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从GSK事件看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向何处去 -- chalet

共:💬9 🌺3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从GSK事件看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向何处去(2)

先纠正一个数据。刚看到一条关于常州的长围脖,上面说给医生的药品回扣已经占到药价的15-20%甚至更高。正好,我们就要讨论这个药价的问题了。

我们知道国产药品存在很多问题,从整体上说,主要是小药厂众多,没有研发能力(即使现在的大药厂、上市公司也差不多),以仿制为主,导致市场上重复种类过多。这种情况下,厂家想尽一切办法提高自己的生存优势,采用的手段无非就是带金销售。

市场上很多国产药,给到那些个体医药代表的价格,折扣低得惊人,最低的只有一折。这就意味剩下的9成基本就是药代、医院和医生分了。这里的医院所占的费用,实际上包括医院正常的药费收入、药剂科相关人员的费用和进药要打点给主管人员的费用(这个是一次性的)。总的来说,各个药品之间的竞争无非就是看谁给到医生的回扣更多,没有什么技术含量。

要提高回扣的数量,除了提高分成比例之外,还有就是提高药品的单价。药厂的通行做法就是用换包装、换剂型之类的方法来重新申请一个价格,提高了单价,回扣自然可以给的多。

这里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药品价格的形成机制。对于非医保范围内的药物,行政机关几乎没有限制。药厂只要出一些支持文件,自报产品的成本,然后报出一个貌似合理的销售价格,就会得到产地物价部门的批准。有了产地物价部门批准的价格,药厂在其它地区可以拿着同样的支持文件和已批准的产地价格去报批,基本也不会被驳回。也就是说,10倍于厂家成本的价格,就会这么轻松的批下来。医保范围内药品的价格是如何批下来的,我没有参与过,但是估计和上述过程不会有太大差别。也就是说,国家面对药品价格的虚高,实际在源头上并未将其卡死。原因何在,我猜想和“以药养医”、推诿责任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政策不无关系。

那么这个和当前的跨国药企连环爆出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公平的说,跨国药企在医药市场上操作的手段要比国产药厂要多得多。我们把宏观层面的事情略去不提,只说相对微观的情况。跨国药企对销量的控制一般有两个方面:思想上影响,利益上收买。思想上影响就是带有厂家倾向的学术推广活动,这分为对高层专家的影响(如用国外医学信息)、对普通处方医生的影响(如用国内高层专家),使得医生从内心认可它们的产品,愿意处方。利益上收买其本质就是带金销售,方式除了回扣之外,还包括送医生开会或游玩(国内或国外)、利用IV期临床研究的名义或征集病例的名义给钱,也就是说,为回扣加了一层学术的伪装。实际上在这些活动中,除了少数会议,绝大部分的活动其学术含量是不高的,也只有少数讲求学术的医生,会很好的利用各种开会的机会学习。

客观上讲,由于跨国药厂还是花了一部分精力在学术推广上,而医院和医学学术组织对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CME)力度不够,所以跨国药厂对提高国内医学水平还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虽然厂家的活动都有倾向性,但是在多个竞争产品同时进行学术推广的时候,厂家的博弈给了医生了解各方面观点的机会。

但是在08年经济危机之后,跨国药厂对国内市场的利润要求大幅度提高,几乎所有跨国药厂都采取了销售导向的策略:大幅缩减学术推广的经费、提高销售费用。因此,带金销售的竞争也就越来越激烈。

再抗一会铁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