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转贴】看了Landkid兄的重巡,转贴一篇战列舰的吧----二战各国战列舰比较 -- 掌门大师兄

共:💬32 🌺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金刚级战列舰(zt)――我感觉金刚级应该算是BC(战巡)吧?

二次大战期间,日本海军先后拥有12艘大型战列舰,其中最有名的当数“大和”号和“武藏”号。然而,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那场惊天泣地的太平洋战争中,为日本海军南北征战的战列舰倒不是“大和”和“武藏”号,4艘阵旧落后的金刚级战列舰倒是派上了用场。1913年开始建造到太平洋战争爆发,金刚级战列舰已经拥有25年以上的舰龄。就是这种老掉牙的战列舰,或作为机动部队的一员,或任夜战部队的主力,在广袤的太平洋战场上耀武扬威,一次又一次地绝处生还,令人刮目相看。 英国制造 日俄战争之后,日本海军当局把美国作为假想敌,把宽阔无垠的太平洋作为将来的活动舞台。其时,英国海军独辟蹊径,建造了巨炮战列舰“无畏”号,开创了战列舰的新纪元。而且,装甲巡洋舰也进行了重大改造,装备了与战列舰相当的巨炮,发展成战列巡洋舰。在这样的情况下,各海军大国纷纷仿建“无畏”号战列舰,展开了新一轮激烈竞争。这种竞争来势凶猛,不久即出现了超无畏级战列舰。 日本海军在日俄战争中大获全胜,俘获多艘舰艇在数量上弥补了自己的损失。但无畏级战列舰的出现,使得日海军原有的舰只相形见拙。有鉴于此,齐藤实海军大臣于1906年向内阁提交了一份海军发展计划提案,要求在近期内建造战列舰(约2万吨级)3艘,装甲巡洋舰(约1。2万吨级)4艘。然而,刚刚经历过日俄战争的日本在财力上力不从心,无法一下子满足海军方面的要求。1907年3月18日,日本第23次内阁会议决定,先行建造2艘战列舰(“河内”号、“摄津”号)和1艘装甲巡洋舰(“金刚”号)。2艘战列舰于1909如期开工,但建造装甲巡洋舰的计划却一拖再拖,迟迟不能付诸实施。 1910,齐藤实海军大臣以组建八。八舰队的名义,再次向内阁提交了扩充海军军备的提案,该提案一改各海军列强奉行的造舰方针,要求建造一等战列舰7般,一等巡洋舰3艘,其它舰只41艘。1911年3月,内阁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海军大臣的提案,决定中止原定的造舰计划,自1911年起,将所有舰艇建造的预算合并为“军备充实费、军舰制造费”,每年拨款1。58亿元(旧日币单位),一定6年。这样一来,装甲巡洋舰的建造数量一下子增加到4艘(“金刚”、“比睿”、“榛名”、“雾岛”)。 “金刚”号的建造计划早就被通过,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期开工。其时,英国正计划建造狮级战列巡洋舰。鉴于这种情况,军令部决定优先建造战列巡洋舰。考虑到当时日本的造船厂没有建造大型高速战列舰的经验,以引进技术为主要目的,决定首舰交由英国建造。在军令部次长藤井较一中将的积极活动下,日本与英国的巴罗造船厂签定了建造“金刚”号的合同。 “金刚”号于1911年1月17日正式开工,1912年5月18日下水,1913年8月16日完工。同年11月5日,“金刚”号东渡扶桑,进入日本第一大军港横须贺港,12月1日正式编入第一舰队。继“金刚”号之后,“比睿”号、“榛名”号、“雾岛”号以其为蓝本,分别由横须贺、川崎、三菱造船厂承建,于1915年4月19日前全部建成。同年12月13日,三舰同时编入日海军第2舰队第3战队,组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战列巡洋舰编队。 两次改装 从舰龄、装备等方面看,金刚级均比不上其它型号的新型战列舰。但为什么就是这种老式战舰,能够从偷袭珍珠港到莱特湾大海战,无一不显示它的存在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它的速度和续航能力。而金刚级战列舰速度和续航能力的明显提高,则要归功于大动斧凿的两次大改装。 其实,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从它建成服役之后,就注意不断地吸收国外同类舰只的长处,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德舰队交战的经验和教训,进行过多次小规模的改装,如提高主炮的仰角,改进舰桥,增设防空武器等。 第一次大改装从1924年3月开始,至1931年全部结束,改装顺序是“榛名”、“雾岛”、“金刚”,其间“比睿”号改成练习战列舰。第一次改装的首要目的是改善防御能力。为增强水平防御能力,在弹药库上面的甲板上增铺了一层101。6毫米装甲铁板,在机舱甲板上增铺76。2毫米的铜板。为解决水下防御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舷侧外板上或铺设3至4层25。4毫米的钢板,或新增防雷纵壁,同时在外板外侧装备防雷护体。这种雷防体不仅能够对付鱼雷或深水炸弹的攻击,而且可以增加浮力,防止改装后吃水增大。接着,更换主锅炉,提高续航能力,但速度比以前略有下降。此外,为了增加主炮炮弹的装载量,扩建了弹药库。同时新设飞机库,正式搭载14式、15式水上侦察飞机。 由于改装之后防御能力增强,速度减慢,金刚级战列巡洋舰从1931年6月1日起正式改为战列舰。 第二次改装工程的首舰是“榛名”号,1933年8月开始,翌年9月完工。改装的最大目的是将航速提高到30节。为此,更换了发动机,新发动机组的输出功率为136000马力,速度可达30节。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燃料装载量,使之达到6670吨,这样,续航距离可达10000海里/18节。在此同时,舰尾加长了7。4米,这对增加浮力,提高航速有明显效果。上层建筑也作了若干改进,前桅楼顶部新设3米双重测距仪(后改为10米),在前烟囱四周设置了按照灯塔。新设后部舰桥建筑,设置了射击方位瞄准仪、4。5米测距仪等,这样可以将炮火前后分开,并可作前桅楼的预备指挥所。改装之后,主炮最大仰角可抬至43度,最大射程可达35450米,副炮最大仰角30度,最大射程19500米。此外,还撤除了鱼雷发射管,增强了对空火力,还撤除了鱼雷发射管,增强了对空火力,装备了防毒,应急加水等设备。舰载机改为90式二型水上侦察机,共3架。 继“榛名”号之后,“雾岛”号、“金刚”号也进行了内容大致相同的改装,至1936年11月全部结束。“比睿”号改成练习舰后,未进行第一次改装,但从1936年11月开始,进行了一次性大改装,至1940年初完工。“比睿”号的改装项目与另3艘略有不同,如前桅楼改装之后与“大和”号战列舰相似。经过现金次大动斧凿的改装之后,金刚级战列舰面目一新,变成了名符其实的高速战列舰。 但是,金刚级战列舰毕竟是老式战舰,改装之后虽说速度快火力强,但它致命的缺点水平防御和垂直防御能力不强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炮击瓜岛 中途岛海战之后,日军为了挽救败局,在瓜达尔卡纳尔岛修建机场,以掩护其攻占莫尔兹比港。美军获得这一情报后非常震惊,认为必须在日军修完机场之前夺取该地。因为谁在作战中使用这个机场,谁就赢得主动。 1942年8月7日,美军在瓜达尔卡纳尔岛强行登陆,一举攻占了日本工兵部队历经艰辛修建而成的飞机场。为纪念在中途岛海战中壮烈牺牲的享德森少校,美军将机场命名为享德森机场,供海军陆战队的飞机使用。 对于日军来说,自己千辛万苦建成的机场为敌所用,无疑于自掘坟墓。只要机场一天在美军的控制之中,日军就一天也不得安宁,更不能从美军手中夺回瓜岛。8、9两个月中,日军多次对瓜岛发起冲击,但岛上守军顽强反击,日军久攻不克。进入10月之后,双方对该岛的争夺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日军制定了一个炮击享德森机场,掩护15日在瓜岛登陆的计划。日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山本五十六对该计划十分感兴趣,决定由第3战队“金刚”、“榛名”号战列舰于10月13夜执行。 10月11日凌晨,“金刚”、“榛名”战列舰从特鲁克出发,急驰瓜岛。编队由6艘驱逐舰护航,另有1艘轻巡洋舰、3艘驱逐舰担任警戒任务。途中,编队曾被美军侦察机发现,但侥幸未遭到任何攻击,13日半夜时分安全抵达瓜岛海域。这一夜没有月光,海上伸手不见五指,但视界尚可,正如原先估计的那样,岛上重要场所灯火通明,编队以灯光为目标,开抵预定地点,炮击开始前2分钟,水上侦察机在享德森机场上空投下3发照明灯,把机场照得如同白昼。23时37分,“金刚”号打出了第一发炮弹,一分半钟之后,“榛名”号的巨炮也开始喷射火焰。与此同时,隐蔽要机场西南方一座山头上的弹着观察员和空中的水上侦察机进行弹着观测,不断把弹着数据送给“金刚”号的指挥塔。 “金刚”、“榛名”号的356毫米巨炮时而交替射击,时而齐射,巨大的炮弹交出刺耳的呼啸声,准确无误地倾泻的机场上。美军排列整齐的轰炸机、鱼雷机和战斗机被巨大的气浪掀起,就象风吹落叶那样七零八落,四处飘散。弹药库、油库连连爆炸,火焰冲天而起。“金刚”、“榛名”两舰航向正东,以18节的航速边走边打,至机场海域射击死角时停止射击,接着调转舰首,开始西行射击。14日零点58分,舰队接到停止射击的命令,遂改航向为正北,撤出战斗。 这次炮击战斗中,“金刚”号发射炮弹435发,“榛名”号发射483发。356毫米炮的威力名不虚传,机场被炸得千疮百孔,一时难以修复。美军98架飞机中被炸毁50架,40名官兵被炸死。日军编队发毫未损,大获全胜。 应有下场 金刚级战列舰虽然凭借其速度,经历了大小数十次海战,躲过了一次又一次的灭顶之灾,但正如非正义的战争终究要失败一枯,它最终无法逃脱舰沉人亡的下场。 1944年10月25日,栗田舰队在萨马岛海战中惨遭失败,后于28日逃至文莱。11月16日,编队驶离文莱开赴日本本土。 11月21日美海军“海狮”号潜艇在台湾海峡发现了“金刚”号战列舰。起初,雷达搜索到该舰时,由于距离较远,值班员误以为是陆地。当再次发现目标时,确认是日海军的一个编队。“海狮”号艇长赖中中校当即命令跟踪目标,接近敌人。 2时56分,“海狮”号距目标2700米时,艇长一声令下,6枚鱼雷直扑日军编队。“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金刚”号战列舰舰首及其中部各中一枚鱼雷,舱室进水并引起弹药库大爆炸。“金刚”号在燃烧,火光照明整个海域一片通亮,爆炸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接着,舰体开始下沉,不久即翻船沉没,地点是基隆以北70海里处。由于风大浪急,救助工作无法进行,结果,只有237人侥幸生还,其余约有1250人葬身鱼腹。 金刚级另3艘舰的命运与“金刚”号大同小异。1942年11月13日,“比睿”号在萨沃岛北方4。6海里处被美军击沉。 188名舰员丧生。接着,11月14日,“雾岛”号在萨沃岛以西被美军击中起火,15日凌晨沉没,212人死亡。“榛名”号于1945年7月28日被美军飞机轮番攻击,严重受创。后于1946年2月,在盟军司令部的命令下解体。7月4日,“榛名”号被大卸八块,肢解成一堆废钢烂铁。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