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关于寒门贵子 -- 晨枫

共:💬386 🌺2806 🌵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难道那个时候中国出口的都是工业品么?农民就只有粮食么?

首先我们所谓粮食净进口,是指的数量。但实际上是我们出口好的大米,然后用出口的大米的钱买更多的差的粮食。

1967年周恩来谈到中国粮食进口性质时又说:毛主席的第一个号召,就是不吃进口粮。进口粮食,是我们的瞎指挥造成的。本来没有进口,现在虽然还有进口,但不是用于消费,而是用于出口。一部分用于品种兑换,进口小麦,出口大米、大豆。品种调换划得来。好大米、好大豆,差不多可以换回两倍小麦,一部分是为了刺激经济作物的恢复和发展。还有一部分,是为了增加国家储备。因此,我们进口粮食完全是为了建设和战备的需要,不是市场和交换的需要,进口粮食的性质改变了。

粮食出口品种主要是大米,在数量上也很可观。其中大部分大米(大约3/4)出口到亚洲近邻如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以及斯里兰卡等国家和地区。古巴和印度尼西亚也是中国大米出口的主要对象。60、70年代中国是世界大米出口市场上非常重要的成员,大多数年份大米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和泰国。1973年和1974年一度成为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国(分别为263.08万吨和206.05万吨),占该年度世界大米总出口量的25%以上。

所以你说的粮食进口是建立在我们也要大量出口粮食的基础上。

而直到1978年,我国的包括粮食在内的农产品,是在出口产品中是占很大比例的。如果加上矿石等原材料的话,基本上要超过一半以上。当然这个比建国初要好,50,60年代,农产品,矿石等原材料是占90%以上。除了粮食以外,我查到的,肠衣在建国初占我国出口比例27%以上。

我说这些就是,没有农民后面生产粮食,生产肠衣这种农副产品。那里有四三计划我们引进大化工设备的50亿美元?这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所以,建国前30年,主要是农业上的积累为工业化提供了发展动力。这个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日本工业化时期,依然采取户籍制度。农民如果没有机会在城市找到工作,他也是不能获取城市户籍的。或许你认为这种户籍制度就是你希望的自由的制度?或者就不是二元户籍制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