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抗日军民的壮举不容亵渎 -- 温相
老兄提到1938年12月31日胡适与陶希圣的通信,俺翻了几本胡适书信集都没有查到。还是请温相贴出来加以批判吧.....
不过1938年年底的那个背景还是知道一点的.....那时正是汪精卫出走河内的节骨眼。
参照胡适年谱,看看那段时间胡适的前前后后:
12月27日,驻英公使郭泰琪电告当时身在美国的大使胡适,胡适才得知汪精卫出走的消息;
12月28日,胡适向蒋介石电报建议(1)请汪勿作违反国策的公开表示(2)勿与中央断绝关系(3)可游欧、勿往港;此电报得到蒋同意
12月29日,胡适在病床上起草的致汪精卫电报是这样的:“上月曾由翁泳霓兄详陈和战问题之鄙见。此时国际形势果好转,我方更易苦撑,万不可放弃十八个月的牺牲。适六年中不主战,公所深知。今日反对和议,实为国家百年设想,乞公垂听。”
胡适的态度在这电文里面,我觉得已经表达的很明确了.....想象不出来、事隔两天他给陶希圣的书信里还能变出别的花样来,呵呵。一定要请温相贴来过过瘾了!
1937年8月7日的会议上,程潜指名道姓的说胡适是汉奸,此说详见《程潜传》,而你说胡适的转变是在1937年9月,是不是因为程潜这背后一骂呢?呵呵
胡适向蒋介石举荐高宗武,是在1937年7月30日与高宗武会面、两人都认为应该“(1)外交路线不能断绝,应由高宗武积极负责去打通此路线(2)时机身迫切、须有肯负责的政治家担负此大任”这两点的共识基础上、于次日见蒋介石的时候提出来的。而就在同一天,胡适还复信给蒋廷黻,谈对时局的看法。在此信中指出“当时的中国已经没有避战的资格:一则因为对外力量太弱、二则因为对内的控制力量也太弱。而且第二个因素更重要。虽然今天政府比1935年更强了,但恐怕还没有强到一个可以忍辱避战的程度――更无政治家能担负大责任――故终陷入不能避免的大战争”。
对于此信,胡适年谱里明确写着“1948年1月12日,胡适在此信后加了一个注――此信似未寄出。但此信很可以看出我的思想的开始转变。我在八月中,还做过一次(似不止一次)和平的大努力。但我后来渐渐抛弃和平的梦想了。九月八日离京,那天我明告精卫、宗武、希圣三人,我的态度全变了。我从此走上了‘和比战难百倍’的见解。”
到了9月8日,出国前的胡适与汪精卫、高宗武分别道别,都说了“不要太性急、不要太悲观”一话。在高宗武那里还把话说得更明白――“我们八月初作的‘在大战前作一度最大的和平努力’工作,使不错的。但我们要承认,这一个月的大仗,证明了我们当日未免过虑。这一个月的作战至少对外表示我们能打,对内表示我们肯打,这就是大收获。谋国不能不小心,但冒险也有其用处。”
温相在标题里提到的“胡适的态度是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这个问题,我想他自己的作出的诠释应该是最权威的了吧?呵呵
还有你所说的低调俱乐部一事,也不确,当时低调俱乐部成员中有两个人的地位和来头最为特殊,一个是陈布雷,一个是熊式辉,陈布雷是蒋介石派来听消息的,陈本人不作具体的意见,胡适则不然,据说低调俱乐部的这个名字就是胡适给起的
呵呵,杨者圣所著《国民党“军机大臣”陈布雷》里面详细描述了陈布雷本人深深卷入低调俱乐部活动的经过。高宗武能当上外交部头头,难道是胡适一句话就能决定的么?呵呵......后面更多的还是陈布雷的安排呢。
唐德刚回忆胡适时说过:“ 胡适那时对战局的悲观,原不下于汪派的低调人士。胡且亲口告我说,‘他们(指汪派)是爱国的’。于此可见,胡适的“低调”可不是一般的泛泛之谈了。
唐德刚说这话,是评论陶希圣儿子写的那本高陶事件的书时候的发言吧?记得唐德刚的全话是这样的
年谱查了N遍,也没查到1938年夏天高宗武访问日本后,胡适是怎么个“为和平外交路线奔走”的.....
中科院历史所三所所编的《近代史资料》1955年第二期曾有这么一篇文章――《抗战初期胡适的卖国罪证――胡适日记摘录》,里面也只写到1937年9月为止,呵呵。
温相如果有啥过硬的资料,还是不要捉迷藏了....拿出来说说不好么?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胡适在抗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兼复海天 13 温相 字3780 2005-05-09 18:40:16
问温相几个问题 6 你克我服 字1754 2005-05-09 22:23:25
胡适是1937年9月就转变了吗? 3 温相 字1441 2005-05-10 06:43:09
1937年9月正是胡适观点转折的分水岭
稍后,我把胡适给蒋廷黻在1938年的一封信抄给你好了: 4 温相 字973 2005-05-10 19:22:37
他在美也不老实。 6 断臂残刀疲败兵 字1689 2005-05-10 07:14:22
断兄说的没错,此人实在不敢恭维,现在不少人吹捧胡适: 温相 字36 2005-05-10 19:10:32
🙂关于这几个问题,说一下我的理解 2 海天 字2742 2005-05-10 13:0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