-20 0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