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河

主题:【原创】工业化真英雄张之洞, 交通文轨的志业 -- 用心荐华

共:💬3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工业化真英雄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比较

工业化真英雄张之洞,与李鸿章的比较

工业化真英雄,把这名头给张之洞,华年思考了好一阵。

至少得与三个人比较,第一个就是李鸿章。在倡办工矿交通企业、推行西式教育方面,论先后,李鸿章早张之洞二个十年,若论规模与质量,也不好一下子就肯定地说张之洞后来居上。那么何以说张之洞是英雄,而李鸿章反而不是呢?

关键在指导思想。

1938年初夏,在保卫大武汉的声浪中,外交高官兼近代史权威蒋廷黻写了一本《中国近代史大纲》。这部名著,从鸦片战争讲到抗战建国,总共才五万余字,却几乎全文引录了1864年李鸿章写给恭亲王奕和军机大臣文祥的一封信。这里不再多引,简述一下,这封信首先说到“洋人视火器为身家性命之学已数百年”,其次说到日本“师习各艺”、“现在已能驾驶轮船、造放炸炮”,最后的结论是“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富贵功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在1860年代的中国,有此认识和主张,当属难能可贵。但认真说来,发展军事工业,不能与工业化划等号。

当然,路要一步一步走,认识可以一步一步深化。但蒋廷黻称这封信为“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值得我们再三诵读”,不免让人感觉怪怪的。翻来覆去读了几遍,才确定蒋廷黻的意思是,这封信是(中国十九世纪最大的政治家)李鸿章最具历史价值的一篇文章。听起来有点像反讽,难道在这以后的30多年时间里,李鸿章就没有一点点进步?

对照李鸿章一生志业,还真是如此。1877年,驻英法公使郭嵩焘建议李鸿章,不要一味考求军事,派往英法的学生不必专学驾驶、制造等专门技艺,不如学科学,学政治经济社会法律更好,“盖兵者,末也,各种创制皆立国之本也。”李鸿章则回答说,“鄙人职在主兵,亦不得不考求兵法”,“兵乃立国之要端,欲舍此别图大者远者,亦断不得一行其志”,“未便遽改别图”。一时未便遽改,以后也不找机会改。李鸿章死后,梁启超写了一本书《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又名《李鸿章传》),总结说道,“李鸿章所办洋务,综其大纲不出二端:一曰军事、二曰商务,其间有兴学堂派学生游学外国之事,大率皆为兵事起见,否则以供交涉翻译之用者也。海陆军事,是其生平全力所注也。”

也就是说,李鸿章自命为军事家,全副心思在准备打仗,自然也关心武器装备的生产供应,但关心不了更多。【当然,李鸿章也注重外交,因为真打起仗来,还是要讲和的,甲午惨败以后,他就由军事家彻底地变为外交家,由于军事和外交的角色吃重,几十年下来,他就成了最大的政治家。】

所以,李鸿章一生对工业化没有整体的认识,当然也不可能有整体的推动。文革时期批判“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指李鸿章就是这条路线的祖宗,多半没有冤枉他,因为文革以后为李鸿章做翻案文章的大有人在,似乎还没有翻这一案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