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12):犹大地轶事:希律王朝 -- 本嘉明

共:💬8 🌺1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茗谈(112)-4

沙龙是不是一个好的将领和政治家?我同晨枫先生的意见有很大的不同。

[URL=]晨枫:战将沙龙[/URL]

(一)

沙龙是一个好的将领。

沙龙类似于新中国名将中的林彪彭德怀,是从基层打上来的,尤其擅长游击战术,非常了解对手的心理,他的主动性极强。但问题是沙龙是个农民的后代,没有豪门背景还思想右倾,当时把持以色列军队的将军,都是(左翼)工党党员和学院派(类似于刘伯承,粟裕,刘亚楼等),联合起来排挤沙龙。

在6日战争和1973年战争中,作为前线军/师级指挥员的沙龙,确实屡屡抗命,但这个是有前提的,就是他小子跟巴顿一样,本来是人家的上级或平级,“办公室政治”搞着搞着就变成了人家的下级,在战争中要听人家(那些较为笨拙的参谋部将领)的指挥。他的能力/资历和在部队的威望,使得他有抗命的本钱。尤其是他抗命往往抗得对,达扬和贝京都一再袒护他,为什么袒护他?因为他其实做了达扬想做又犹豫不决的决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左边是独眼达扬,右边是敢于跟领导套近乎的厚脸皮。

那么,沙龙为什么抗命往往抗得对?

因为以色列的每场战争,都是“礼拜战争,电视秀战争”,这一点,只有沙龙看出来了。

在每场战争中,以色列都无力持久,必须在一周(或极短的时期)内,先声夺人,取得(哪怕是表面上的)优势,才能既赢得美国的实际支援,又逼退怯懦的阿拉伯将军们以及背后的苏联。所以其实以军是没有选择的,必须不要怕乱,快打猛打,勇于出击,勇于捕捉战机,就是超市搞“60秒免费扫货”时那种不管不顾的屌丝劲头。沙龙几乎是完美地演绎了这种风格,所以沙龙虽然有不体恤部下的恶名,但沙龙到了哪条战线,哪里的以军就士气大振。他往往像钟伟一样,狗遛人,拖着以军总参谋部一群无能犹豫的将军团团乱转,不得不跟着他下注豪赌,但不赌怎么办?不赌就是以色列等死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73年战争中,头部负伤,差点挂掉。

以军的基层官兵,对沙龙无比崇拜,而总参谋部的“政委们”,恨得他要死。沙龙一生的遗憾,是硬升不到以军的最高军阶------参谋总长,又不能像巴顿那样及时死掉,给自己升不上去找个台阶。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总理来看望入伍新战士。这些新战士都是苏联解体后移民来的俄裔犹太人。

沙龙不是蛮勇,他下注的前提,是摸透了阿拉伯对手的心理,可以说,他在心理战上,始终对对手们保持着高压的态势。沙龙从政后,坚持对埃及友好,同穆巴拉克总统和那帮在战场上交过手的埃及败将,保持了很好的私人友谊,其前提,其实就是那帮阿拉伯人怕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二)

沙龙挥泪退伍从政后,政客们就像政委们一样地怕他,知道他就是个抢班夺权的命,所以沙龙在历届内阁里,在闲差上混了很久。

但他有能力把闲差(农业部长)楞给唱红打黑了。

他以将军的战略眼光,看出西岸被占领土的重要性,因此在农业部长职权内的“屯垦指标”用完后,他又勾搭国内极右翼组织,怂恿他们去“支边”,私自建立“非法定居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些极右翼组织的成员,是一群绝对狂热的愤青,只要领导人一声令下,提个小包袱就到那鸟不生蛋的荒山头去蹲号子了。沙龙是按军事眼光划定定居点的,往往是荒野里的制高点,真不是人能长期呆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3图:以色列“鬼城”

对于定居点问题,工党政府一直在表面上比较保守谨慎,美国也一直警告以色列少惹事生非。沙龙就“里通外国”,支使愤青们造成既成事实。

当今天“巴勒斯坦国”在西岸领土被联合国“拥立”后,由于大量定居点掌握在以色列居民手里,巴勒斯坦领土残破,互不联属,完全不成气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三)

沙龙在以色列政坛上,作为“坏小孩”存在,喳喳乎乎做了许多左翼执政党不敢明做的事,其实为以色列在对外谈判中赢得了许多“无中生有的筹码”。不管从军事史和政治史而言,没有沙龙,绝对不会有今天这个以色列。跟美国周旋,内部铁板一块,强调团结,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2001年的沙龙和佩雷斯,就是刘老根和范伟。

而且他还不忘谋私。沙龙是以色列排名TOP 3 的大地主。

作为“拯救以色列”的名将出名后,沙龙知道在军界混不上参谋总长了,肯定要去政界,但又不想两袖清风,于是先躜家业。他看上了一个400公顷的农场,人家开价50万美元,他一分没有,不过不要紧,一个崇拜他的纽约犹太资本家替他垫付了。

靠着老婆管理这个农场,沙龙完全没有经济压力(农场的绝大部分土地分割出租了),在政界如鱼得水。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那批支持他的国际犹太资本家(美国,南非等地的),在他竞选总理时还紧密地团结在他周围。由于如此富有,并且勾结外国资本,他的一个儿子还因为“洗白竞选资金”而被刑事调查。

总之,沙龙是个非常复杂的角色,一个真男儿,一个令人恨也令人欣赏的,活生生的人。他没有穷奢极欲的不良嗜好,顾家,罩着铁哥们。其实他是死在过于肥胖上的,虽然医生严令他减肥,但只要到他的农场去拜访他的老朋友,在村口他喜欢的烧鸡铺给他捎个“德州烧鸡”进门,他还是高兴得飞奔过来。

虽然一辈子闯了不少祸,但他旗帜鲜明地爱以色列,不择手段地捍卫以色列,这是没有疑问的。

(四)

犹太人的问题,是一个存在了2000年的问题。

在罗马帝国肇始,奥古斯都统治时期(即耶稣出生,希律王统治犹太国时期),罗马以25个罗马军团+25个辅助军团,共30万正规军的兵力,统治着广大的帝国疆域,600个民族,上亿人口(其中罗马公民,即可征召服兵役的男性可投票公民,约500万人)。但罗马娴熟的统治术,对于一神教+坚信自己是上帝唯一选民的犹太人,相当无力。

当时,帝国境内有三个百万居民级的大都市:第一是罗马,第二是希腊人建立的埃及亚历山大港,第三是中东高度繁荣和文化发达的安条克城。其中,罗马的犹太人聚居区,壮年男性约5000人;亚历山大港则可能多达40万犹太人(男女都算);安条克接近犹太国,商业又发达,犹太人肯定也不少。再加上犹太国的国民,和其他较小罗马城镇的犹太社区,在整个罗马世界里,犹太人(壮年男性)的总数应该在百万以上。

罗马人信奉多神教,通过奉迎被征服民族的神祗到罗马“万神殿”上户口,罗马人顺利地同化了绝大多数被统治民族,偏偏犹太人由于一神教的排外,罗马人不得其门而入。由于在罗马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必须贡献1/10的收入给耶路撒冷神殿,因此神殿祭司团拥有惊人的财富。正是为了钳制祭司团的巨大隐形权力,奥古斯都才曲意结交希律王,因为希律不是纯种犹太人,被祭司团所不容,有了这个高度希腊化的“犹奸”,罗马才放心一点。当然,他们没有放心多久,耶稣死后不久,犹太人大起义,神殿最终被夷为平地。自凯撒给予犹太人极高的政治地位以来,其实犹太人在罗马帝国里享受种种特权(比如不必服兵役参加辅助军团),他们为什么还要得寸进尺地起来反抗罗马人,是很多历史学家想不通的事。

此后,犹太人在历史上多次被放逐被追剿,而始终保持文化不散,是因为犹太人社区里有一批“拉比”和宗教坚定分子,薪火相传。这些人维护犹太文化的传承,同时也是他们自己养家糊口的生计和职业,已经公私合一了。

到了今天,以色列在同阿拉伯世界的历次战争中,散布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的犹太社团里,这批中坚分子需要看得见摸得着的“胜利消息”,来为犹太社团打气(保住社团就是保住自己的饭碗),并以此来游说美国国会和政府迅速援助以色列。因此以色列的历次战争,战争前期以军在战术上的胜利,往往具备战略上的效果。就是说,好比是美国打算紧急放一笔款子(军火援助和政治支持)给以色列,供以色列临时周转,但“不见担保不撒鹰”,你以色列必须要给这个大老板放款人一点信心,就是提供担保。沙龙的作战风格,在战略上讲,在全局来讲,可能有自私抢功/不听指挥的问题,但首先这个人被偶像化了,他就是一个有力的担保;随后他投入战斗,胜绩被大肆渲染后,又是对美国犹太社团的鼓舞和对阿拉伯世界的打击。

纵观历次中东战争,犹太人从不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之类“长流程作战方案”,因为国际形势根本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以军必须从一开始就赢得一些局部胜利并大肆宣扬,以巩固军心和争取美援。以军打的,是分阶段的“宣传战”,揩一段萝卜咬一段,走到哪里算哪里,并不看重一个完美的总作战计划------你即便有个完美的“施里芬计划”在手,《星星》刚演到一半,美苏幕后一博弈,你“被停战”了,算谁的?

所以,沙龙再怎么毛病众多,他就是最衬以色列国防军的那盘菜。因为他勇于主动寻求战机,敢于抗命冒险,一旦小胜就大肆炫耀,一抓住战机就猛攻不舍尽量扩大战果,把整个犹疑避战的总参谋部拖得人仰马翻,而且小子命硬,总是喜剧收场。

对于以色列,谁人横刀立马,惟我沙大将军。斯人已去,以色列就只剩300件核武器,是“硬”得起来的吗?我们不知道耶。

通宝推:宅羊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