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抗日军民的壮举不容亵渎 -- 温相

共:💬119 🌺231 🌵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胡适在抗战中所扮演的角色--兼复海天

海天说我在文章中把胡适指责为汉奸,并且说像胡适这样的汉奸言论那时候也有不少人具有,甚至在抗日将领中也不鲜见。那么,我的原文中是否这样描述胡适呢?胡适本人在那一段历史中的真实形象到底又是如何呢?不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些往事。

首先,我在原文章中是这么提及胡适的,我说:“面对日寇的嚣张气焰,面对步步进逼的侵略行径,多少西装革履、多少学问等身的士大夫、高官显贵们都逡巡不前、藏头缩尾,那位以“多研究点问题,少谈一点主义”著称的博士胡适就说:‘中国一中世纪的国家断不能抵抗现代化的日本’”。胡适在日寇进犯中国,侵占东三省以后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胡适曾经撰文说:“比利时在全国被德国占领以后,用了四年时间才光复,法国割让两省给普鲁士,48年以后才收回。??????我们也许应该等候4年,也许应该等候48年,在一个国家千万年的生命上,四五年或者四五十年又算得了什么呢?”胡适写这篇文章时,日本已经退出国联,国际间调解归于失败。(胡适文章《我们可以等50年》)

胡还批判政府屈从于民间的抗日呼声,认为应该接受币原的五原则,币原五原则是什么东西呢?

一、中日双方互不侵犯。二、相互尊重对方领土主权完整。三、中国禁止排斥日货。四、中国负责保障日本在华侨民安全。五、

中国承认与日本之间的一切条约、义务。

前面四条都是无足轻重的,而最后一条则是最为关键的,意即中国需要承认包括二十一条在内的所有的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这个条件当然不能被当时的中国政府接受。而胡适则主张接受这么一个五原则。在他看来这才是负责任的外交。

胡适是主张通过国际力量调解中日争端,而汪精卫则主张直接同日本谋和,尽管渠道不同,但是,根本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媾和。而胡适在重申他的主张的时候也是蒋介石发表了庐山讲话以后,也是在八一三抗战打响以后,更是全民族抗战开始兴起以后。

值得注意的是,胡适本人曾经一度是周佛海等人的“低调俱乐部”的主要成员,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胡适的日记》中577、578页间《中日战争期间通敌内幕》的著者费伊尔注:“当时南京有一个集团私下对官方抗战到底表示怀疑,这就是低调俱乐部,他们以聚餐的形式在周佛海家中聚会,知名成员有胡适、高宗武、陶希圣等。”

而低调俱乐部的宗旨是什么的?周佛海在他的《回忆与前瞻》中明确写到:“在战必大败,和未必大乱的坚强意识下”可见,胡适本人不会不知道他参加的究竟是什么样的组织,胡适不但参加,而且,力荐高宗武去作为他们“和平外交路线”的代表,这点胡适在自己的日记中曾得意洋洋的给予承认。

但是,胡适、周佛海等人的外交贡献并不为蒋介石所认同,周佛海在他的1937年8月31日的日记中记载,蒋介石拒绝了他们的看法,这点是陈布雷来宣布的。

七七以后,胡适说了上述那番著名的言论,也就是中国为一中世纪的国家断不能抵御现代化的日本。(参见台湾郭廷以主编《中国近代史纲》,中文大学出版社)而且,胡适还对蒋介石建言,他说:“先谋求七七事变之前的疆土状况,再调整中日关系,谋求五十年的和平”

特别是高宗武在1938年夏密访东京以后,胡适更成为所谓和平外交的积极奔走者,10月23日,陈嘉庚针对汪精卫、胡适等人的言和论调给予驳斥,参政会批准陈嘉庚的提案,在敌人未退出国土之前,言和即为汉奸,随后为数不少的参政会成员见蒋介石,蒋介石也表示要抗战到底,并且专门发了文告。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胜利以后,特别是国民党播迁台湾之后,陈嘉庚当时提议的背景在台湾的历史教科书中做了一个改动,把胡适撇清出去,独独提及汪精卫,大抵和当时蒋介石还要借重胡适有关,也和胡适以后对抗战的态度转变有关。

低调俱乐部成员中像陶希圣等人陆续都追随汪精卫逃走河内,虽说中途返回,可也是有了一个巨大的污点,这点陶希圣直到晚年还恨恨不已,他和自己的女儿通信时说“人徒有学问而无决断乃自误耳,我为覆车之鉴”

胡适之所以没有跟随汪精卫,与胡适同汪精卫等人的私人关系泛泛有关,胡适尽管赞同他们的观点,却并不想让自己完全陷入他们的圈子里。更不想如同陶希圣那样追随汪精卫出走,不过,从胡适推荐的高宗武以后与汪精卫的过从来看,胡适显然是汪精卫“外交思想”的同情者和赞成者。

胡适的转变在去美以后,他发现美国人也不能像他幻想的那样主持公道,这就让他先前的通过国际力量调和中日关系的设想得到粉碎,此后,日益高涨的全民族抗战风起云涌,而世界上支持我国家民族对抗暴徒的力度也在增加,胡适身在其中,宁不受感染吗?幸而胡适人心未泯,且得力于我民族数千年独立自由精神的感格,加之他自己认识的转变,终于没有走上陶希圣乃至周佛海等人的邪路中去。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