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茗谈(112):犹大地轶事:希律王朝 -- 本嘉明

共:💬8 🌺16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茗谈(112)-3

细心的朋友可能要奇怪,这篇写了这么多了,我为什么还没有贴一张主角“大希律”的三寸免冠标准像?

我是故意的,因为我知道大家忙,大脑里没那么多剩余内存,记这乱七八糟的玩意儿,要记,大家就记“当代希律王”吧。

当代以色列还真有希律王,或者说,混世魔王。

在赎罪日战争(Yom Kippur War,1973.10.6—10.26)中,一举包抄到埃及第三军团后方的以色列143师的坦克上,漆着“阿里尔,以色列之王!”,然后就雄赳赳气昂昂,跨 过苏伊士运河,打进埃及境内。

这个“阿里尔”,就是143师的师长,阿里尔-沙龙(Ariel Sharon)。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一)

今天的以色列,有没有必要建设“第三圣殿”?

一般讲,没必要。因为第一,圣殿山上的原址,被“圆顶清真寺”占了,你要拆人家的庙,又没有百万城管加持,那后果自负。

第二,其实“圣殿经济学”的作用,已经由“以色列”这个国家的形式,发挥出来了。世界各地的犹太侨民组织,如北美的The Jewish Federations of North America(JFNA),法国的Federation des Societes Juif de France (FSJF),以及其他大小不等,林林总总的(以色列境外)犹太社区组织,都连续不断地捐款和购买以色列公债。而以色列国内的组织如“犹太民族发展基金会(KKL-Jewish National Fund) ”,以色列基金会等,也不断地巡回世界各地演讲/筹资,鼓动侨民。

1973年10月7日,赎罪日战争爆发,埃军一举突破以色列吹嘘的巴列夫防线,当时的以色列国防部长摩西-达扬在焦虑中脱口而出:“第三圣殿有难了!”。这里说的“第三圣殿”,就是指以色列国。

既然有了圣殿,搭配一个希律王,也很合理。

(二)

沙龙的父亲,是来自白俄罗斯的犹太移民。沙龙是在以色列的国土上出生的“二代外省人”,这已经相当珍稀了。更珍稀的是,这厮居然不信犹太教------或者说,不信任何教。

因为不信教,他的一生,非常地“实用主义”,非常地能折腾,昨天还在政坛上利用犹太教狂热派,今天就又把人家抛弃了。虽然他口口声声一切行动是为了以色列,但除了他老沙家那几口子,全以色列的银民基本都同意,他也无时无刻不惦记着自家高老庄那一亩三分地。

对沙龙的一生,我用一句话评价:“风风火火的爱国主义,没心没肺的自私自利”。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当然,他一个农民,折腾,是从当兵起步,伴随着硝烟,同以色列一起成长。

如果没有沙龙,以色列的历史,绝对会改写。

(三)

我们先要对二战后建国的以色列,有几个基本常识。

首先,以色列这个国家,是从“人民公社”起步的。以色列的“三农问题”,主体就是集体农庄问题。集体农庄分两种,Mochav(莫沙夫,定居点/农垦村)和Kibboutz(基布兹,集体社)。在早期,这些外来的犹太移民,在充满敌意的外部环境下,必须紧密合作才能在贫瘠荒凉的土地上站稳脚跟,公社化集体制的色彩明显。所以,以色列建国后头30年里,始终是左翼政党(工党)一党独大,直到70年代,纠集了各路右翼势力的“利库德集团”击败工党,才进入轮替执政时代。

而今天以色列的普通国民,其实是“右翼为里,左翼为表”,就是在国内社会财富的再分配上,主流民意趋近左翼的社会主义理念;而在领土和对阿拉伯世界的态度(实际是对整个外部世界的态度)问题上,主流民意靠近右翼,因为右翼比较强硬。以色列的国会有120名议员,目前右翼约有25席,中间偏右政党占42席,中间派33席,中间偏左+左翼约18席。

而右翼能够在以色列立国后的第二个30年里胜出(同某兔何其相似尔),关键的原因,就是对于“被占领土”的态度,迎合了最多数国民的心底真实想法。

以色列在历次战争中占领的,超出1948年立国时联合国授予的领土范围(绿线)的土地,大致分为三块:接壤埃及的西奈半岛+加沙地带;接壤叙利亚的戈兰高地;接壤约旦的“约旦河西岸”。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三块地,在以色列国民的心目中,是大不一样的。

西奈半岛,由于以色列同埃及单独媾和(戴维营协议),以色列不得不松手,在1982年归还了埃及;并于2005年撤出加沙地带。但对于戈兰高地,则坚决不肯归还,主要是考虑对叙防御的战略意义。

而中部的“西岸地区”,以色列自古称为“撒玛利亚”(Samaria)。“撒玛利亚”是个山区,其中分布有大量的小溪谷,这些溪谷水源充沛土地肥沃。“撒玛利亚”以南是犹地亚(Judea)山丘地区,比较荒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以色列的国民,目前有800万人,其中680万是犹太人,这些占主流的犹太裔国民,对于“犹地亚-撒玛利亚”地区,是绝对不肯放弃的。

首先,没有“撒玛利亚”地区的话,以色列国土最狭窄处,仅12英里,根本无法作军事防御。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其次,以色列的犹太裔国民,2/3以上聚居在沿海地区。从“撒玛利亚”各山头上打炮,基本能覆盖全部犹太聚居区;地对地导弹就更不用说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三,失去“撒玛利亚”,以色列的水源将大受影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第四,自苏联解体后,数以十万计的前苏联地区犹太人移民到以色列,以色列必须有足够的宜居空间容纳他们,“撒玛利亚”地区是最好的选择。

第五,这就说到以色列跟中国一样的脾气了,就是“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这片地区,自古以来啊,就是犹太人的龙兴之地。所以在1977年,当年的老总理,顽固右派贝京,在大庭广众下朗诵了一段希伯来文的《圣经》后,就宣布俺们犹太人既然拿下了希伯伦和伯利恒,那就再也不走了。自古以来嘛。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上图:所罗门王极盛时,王国能影响的地区,看来是“自古以来”的下半场戏码

所以,加沙地带,戈兰高地,西岸地区这3块,至今没有解决归属问题,在以色列的军事实力被彻底削弱前,也根本解决不了。而这3个问题不解决,中东地区,就永远是火药桶,是恐怖分子(或者叫“民族解放游击队”)的永续发源地。而由于有“巴勒斯坦恐怖分子”在活跃,沿海地带的以色列国民需要安全感,新来的移民需要生活空间,这地就更不能归还别人了。

这个问题,已经不能用一般的泛道德角度和外交原则来看待,也不再是正义和非正义能管辖的了------真理在大炮的射程以内嘛。

沙龙,就是以色列的大炮。

通宝推:浣花岛主,wxmang的书童甲,不会飞的鱼儿,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