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0 前言:关于世界观和信仰 -- 海碗

共:💬69 🌺19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2.3 感官认知和意识认知的特点和区别

把意识具备的认知能力,加上眼睛等5种认知能力,一共是6种认知能力。但意识的认知能力,和眼睛等5种感官的认知能力,是有很大不同的。

眼睛等5种感官的认知,是“整体性”的、“连续性”的认知。这一部分的了解,可能要靠各位调动自己的直觉和经验了。可能理解起来有点辛苦,不过这也是了解自己的“内省”的一部分吧。

所谓“整体性”,举例说,就是你睁开眼睛,那么“视野”所及,所有凳子、桌子、墙壁的漆、画,都已被你所感知了。但在你意识中,回忆起来的时候,却只是某个范围、环节。所以意识的认知,不具备“整体性”,意识的认知是抽象的、择取重点而忽略细节的认知。

所谓“连续性”,举例就是你注视着风中一朵花,那么,在眼睛关注的那一“时间段”中,这朵花的所在环境以及花儿的每次摇曳、每个姿态都进入你眼中,据说神瑛侍者就是这么被绛珠仙草打动的;但是在你意识中回忆的时候,可能只是选取其中一个片段、剪影。所以感官认知具备“连续性”,意识没有,只有“片段性”,也是择取重点、忽略细节的。但是,虽然意识会忽略细节,但是却会择取重点,不止如此,而且会添油加醋、歪曲真相。所以会有红楼梦那么一出因缘,而且我们都听说过一句话:恋爱中的人是愚蠢的。所以愚蠢,是因为意识在加工和歪曲;明白一丑丫头啊,你当做西施,被猪油蒙了心了。

你应该能知道这种差别。这是我们共同的体验和常识。关于具体和抽象、整体性和选择局部,怎么具体说明这一点呢?再举例如:您对着您的恋人,视线所及,她每根发丝都落在您眼中;但在您回忆的时候,您是无法确定每根发丝的位置的,但不妨碍您认知“那一低头的温柔的秀发”。这是感官认知和意识认知的差别。由此,可能您已经明白:您感觉是否幸福,其实主要并不取决于您5种感官的感受的质量;而主要取决于您意识的渲染、勾勒幸福场景的能力。所以思念也一样带来幸福和满足;同样,不合适的思念(思维)也导致烦恼,所以你每次想到你最讨厌的那个王八蛋都会生气。

佛教把“眼见为实”类型的、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认知能力叫做“现前识”或“现前认知”,这是对境时才有,是具体的、带有细节的。一共就只有5种,就是五种感官。

而“记忆”“想象”“推理”类型的,则被称为“分别识”或“分别知”,这是抽象的、忽略大多数细节的认知。这就是“意识”。意识的认知会做总结、概括、抽象。推理和逻辑是意识的功能;归纳和演绎,也都是意识的功能;概念的产生、联想、使用,也都是意识的功能。我们说到“水”、“物质”、“灵魂”所有的词汇,其实都是一种特定的概念。

佛教认知理论认为,概念本身是一种界定,你从水的特征,可以形成水的概念;当水的概念形成之后,就能界定“水”这种东西;而对“水”的界定,是和一切“非水”区分开的。所以,水不是火,也不是土,或其他任何一种东西(非水);你永远都不会混淆。这句话的意思是:你界定了“水”的概念,同时就界定了“非水”的概念。意识能完成所有这一切运作过程。后文会对此再做深入的分析。

要补充的是:意识也具有整体性、连续性的认知,所以,也有“现前认知”的能力和成分。比如,你眼睛所见的,如何被意识了解呢?所以意识对所见、所听的了解,是一种“现前认知”。然后,佛教讲最终的“证悟”或“开悟”,这里必须是意识发生了特定的“现前认知”。神通或特异功能都不是五种感官的认知,而是属于意识的特别的认知能力。这里有很多学术性东西,稍微提及一下。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